當?shù)貢r間9月25日至28日,“遇·鑒”文明交流互鑒活動分別在希臘雅典和意大利威尼斯、羅馬舉辦。來自中、希、意三國及歐洲其他國家政府、學界、文化等領域的代表圍繞文明互鑒、城市發(fā)展等議題展開交流。
9月28日,“2025中意城市文明對話”在意大利羅馬舉行,來自中意兩國政府、高校、智庫和城市管理機構的專家學者齊聚,圍繞“文脈賡續(xù)與城市文明建設”主題展開深入交流,以文明之光照亮城市未來。中國美術學院代表中國高校參與對話。在成果發(fā)布環(huán)節(jié),“中國—意大利城市文明聯(lián)合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 韓緒、 意大利前駐華大使白達寧(A.Bradanini) 分別作為中方代表和意方代表致辭;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副院長、媒體城市研發(fā)中心主任高世強在圓桌會議環(huán)節(jié)發(fā)表主旨演講。
“2025中意城市文明對話”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駐意大利大使館主辦,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意大利—中國友好關系協(xié)會、意大利路易斯大學聯(lián)合承辦的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專職副主任胡凱紅、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中國駐意大利使館臨時代辦李小勇、中國傳媒大學副校長王暉、同濟大學副校長李翔寧、意大利中國友好關系協(xié)會主席瑪利亞·莫萊尼(Maria Moreni)、意大利阿斯蒂省長毛里齊奧·拉賽羅(Maurizio Rasero)、意大利路易斯大學原副校長拉法埃萊·馬爾凱蒂(Raffaele Marchetti)等出席活動。
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韓緒作為中方代表在成果發(fā)布環(huán)節(jié)致辭
韓緒簡要回顧了我校與意大利在藝術領域的交流與互鑒。他特別提到,去年11月,正在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的意大利總統(tǒng)馬塔雷拉一行到訪中國美術學院,參觀威尼斯雙年展走出意大利的首展“完美之路——杭州,馬可·波羅的‘天堂之城’”。
韓緒表示,今天在羅馬與中意兩國嘉賓齊聚一堂,是一個全新的交流互鑒的起點。此次在中宣部指導下成立的“中國—意大利城市文明聯(lián)合研究中心”,由雙方十所機構共同發(fā)起,未來將圍繞城市空間更新與探索、城市美學提升等議題展開深入研究。尤其在智能計算生成的時代背景下,如何讓城市在恰當、平衡、健康的文明格局中持續(xù)發(fā)展,成為雙方的共同課題。韓緒期待中心能夠不斷孕育出更多高質量的研究成果,為“永恒之城”注入新的文化內涵。
中國傳媒大學城市文明研究院院長姚遙主持揭牌儀式。研究中心中方秘書處設于城市文明研究院,意方秘書處設于意大利—中國友好關系協(xié)會,創(chuàng)始成員包括揚州市政府、阿斯蒂市政府、中國美術學院以及阿里巴巴集團等10個中意各界機構,未來將在聯(lián)合研究、遺產保護、青年培養(yǎng)和全球傳播等方面推動一系列務實項目。作為聯(lián)合研究中心首批成果,現(xiàn)場還播放了由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制作的《城市風華錄》外文版先導片。
此次活動設立“文明交融:城市空間中的文化傳承發(fā)展”“城市發(fā)展:治理創(chuàng)新下的可持續(xù)未來”兩場圓桌會議,來自中國和意大利的十余位專家學者分享見解、碰撞思想,在交流中凝聚共識,在對話中啟迪未來。
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副院長、媒體城市研發(fā)中心主任高世強以“‘山水劇場’與城市:一種中國傳統(tǒng)的當代活化”為題作主旨發(fā)言。
他在發(fā)言中強調,山水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并非與人隔絕的自然,而是“可游、可居”的精神空間,承載著文人群體追求超越性境界的價值取向。通過山水詩、山水畫與山水園林,古代士大夫不斷建構起以“山水精神”為核心的城市文化。當代中國城市的發(fā)展既承繼了這一傳統(tǒng),又與西方基于“風景”觀念的人類中心主義城市觀相遇,形成新的文化張力?!吧剿瘛彼淼奶烊撕弦慌c詩意生活,為今日城市文明提供了超越性的啟發(fā)。
近年來,中國美術學院城市媒體研發(fā)中心以“山水行動”開展實踐,提出“山水現(xiàn)場—山水道場—山水劇場”的方法論?!吧剿畡觥辈粌H將自然與藝術、個體與群體相融合,更以展演方式讓山水精神走入城市核心,緩解都市焦慮,重建詩意空間,為當代“山水城市”建設提供創(chuàng)新路徑。
“中國—意大利城市文明聯(lián)合研究中心”揭牌現(xiàn)場
此次“2025中意城市文明對話”是中意兩國攜手踐行全球文明倡議、共同探索人類城市文明發(fā)展路徑的生動實踐,不僅為兩國學者、政策制定者和實踐者提供了高層次的交流平臺,為中意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注入更多活力,也為變亂交織的世界注入更多確定性、穩(wěn)定性和正能量。
展望未來,中意雙方將繼續(xù)凝聚智慧、攜手前行,共同書寫兩大文明和諧共處、合作共贏的嶄新篇章,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來 源|國際合作與交流處
編 輯|賈毓秀
責 編|胡心云
審 核|徐 元 卓 旻
中國美術學院官方微信號
投稿郵箱:caanews@caa.edu.cn
“國美學術通訊”官方微信號
投稿郵箱:caarmt@caa.edu.cn
出品:
中國美術學院黨委宣傳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CAA融媒體中心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