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藏界,說到河南省收藏家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河南省古陶瓷研究所所長、河南省古玉珠瑪瑙文化研究委員會會長、鄭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館創(chuàng)始人劉一田,國內著名具備司法鑒定資質的古陶瓷權威專家美譽其是“河南古陶瓷收藏第一人”,然而其收藏著的數(shù)萬條瑪瑙串珠與近十萬條老玉串珠,預估價值超7億元,更對其認定為國內“古珠瑪瑙玉串第一人”。近日,記者采訪了這位以古陶瓷研究聞名的學者、收藏家,揭開古瑪瑙珠玉串跨越千年的文化密碼。
圖片為劉一田會長藏品
初心:從陶瓷到瑪瑙的文明共鳴
“說到對古瑪瑙珠玉串研究,是一場意外的緣分。” 劉一田回憶,上世紀90年代初,他在豫西征集宋代瓷片時,偶遇一位農戶家中的戰(zhàn)國紅瑪瑙串飾?!澳?2顆珠子的孔道邊緣有明顯的螺旋磨痕,是青銅工具蘸解玉砂反復打磨的痕跡?!?他說,這種純人力創(chuàng)造的精準與滄桑,讓深耕陶瓷工藝的他深受震撼:這是天人共造的智慧。
這次相遇成為他收藏生涯的轉折點。如今,劉一田會長仍珍藏著這件“啟蒙藏品”?!澳憧催@顆珠子的裂紋,古人特意的切割,把瑕疵變成了獨特的紋路?!彼e起放大鏡,“早期工匠沒有精準工具,一顆直徑1厘米的珠子要打磨數(shù)日甚至更久,在當時,可能10顆原料才能成功穿孔1顆,每串都是用耐心堆出來的?!?/p>
40余年里,劉一田的“價值坐標”不斷迭代:“最初沉迷工藝之美,后來發(fā)現(xiàn)串珠的配色、材質搭配藏著社會等級的密碼,現(xiàn)在更懂它是文明傳承的活化石?!?/p>
圖片為劉一田會長藏品
解析:古珠的“物”與“魂”
“古瑪瑙珠玉串是大自然的饋贈與人類智慧的結晶?!?劉一田的解讀從材質開始,“瑪瑙形成于火山噴發(fā)后的地質變遷,二氧化硅在漫長歲月中凝結出紅如烈火、綠似山泉的色彩,還有纏絲、水草等獨一無二的紋理。”
他進一步拆解其中的“工藝密碼”:商周時期偏愛色澤濃郁的紅瑪瑙,與“以紅為貴”的禮制傳統(tǒng)呼應;戰(zhàn)漢時期則出現(xiàn)多色搭配,折射出“禮崩樂壞”后的審美多元化。而貫穿各時代的穿孔工藝,堪稱“極限挑戰(zhàn)”—— 商周用石器工具配合解玉砂,孔道多呈喇叭狀;漢唐改用金屬工具,孔壁更光滑但仍有手工旋痕;明清雖有機械輔助,卻少了古珠的 “煙火氣”。“普通藏家看孔道就夠了,仿品的機械孔邊緣整齊,真品的手工痕跡藏不住?!?/p>
在他眼中,古珠的“魂”藏在文化寓意里?!凹t瑪瑙象征活力,白瑪瑙代表純潔,黑瑪瑙被視為辟邪信物?!彼钢淮畱?zhàn)國瑪瑙與綠松石組合串飾,“古人將不同材質搭配,既追求視覺和諧,更暗含‘天地人和’的哲學觀?!?/p>
針對市場造假亂象,劉一田給出 “三招鑒別法”:一看色澤,真品溫潤自然,染色仿品顏色刺眼且無過渡;二觀包漿,老珠觸手順滑,做舊品顯生澀;三聽聲音,天然瑪瑙敲擊清脆,合成品聲音沉悶。
圖片為劉一田會長藏品
歷史文化價值:文明傳承的“活化石”
“古瑪瑙珠玉串從來不是普通飾品,而是凝固的歷史篇章。” 劉一田拿著一件老瑪瑙串飾說,其孔道邊緣的螺旋磨痕清晰可見,瑪瑙形成于火山噴發(fā)后的地質變遷,二氧化硅在漫長歲月中凝結出紅如烈火、綠似山泉的獨特色澤,更有纏絲、水草等天然紋理。而人類賦予它的文化印記,更讓每顆珠子都成為文明的切片。
在工藝史維度,劉一田說,古珠堪稱手工業(yè)演進的“見證者”,商周工匠用石器配合解玉砂穿孔,孔道多呈喇叭狀;漢唐改用金屬工具,孔壁更光滑卻保留手工旋痕;明清雖有機械輔助,卻失了古珠的“煙火氣”?!耙活w直徑1厘米的戰(zhàn)國瑪瑙珠,需工匠耗時數(shù)日打磨,10 顆原料才能成功穿孔1顆,成品率極低?!?/p>
文化寓意的疊加更讓古珠有了靈魂?!凹t瑪瑙象征活力,白瑪瑙寓意純潔,黑瑪瑙被視為辟邪信物?!?劉一田指著一串戰(zhàn)國瑪瑙與綠松石組合串飾解釋,古人將不同材質搭配,既追求視覺和諧,更暗含“天地人和”的哲學觀。魏文帝曹丕曾在《瑪瑙勒賦》中贊美其“苞五色之明麗,配皎日之流光”,而釋智圓更將瑪瑙與女媧補天的奇石相提并論,賦予其堅貞高貴的品質。對考古學界而言,這些串珠更提供了文獻之外的實物佐證 —— 三門峽虢國墓地的西周瑪瑙胸佩,其珠子數(shù)量與大小嚴格遵循等級規(guī)范,成為研究周代禮制的珍貴素材。
