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消費 陳碧婷
今年十一檔,比去年更“涼”。
8天長假僅斬獲18.27億票房,不僅較去年7天假期的21.05億元少賣2.78億元,更直接回落到十年前的票房水平。
爆款沒“爆”、黑馬未“突圍”,這樣的結局,從檔期供給端的疲軟態(tài)勢來看,似乎早已注定。但涼意中仍有確定性——十一檔主旋律題材紅利從未消失。未來的優(yōu)化方向,正在多元探索與質(zhì)量提升中明晰。
票價降、觀眾走
此前,暑期檔119億元票房“穩(wěn)中有升”,疊加十一檔影片題材看似豐富、不乏“大片”的表象,曾讓市場對這一傳統(tǒng)黃金檔期抱有期待。
但最終,十一檔總票房僅停留在18.27億元(截止至10月8日20:00),較去年同期同比下降13.2%,直接回落到2015年的水平。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十一檔平均票價低至36.6元,較去年的40.3元下降3.7元,進一步降低觀影門檻。
即便如此,票房仍未回暖,觀影人數(shù)同步下滑:今年國慶8天僅吸引0.50億人次,較去年7天的0.52億人次減少223萬,檔期吸引力顯著疲軟。
深究核心原因,供給端看似“多點開花”,實則陷入“無爆款帶動,腰部影片乏力”的困境。
作為《志愿軍》系列的收官之作,《志愿軍:浴血和平》本被寄予厚望,但檔期票房4.5億元,與去年十一檔《志愿軍:存亡之戰(zhàn)》的票房相比,近乎腰斬。
另一部大IP《刺殺小說家2》,雖說前作10億元票房,檔期票房卻不足3億元,既未延續(xù)前作熱度,也未能成為檔期的票房引爆點。
更具代表性的是,在新片集體乏力的情況下,檔期票房排名第二的作品,竟是已上映20多天的《731》,其在十一檔內(nèi)仍收獲3.4億元票房,這一現(xiàn)象更凸顯出新片競爭力的不足。今年十一檔同樣不乏“小而美”的作品:豆瓣7.5分的《震耳欲聾》、7.4分的《畢正明的證明》、7.2分的《三國的星空第一部》,均收獲較高口碑。
但口碑未轉(zhuǎn)化為票房動能:僅《震耳欲聾》斬獲1.74億元檔期票房,其余兩部未形成廣泛號召力,檔期票房不足1億元。
誰吃飽、誰跌倒?
十一檔作為第四大傳統(tǒng)檔期,對影視公司業(yè)績至關重要。今年十一檔,電影公司們誰吃飽、誰跌倒、誰陪跑?
中國電影(600977.SH)的形勢不容樂觀。作為十一檔參與影片數(shù)量最多的A股公司之一,它先后參與了《志愿軍:浴血和平》《刺殺小說家2》《震耳欲聾》《浪浪人生》等多部影片的出品。主控片《志愿軍:浴血和平》,預測內(nèi)地總票房6.02億元,片方分賬約2.2億元,預計很難盈利。
不過,得益于暑期檔憑借《南京照相館》打了一場翻身仗,中國電影仍能通過前期收益進行一定的風險對沖。
近幾年接連虧損的博納影業(yè)(001330.SZ)則缺乏這樣的緩沖空間。此前受《蛟龍行動》票房不及預期影響,博納影業(yè)2025年上半年已虧損10.56億元;今年十一檔,其僅參投《志愿軍:浴血和平》,短期內(nèi)難以擺脫虧損困境。
《刺殺小說家2》的主控方為華策影視和貓眼,影片預測總票房4.13億,若網(wǎng)傳3億元的投資成本屬實,虧損不可避免。
其他影片的主控方同樣面臨收益困境:《浪浪人生》由上海亭東影業(yè)和貓眼影業(yè)主控,預測內(nèi)地總票房3.28億,如若投資真有2億元,很大概率賠本。
曾在春節(jié)檔風光無限的光線傳媒,是《三國的星空第一部》的第二大出品方,該片預測內(nèi)地總票房僅0.96億,存在賠本可能。
在多數(shù)影企陷十一檔盈利困局時,聯(lián)瑞影業(yè)的“小成本投入+生老病死現(xiàn)實題材”打法依舊奏效:其主控的《震耳欲聾》預測內(nèi)地總票房達2.27億,有望實現(xiàn)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影企盈利困境背后,部分大IP、名導參與的項目,上游項目方會通過溢價方式提前轉(zhuǎn)移風險,鎖定自身利益。這種操作也進一步壓縮了后續(xù)參與方的實際收益空間。
市場不容“偷懶式創(chuàng)作”
當十一檔主旋律作品吸引力漸弱,創(chuàng)作者與觀眾不禁追問:主旋律與十一檔是否還天然適配?
答案清晰——題材紅利從未消退,只是“偷懶式創(chuàng)作”的時代已然落幕。
回望十一檔,早期《夏洛特煩惱》等輕松喜劇是“票房寵兒”;2016年《湄公河行動》引爆市場后,主旋律開啟“票房神話”,成為十一檔的??团c“票房靈藥”。
隨著主旋律影片扎堆涌現(xiàn),套路化創(chuàng)作逐漸顯形:部分作品陷入“宏大敘事堆砌、人物形象扁平”的困境,生硬的情感輸出引發(fā)觀眾“致敬疲勞”。
《志愿軍:浴血和平》的票房失利便是明證。其“標準化角色處理、拼接式故事架構”的“預制菜式創(chuàng)作”,與當下“內(nèi)容驅(qū)動”的市場規(guī)則嚴重脫節(jié),最終票房失利。
近兩年十一檔“換打法”的趨勢愈發(fā)明顯:2024年十一檔僅1部標準主旋律影片,其余均為多元商業(yè)類型片;2025年《刺殺小說家2》《浪浪人生》等作品進一步豐富題材,弱化單一主旋律依賴的調(diào)整。
但主旋律仍握有核心競爭力。去年與今年十一檔票房冠軍均屬主旋律,今年十一檔票房TOP2的《731》更是以17.8的場均人次位居第一,證明觀眾對優(yōu)質(zhì)主旋律仍有強烈需求。
優(yōu)質(zhì)作品的表現(xiàn),更打破了“主旋律式微”的迷思:暑期檔“救世之作”《南京照相館》跳出同質(zhì)化陷阱,以歷史細節(jié)的“稀缺性挖掘”打動觀眾,最終斬獲30億元票房。
主旋律在十一檔的影響力從未弱化,只是創(chuàng)作者需沉心探索題材內(nèi)核、打磨作品質(zhì)感,用“誠意”代“套路”、以“新意”破“同質(zhì)化”,方能重新激活十一檔活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