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但帶貨還帶隊員,還能把隊員帶到北大、交大、浙大,不好意思,能力太強了?!?025年10月10日的直播中,張繼科以標志性的自信姿態(tài)回應直播帶貨爭議,這番表態(tài)不僅展現了他“藏獒”式的鮮明個性,更勾勒出其退役后的職業(yè)轉型圖景——俱樂部顧問、乒乓教學者與帶貨主播的多重身份交織,卻也讓他深陷輿論漩渦。
如今的張繼科,一邊通過“張指導乒乓”賬號推出199元的“張繼科乒乓球大師課”,傳授專業(yè)乒乓技術;一邊在直播間銷售乒乓球拍、蒸汽眼罩等運動周邊,帶貨能力卻呈現明顯波動:2021年曾創(chuàng)下單場958萬銷售額的亮眼成績,2023年卻出現商家支付10萬坑位費僅賣出20支牙刷的尷尬局面。更引發(fā)爭議的是他的言論風格,2023年直播中公開吐槽合作品牌安踏的鞋“太丑”,被批不尊重合作伙伴;2025年4月,他又犀利點評國乒男隊“正手太差,靠運氣贏不了冠軍”“腳下功夫不行根本登不上頂”,支持者認可其大滿貫經驗的參考價值,反對者則斥責其“過氣蹭熱度”。
爭議的背后,是張繼科退役后職業(yè)定位的探索與公眾期待的碰撞。他以俱樂部顧問身份為基底,試圖將直播帶貨與乒乓球教學綁定,比如在2025年7月帶貨零食時談及王曼昱輸球,一句“競技體育輸贏正常”展現相對中立態(tài)度,未引發(fā)風波。但2023年的負面事件仍被質疑者頻繁提及——當時多家代言品牌(如安踏、李寧)終止合作,安踏甚至刪除相關宣傳物料,其商業(yè)價值遭受重創(chuàng),如今的帶貨行為也被部分網友嘲諷為“淪落至此”。
從時間線來看,張繼科的轉型爭議呈階段性爆發(fā):2023年因負面事件陷入商業(yè)危機,2025年因技術點評和帶貨回應多次引發(fā)熱議。他的每一次表態(tài),都是對自身多重身份的整合嘗試——強調“帶隊員進名校”,正是為了弱化“帶貨主播”的標簽,強化“乒乓教練”的專業(yè)形象。但這種自信乃至自詡的風格,始終在挑戰(zhàn)公眾對退役冠軍的包容邊界:粉絲認為他的發(fā)言常被斷章取義,質疑者則覺得他借話題炒作。
張繼科的轉型之路,折射出退役運動員在職業(yè)選擇中的機遇與困境。他以鮮明個性打破“退役即沉寂”的常規(guī),卻也因爭議不斷的言行承受壓力,而這場“能力太強”的自我證明,能否真正重塑公眾認知,仍需時間給出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