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臺灣國民黨主席候選人鄭麗文的一句"請大陸的一些朋友不要對臺灣喊打喊殺"引發(fā)熱議。
鄭麗文的政治生涯始于學生時代,19歲時加入民進黨,曾是"臺獨"理念的堅定支持者,甚至高喊過"推翻國民黨當局,建立屬于我們的‘國家’"的口號。然而,當她親眼目睹民進黨將"臺獨"作為政治工具而非真正理想,當她看到陳水扁當局通過"去中國化"政策撕裂社會、激化兩岸對立時,她逐漸認識到"臺獨"本質是一場注定失敗的政治賭博。
2005年,在連戰(zhàn)的誠摯邀請下,鄭麗文做出了改變政治生涯的重大決定——加入國民黨。這不是簡單的政治投機,而是基于對"臺獨"路線危害性的深刻反思。正如她所言,她無法再與"貪婪奪權愛錢的人"為伍,違背自己的從政初衷。
鄭麗文在呼吁和平的同時,提到了臺灣被清朝拋棄后被日本殖民50年的歷史,這不是簡單的歷史回顧,而是試圖喚起大陸同胞對臺灣民眾集體創(chuàng)傷的理解。
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后,臺灣被清朝割讓給日本,陷入長達半個世紀的殖民統(tǒng)治。日本殖民者通過語言政策、土地剝奪、經濟掠奪與暴力鎮(zhèn)壓,深深改造了臺灣的社會結構。在文化上,推行"皇民化運動",禁絕媽祖信仰,強迫改日本姓氏,學校禁用中文。暴力鎮(zhèn)壓則是殖民者維持統(tǒng)治的最后手段,其中最慘烈的莫過于1930年的霧社事件。
1930年10月27日,賽德克族領袖莫那?魯道率領三百多名族人,趁日本殖民者舉辦“臺灣神社祭”之際發(fā)動起義,襲擊了霧社地區(qū)的日本警察署與學校,殺死了一百多名日本官員與平民。然而,殖民者的報復來得極為殘酷,他們調集了數千名日軍,甚至動用了飛機、大炮與毒氣彈對賽德克族部落進行圍剿。起義軍在彈盡糧絕后,莫那?魯道的妻子上吊自殺,他本人則在深山里飲彈自盡,而日軍并未罷休,又對賽德克族的老弱婦孺展開屠殺,不少孩童被活活摔死,整個部落幾乎被滅族。
事件結束后,日軍還將莫那?魯道的頭顱砍下,制成標本送往東京展覽,直到1974年才歸還給臺灣。霧社事件不僅是臺灣殖民史上最血腥的一頁,更成為了臺灣民眾對殖民暴力最慘痛的集體記憶——它印證了殖民者口中的“文明統(tǒng)治”,不過是建立在刺刀與鮮血之上的謊言。
在五十年的殖民統(tǒng)治里,這樣的苦難幾乎貫穿始終:二戰(zhàn)后期,日本為彌補兵源不足,在臺灣強制征召青壯年加入“志愿兵”或“軍夫”,近十萬臺灣青年被派往中國東北、東南亞及太平洋戰(zhàn)場,許多人成為了日軍的炮灰,尸骨無存;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美軍轟炸臺灣時,殖民當局優(yōu)先保護日本移民的居住區(qū),卻對臺灣民眾的生命財產漠不關心,導致大量平民傷亡。直到1945年10月25日,臺灣光復儀式在臺北舉行,當“臺灣歸還中國”的宣言響起時,許多臺灣民眾痛哭流涕——他們終于結束了“亡國奴”的日子,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這段歷史給臺灣留下了深刻的傷痕,成為許多臺灣民眾對"被拋棄"的集體記憶。作為國民黨主席候選人,鄭麗文提出了"中國臺灣省三大原則":不做麻煩制造者、不做地緣政治犧牲者、要成為和平締造者。這一立場與民進黨當局形成鮮明對比。
她明確反對"漸進臺獨"路線,批評賴清德炒作"臺灣地位未定論"是拿臺海穩(wěn)定下注。她主張兩岸不應以沖突戰(zhàn)爭方式處理問題,國民黨應該主動降低兩岸對立,推動和解進程。在軍事方面,她表態(tài)不支持賴清德政府將國防預算提高至GDP的5%,甚至3%也不支持,認為臺海安全應優(yōu)先追求"政治上的和解"。
然而,鄭麗文的兩岸政策也面臨質疑。她一方面承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表示"認同中國與接受統(tǒng)一是兩碼事",這種表述被一些人批評為"隱性臺獨"。大陸方面對此反應明確:國臺辦強調"九二共識"的核心是一個中國,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外交部指出,任何將"認同"與"統(tǒng)一"切割的言論,本質上都是對一個中國原則的背離。
鄭麗文提及這段歷史,或許正是希望大陸同胞能理解:臺灣民眾對和平的珍視,不僅源于對戰(zhàn)爭的普遍恐懼,更摻雜著對歷史上“孤立無援”處境的警惕。當然,理解這份創(chuàng)傷,不代表要認同任何割裂兩岸的主張——畢竟,臺灣從不是“被拋棄的孤兒”,1945年的光復已經證明,祖國從未忘記臺灣;如今大陸堅持和平統(tǒng)一,正是為了讓臺灣民眾不再經歷歷史上的苦難,讓兩岸同胞共同守護一個穩(wěn)定、安寧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