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大為 來源 |互聯(lián)網(wǎng)品牌官
10月8日,“大疆預告降價已購買消費者退貨維權”詞條沖上微博熱搜,不少剛花原價買完大疆產品的用戶在社交平臺吐槽自己“被背刺”,成了“純純大冤種”。這場風波的起因,是大疆提前放出的雙11促銷預告——10月9日零點起,多款產品開啟限時降價,降幅從數(shù)百元到三千多元不等,最高跌幅達到20%。
此次降價覆蓋的品類幾乎涵蓋大疆核心產品線,從云臺相機、運動相機到無人機、掃地機器人應有盡有。其中,OsmoPocket3的降價力度最受關注,標準套裝從3499元降到2799元,直降700元;全能套裝版更從4499元跌至3599元,降了900元。運動相機OsmoAction4最高降價1129元,無人機產品里,DJIMini4K至高降1300元,DJIMavic3Pro的最高降幅甚至達到3169元。
▲ 圖源:大疆官網(wǎng)
讓人意外的是,今年7月底剛發(fā)布的首款全景相機Osmo360和8月推出的首款掃地機器人ROMO系列,也出現(xiàn)在降價名單里,ROMO最高降300元,這讓剛入手新品的消費者更難接受。降價消息一出,小紅書等社交平臺立刻成了維權“主戰(zhàn)場”,剛買完產品的用戶紛紛曬出訂單截圖,分享和客服溝通退差價、退貨的經(jīng)歷。
還有網(wǎng)友10月3號才剛以原價買下Pocket3,看到降價消息后心情低落,“早知道先不買了”,可聯(lián)系線下門店,對方只說“降價是臨時的,價保政策還沒公布”。不過也有線下用戶找到了突破口。有消費者透露,自己9月下旬在授權店買的產品,經(jīng)過協(xié)商后拿到了補償,門店給了補差價和補配件兩種選擇,她最終選了補配件。
▲ 圖源 :小紅書
她在社交平臺發(fā)帖后發(fā)現(xiàn),不少網(wǎng)友也通過類似方式拿到了補償,但這更多是“個案協(xié)商”,并非統(tǒng)一政策。面對洶涌的維權聲浪,大疆方面回應稱,此次降價是雙11常規(guī)促銷安排,提前預告是為了幫助消費者規(guī)劃購買決策。對于已購用戶的不滿,官方表示“高度重視反饋,正通過各渠道積極溝通,提供清晰指引與支持”,并承諾會“優(yōu)化服務與溝通機制”。
客服則明確,日常僅提供7天價保,訂單支付7天內可申請補差,超過期限就只能按現(xiàn)有退換貨政策處理。從法律角度看,這場糾紛似乎沒有絕對的對錯。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游云庭表示,何時降價、降多少是企業(yè)自主經(jīng)營權,大疆沒有義務提前長時間公布降價計劃。線上線下退換貨政策有差異也能理解,畢竟線下門店要承擔店面、人力等額外成本,只要在法律范圍內就合法。
但他也提到,企業(yè)降價前應該做好規(guī)劃,避免消費者心理落差過大,“做不好引發(fā)反感,就是企業(yè)該承擔的后果”。其實消費者的不滿,更多源于“時間差”和“渠道差”帶來的不公感。不少用戶是趕在國慶出游前買的設備,本想趁著假期用新品記錄行程,沒想到假期剛結束就遇到降價,幾千塊的產品幾天內蒸發(fā)幾百甚至上千元,換誰都難以接受。
更讓人在意的是線上線下的“雙重標準”——同樣是買大疆產品,線上有7天價保和30天無理由退貨兜底,線下卻常?!凹せ詈蟛煌瞬粨Q”“沒有價?!?,這種差異很容易讓線下用戶覺得自己“吃了虧”。
▲ 圖源: 小紅書
深入看,大疆這次“大尺度”降價,背后藏著不小的行業(yè)壓力。在手持智能影像設備市場,大疆的份額正在下滑,2023年還有19.1%,2024年就跌到了13.2%;而競爭對手影石創(chuàng)新則從28.4%漲到35.6%,成為行業(yè)第一。更棘手的是,手機廠商也盯上了這塊市場,OPPO已經(jīng)明確啟動新形態(tài)影像產品系列,計劃2026年內發(fā)布對標大疆的運動相機和全景相機。
手機廠商在鏡頭算法、用戶基礎和線下渠道上都有天然優(yōu)勢,這對大疆來說無疑是新的挑戰(zhàn)。在這樣的競爭格局下,降價成了大疆拉動銷量、鞏固市場份額的常規(guī)手段。但對于剛發(fā)布不久的新品來說,短期內大幅降價可能會傷害品牌的價格穩(wěn)定性,更會消耗老用戶的信任。畢竟消費者選擇大疆,除了產品力,也包含對品牌的認可,而這種認可很容易在“剛買就降價”的落差中被削弱。
這場風波也再次凸顯了消費電子領域的老問題——“早買早享受,晚買享折扣”的困境始終存在。對消費者來說,除了放平心態(tài)接受這種行業(yè)常態(tài),更要在下單前多留意售后政策,比如問清楚價保期限、無理由退貨條件,保留好購買憑證,遇到問題及時維權。而對大疆這樣的品牌來說,不能只盯著銷量,更要兼顧用戶體驗。
既然能提前預告降價,或許可以考慮對降價前短期內購買的用戶推出過渡性補償方案;面對線上線下的政策差異,也該和渠道伙伴多協(xié)同,盡量縮小服務差距,畢竟用戶認的是“大疆”這個品牌,而不是“線上大疆”或“線下大疆”。截至10月9日降價活動正式開啟,仍有不少線下用戶在和門店溝通補償方案。
這場由降價引發(fā)的維權潮,最終會以部分用戶拿到補償、部分用戶無奈接受告終,但留給行業(yè)的思考不會結束:在銷量和用戶信任之間,品牌到底該如何平衡?而線下零售在線上服務標準的“倒逼”下,又該如何跟上腳步,避免成為服務短板?這些問題,恐怕比一次促銷的銷量更值得企業(yè)深思。
行業(yè)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各位朋友,因不可抗力,部分文章被強制性刪除。為了不失聯(lián),請關注下面的備用號,有些精彩內容會發(fā)在這個號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