圖片為劉一田會長藏品
傳承:中原大地上的文化堅守
河南三門峽戰(zhàn)國墓葬出土的瑪瑙串飾、虢國墓地的西周瑪瑙珠玉管胸佩,在劉一田看來是中原瑪瑙文化的“活樣本”。“中原古珠重禮制、講規(guī)矩,比如貴族佩飾的珠子數(shù)量、大小都有等級之分;而晉系串飾更豪放,藏區(qū)則偏愛多材質混搭?!?他說,這種差異正是地域文化的生動體現(xiàn)。
作為河南省古玉珠瑪瑙文化研究委員會會長,劉一田說,現(xiàn)在最大的痛點是民間認知薄弱,很多人把老珠當“舊石頭”,希望將來能做“古珠里的歷史”課程,用串飾故事講解中國文化發(fā)展史,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古瑪瑙珠玉串珠文化。
圖片為劉一田會長藏品
展望:讓古珠“活”在當下
面對近年高古瑪瑙收藏升溫,劉一田直言擔憂:“不少人只問價格不問文化,把千年古珠當成投機工具?!?他強調,收藏應堅守“三重價值”:歷史價值看工藝與年代,藝術價值觀紋理與設計,文化價值品背后的社會密碼。“礦源不可再生,每顆古珠都是孤品,但真正的價值在文明印記里?!?/p>
在他看來,古珠文化的未來在于“古今融合”?!坝性O計師借鑒纏絲瑪瑙紋理做首飾,還有品牌用古珠元素做文創(chuàng),這才是讓文化活起來?!彼嘎?,未來將聯(lián)合多地博物館舉辦“古珠文明展”,同時啟動“古珠工藝傳承計劃”。
圖片為劉一田會長藏品
經濟價值:稀缺性鑄就的價值高地
談及古瑪瑙珠玉串的經濟價值,劉一田首先拋出一組數(shù)據(jù):他收藏的戰(zhàn)國紅瑪瑙精品串飾,近十年價格漲幅超20倍,部分稀有色澤的單珠價格已突破萬元甚至數(shù)萬元。“這種價值飆升,本質是稀缺性與文化價值的雙重驅動?!?/p>
礦源的不可再生性是核心支撐。劉一田介紹,優(yōu)質瑪瑙礦如遼寧朝陽的戰(zhàn)國紅礦,自封礦后,原料稀缺性愈發(fā)凸顯,地表至地下6米間產出的杏黃色、雞油黃色精品更是一料難求。而古珠的“不可復制性”更放大了價值:每顆老珠的紋理、包漿都是歲月獨有的饋贈,即使現(xiàn)代工藝能模仿外形,也無法復刻千年前的手工痕跡與歷史沉淀。
市場認知的深化進一步推高價值?!笆昵?,很多人把老瑪瑙珠當‘舊石頭’,如今優(yōu)質戰(zhàn)漢串飾在拍賣會上屢創(chuàng)佳績。” 某拍賣會上,一串戰(zhàn)國紅縞瑪瑙串飾最終以186萬元成交,較起拍價溢價3倍。劉一田指出,這種價值增長并非偶然:和田玉、翡翠等傳統(tǒng)品類價格已處高位,更多藏家將目光轉向認知度尚低的古瑪瑙珠玉串,形成“價值洼地”效應。但他同時提醒:“經濟價值永遠建立在文化價值之上,脫離工藝與歷史背景的‘天價珠’,本質是投機泡沫?!?/p>
圖片為劉一田會長藏品
收藏市場前景:機遇與理性并存
面對近年升溫的古瑪瑙珠玉串收藏市場,劉一田既看到機遇,也強調理性。他認為未來市場將呈現(xiàn)三大趨勢:
稀缺精品持續(xù)看漲是首要趨勢。“戰(zhàn)國紅、唐代纏絲瑪瑙等品類,因原料枯竭、文化屬性強,未來五年價格仍有非常大的升值空間?!眲⒁惶锓治?,尤其顏色純正、紋路美觀、無裂少瑕的精品,更會成為藏家爭奪的焦點。他以自己收藏的一串漢代多色瑪瑙串飾為例,該串由紅、黃、白三色瑪瑙珠組成,孔道磨損自然,有藏家出價80萬元求購,較幾年前價翻了至少8倍。
文化賦能催生新需求?!霸絹碓蕉嘣O計師借鑒古珠紋理做現(xiàn)代首飾,文創(chuàng)市場的興起讓古珠元素走進大眾生活?!?劉一田說,古珠以新形式“變現(xiàn)”。這種“古今融合”不僅拓展了古珠的價值邊界,也吸引了年輕群體關注,為市場注入新活力。
劉一田說,收藏古瑪瑙珠玉串,本質是收藏一段歷史、一種文化,不要只盯著價格標簽,要讀懂珠子里的工匠心跳與文明密碼,這才是收藏的真諦,也是這個市場長久發(fā)展的根基,希望更多人能讀懂它們的故事,讓千年文明永遠流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