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克孜戴副眼鏡,制片人就說她不上鏡,劉濤二百四十天沒戲拍,孫陽連話費都繳不起,這不是誰運氣差,是這行變了,資源全往年輕人和頂流身上堆。
三十五到五十歲的演員最不好過,年輕演員靠流量,老演員靠資歷,他們卡在中間,沒人愿意給戲,宋丹丹那會兒有本事也沒好本子,劉濤只能演媽媽,倪大紅、遲蓬這樣的能扛主角的,全國也找不出幾個,大多數(shù)人只能接點配角,或者干脆轉(zhuǎn)到幕后去。
影視公司現(xiàn)在也不好過,向華強家都去上綜藝、開直播了,說明真沒項目可做,資本只盯著古偶和甜寵,劇本咋樣沒人管,能火就行,選角看的是粉絲量,不是演技,新人沒機會,星二代也不一定穩(wěn),吳剛想幫兒子鋪路,可觀眾不買賬,資源根本傳不下去。
有人開始另找路,鄭國霖去景區(qū)演李世民,有人說他掉價,其實他是在換賽道,從演戲轉(zhuǎn)成做文化服務(wù),游客花錢看他表演,他拿錢,觀眾也樂呵,職業(yè)尊嚴不在角色大小,而在你能給觀眾帶來什么。
短劇成了新風口,2025年一下子火了,拍得快,回款也快,不用等半年才上架,劉曉慶演《萌寶助攻》,韓棟演《一枕槐安》,觀眾都說挺有意思,短劇不看你名氣多大,就看戲演得真不真,中年演員憑本事壓住年輕演員,反倒搶著要。
日本那邊不一樣,六十歲的演員還能常駐晨間劇,一集一集演下來,觀眾就認了,我們這邊只看快,只看熱,中年人沒位置,廣電總局說要壓一壓娛樂化,可資本還是盯著流量,平臺算法只推熱門,不問演技。
觀眾也在變,年輕人更愿意看有真本事的演員,不是只會擺樣子的偶像,可平臺不聽,算法只盯著點擊量,中年演員沒歇著,他們?nèi)ノ穆?、短劇、知識付費里找活路,這不是認輸,是跟著環(huán)境走。
以前拍戲靠關(guān)系、靠名氣,現(xiàn)在靠真本事,誰能把變化接得住,誰就能接著干,短劇不用大場面,會演就有戲,文旅項目要的是真實,老演員的閱歷正好用得上,他們沒歇著,只是在找新的活法。
行業(yè)在變,規(guī)矩也在換,頂流的名頭不頂用了,真靠得住的是你手里的本事,會演戲,能扛事兒,懂人心里想啥,這些才真管用,中年演員不是被甩下了,是被推著往前走,他們用自己的法子,在亂糟糟里找出一條路,下一個十年,誰還能站得住,答案不在片場,而在他們怎么跟變化打交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