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天津日報)
轉(zhuǎn)自:天津日報
國慶的街頭,五星紅旗在街道兩側(cè)迎風招展,公園的門樓上大紅燈籠高高掛,廣場上彩綢飛舞,人們喜氣洋洋、載歌載舞。一群見證了共和國從艱難走向輝煌的耄耋老人,提起國家的滄桑巨變感慨不已,濃濃的愛國情在胸中激蕩。
憶起上世紀50年代的國慶節(jié),經(jīng)歷過舊時代動蕩艱辛的郝伯說,那時百廢待興,他們懷揣著建設美好祖國的遠大理想,甘做“革命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當年,他義無反顧離開上海,去祖國的大西北條件極其艱苦的甘肅工作。
他的一番話,不由得讓我想起我已過世三十年的父親。當年為響應國家號召,風華正茂的父親與他的獄警同事們,被分配到陜北子午嶺大山深處,最為偏僻蠻荒的槐樹莊農(nóng)場。那里崇山峻嶺、野獸出沒,他們這群省公安干校培養(yǎng)的“鐵漢子”,硬是將這人跡罕至的窮山溝改造成了“陜北的小江南”。
每年國慶節(jié),當《義勇軍進行曲》激昂奮進的旋律響徹山坳,隨朝陽一起冉冉升起的,便是那飄蕩在廠部上空的五星紅旗。這就是父輩那代人的國慶節(jié),沒有豪言壯語、花團錦簇,他們用實干表達著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和對黨的忠誠。
我們“70后”,可謂是生在紅旗下,長在新中國,伴隨著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我們童年的國慶節(jié)過得豐富多彩,且幸福感十足。那時學校會組織我們觀看紅色電影,《閃閃的紅星》讓我在潘冬子的故事里,看到了這個在艱難困苦中逐漸成長起來的革命小英雄,他給我的心中注入了一種愛國情懷與民族精神。在《小兵張嘎》中,我被這個與我們同齡的機靈、勇敢的愣小子吸引得時而落淚、時而捧腹。這些抗戰(zhàn)影片,更讓我懂得我們的和平盛世,是無數(shù)革命先烈用生命與熱血換來的。
那時的國慶節(jié),家鄉(xiāng)大街小巷鑼鼓喧天、熱鬧非凡,人們用舞獅與扭秧歌表達著對共和國生日的祝福。我則牽了小伙伴的手,在涌動的人潮中穿梭,各種美食滿街飄香,琳瑯滿目的商品看得人眼花繚亂。人們的臉上,洋溢著國昌民興的喜悅與歡欣。
如今,進入新時代,國慶長假里家人團聚,在氣勢磅礴、威武雄壯的國之慶典中,感受著家國同慶之樂。地鐵的便捷與無障礙建設的日益完善,大大地方便了我們“輪椅族”出行。
今年的國慶節(jié),我受邀與一群殘疾人朋友,參加感受上海溫度的公益活動。當我們進入中共一大會址——那“點燃紅色圣火、敲響嘹亮晨鐘”的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地,看到當年參與會議的革命者那無所畏懼而又正氣凜然的雕像,我們內(nèi)心充滿了敬仰與緬懷。
華燈初上,我們坐著輪渡漫游于黃浦江上,一邊的萬國建筑群,如時空穿越般讓人想起“十里洋場煙花地,風云際會上海灘”的舊日風貌。隔江的另一側(cè),氣勢非凡的“陸家嘴三件套”與東方明珠塔,霓虹閃爍、燈光輝映,盡顯國際大都市的現(xiàn)代與繁華。
76年風風雨雨,76載滄桑巨變,我們中華民族終于以嶄新的面貌,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這個節(jié)日,我們更要感謝無數(shù)革命先烈和為祖國建設付出努力的開拓者,愿祖國山河永固、國泰民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