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征程,廣大教師唯有將教育初心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知行合一中不斷錘煉自己,方能真正肩負起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全國特崗教師代表的回信中指出:“希望你們繼續(xù)堅守教育初心,不斷提高教書育人本領,用心用情呵護引導孩子們健康成長,努力培養(yǎng)出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推進鄉(xiāng)村振興、建設教育強國作出新的貢獻。”這一重要論述對新時代新征程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廣大教師要牢記總書記囑托,堅持立德樹人,繼承發(fā)揚老一輩教育工作者“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誠之心、奉獻之心、仁愛之心投身教育事業(yè),在堅守教育初心中不斷提高教書育人本領,讓初心在教育實踐中落地生根,凝聚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磅礴力量。
1
堅守赤誠之心,在培根鑄魂中錨定教書育人的價值向度
赤誠之心內含著教師對教育使命的執(zhí)著堅守、對教育事業(yè)的純粹熱愛和對國家民族未來的強烈責任感,要求教師胸懷“國之大者”,將個人的育人實踐與國家發(fā)展、民族復興緊密相連,自覺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赤誠之心鑄就了教育初心的價值向度,確保教育工作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行。一方面,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以理論武裝筑牢思想根基,引導教師系統(tǒng)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深刻領會其核心要義和精神實質。通過組織專題培訓、理論研討、實踐研學等多種形式,推動理論學習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里走,使廣大教師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以深厚的政治素養(yǎng)和鮮明的政治立場投身教育強國建設。另一方面,要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tǒng)一,將學習成果轉化為立德樹人的實際行動,善于把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融入專業(yè)教學全過程,將思想引領、價值引領等有機融入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促進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教育教學中厚植家國情懷,不斷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和新時代偉大變革成功案例中汲取資源,積極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使其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2
堅守奉獻之心,在躬耕教壇中厚植教書育人的專業(yè)深度
奉獻之心內蘊著教師對教育事業(yè)的全身心投入、對卓越教育質量的不懈追求和對學生成才的默默耕耘,強調教師在熱心從教、精心從教、長期從教、終身從教的過程中對育人技藝的精進,不僅彰顯了其在專業(yè)領域深沉、持久的付出,更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生動寫照。奉獻之心淬煉了教育初心的專業(yè)深度,使教育工作擁有堅實的基礎和蓬勃的活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tài)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是老師的基本素質,其中知識是根本基礎。”扎實的知識功底是教師站穩(wěn)講臺的基石,廣大教師要緊跟學科前沿動態(tài),通過參與學術研討、進修深造等方式,持續(xù)深化專業(yè)理解,將新知識、新理論及時融入課程內容,確保知識更新與時俱進。過硬的教學能力是教師有效傳授知識的關鍵,要求教師潛心研究教學規(guī)律,反復打磨教學技巧,熟練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提升課堂的吸引力,實現(xiàn)從能教到善教的飛躍。勤勉的教學態(tài)度是奉獻之心的實踐外化,是指教師面對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能做到嚴謹細致、精益求精,始終保持高度的敬業(yè)精神和責任感,傾注大量時間精力、全心全意教書育人??茖W的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需要教師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積極探究更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時代發(fā)展需求的教學方法,勇于嘗試項目式學習、案例教學、翻轉課堂等模式,靈活調整教學策略,讓方法創(chuàng)新始終扎根于學生的實際需求。
3
堅守仁愛之心,在立德修身中涵養(yǎng)教書育人的情懷溫度
仁愛之心內在于教師對教育公平的堅定守護、對個體差異的尊重理解和對學生成長的深切關懷,超越了單純的知識傳遞,聚焦于以愛拉近師生的距離、滋潤學生的心田,為教育事業(yè)注入動人的情感力量。仁愛之心彰顯著教育初心的情懷溫度,使教育工作得以飽含人文關懷和心靈滋養(yǎng)。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yè),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要堅持嚴愛相濟、潤己澤人,把握仁愛之心的育人尺度,在關愛學生的同時秉持教育的責任感,敢于并善于對學生提出嚴格要求,引導其明辨是非;同時率先加強自身道德修養(yǎng),在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中用愛感染并培養(yǎng)學生,使其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言為士則、行為世范,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有深遠影響,因此需要將言傳與身教相統(tǒng)一,堅持以文明的語言影響學生,以高尚的行為帶動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成為學生為人處世的典范,既做“經師”,又做“人師”。要落實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提升仁愛之心的實踐效能,以公平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學生,尊重個體差異,善于在細微處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用理解保護學生自尊、用欣賞增強學生信心,為學生提供適合其成長需要的個性化指導,讓所有學生都成長為有用之才。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教育初心是教師在堅守赤誠之心、奉獻之心、仁愛之心過程中始終不變的精神內核,亦是教師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的不竭動力。新時代新征程,廣大教師唯有將教育初心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知行合一中不斷錘煉自己,方能真正肩負起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
?。ㄗ髡呦瞪綎|大學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長、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教育報》2025年10月09日 第05版
作者:鄭敬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