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5年10月10日)
故宮博物院迎來建院100周年
百年守護,百年傳承
《文博日歷》為你準備了一份
詳細攻略
一起開啟國寶含量超高的
沉浸式文博之旅
重磅文物集中亮相
帶你"種草"午門百年大展
打卡地點:故宮午門
打卡理由:你想看的明星文物這里都有
在故宮博物院百歲生日之際
一場展覽在午門展廳重磅開啟
"百年守護——從紫禁城到故宮博物院"
以 "百年守護" 為題
設(shè)"一脈文淵" "百年傳承" "萬千氣象"
三大篇章
展覽集齊了200件(套)文物界的頂流
它們中有精美雅致的清宮舊藏
有填補收藏空白的"新晉成員"
還有多年未曾展出的明星文物
每一件都是故宮"壓箱底"的重量級珍寶
在這里跟著國寶
盡賞厚重文脈傳承
有哪些不常展出的必看寶藏文物?
小編為你劃重點
時隔19年再次展出的
蓮鶴方壺
堪稱浪漫巧思與傳奇經(jīng)歷的完美結(jié)合體
1923年
蓮鶴方壺出土于河南新鄭"鄭公大墓"
見證了中國近代考古學(xué)的萌芽
外形精美的它被譽為"青銅時代的絕唱"
仙鶴、蓮花、飛龍、卷尾虎
中原文化的厚重
楚地器物的飄逸風(fēng)韻
多元文化碰撞出了
眼前的"東方最美青銅器"
這件蓮鶴方壺
還有一個"雙胞胎"同墓出土
被稱為"并蒂蓮花"或"姊妹壺"
△蓮鶴方壺 河南博物院藏
其中一個入藏河南博物院,成為鎮(zhèn)院之寶
另一個"北漂"來到了故宮
2006年5月
河南博物院"國之重寶——蓮鶴方壺特別展"
這對"姊妹壺"時隔半個多世紀終于團圓
2015年
河南博物院的蓮鶴方壺
65年來首次離開"本土"赴京"探親"
每一次"同框"都無比溫馨
如果你是古琴愛好者
故宮現(xiàn)藏唯一一張明清宮廷舊藏唐琴
"大圣遺音"琴可以讓你一飽眼福
"大圣遺音"琴制作細潤精致
琴背刻寫的草書"大圣遺音"
及"巨壑迎秋"等銘文細節(jié)
是唐代文人審美與禮樂文化內(nèi)涵的生動體現(xiàn)
經(jīng)修復(fù)后狀態(tài)良好,仍可發(fā)聲
音色松透清潤 古韻十足
這把古琴形制保留了唐代宮廷制琴特征
被視作唐代古琴斷代的標準器
傳世古琴中以唐代所制琴最為久遠珍貴
其制造工藝極為精湛
由于流傳下來的唐琴數(shù)量稀少
因此這把古琴意義非凡
國寶級作品《清明上河圖》
也將在此次展覽中C位全卷展出
長度超5米的畫卷
詳盡展現(xiàn)九百年前汴京繁華之景
打開它
即是打開了宋朝市井生活紀實長卷
北宋都城的百行百業(yè)
街頭巷尾的生動瞬間
在這幅傳世名畫里被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整幅畫作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獨一無二
是北宋都城繁榮的見證
也是城市經(jīng)濟情況的寫照
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
作為少數(shù)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
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紙本畫
《五牛圖》的價值不言而喻
五頭牛從右至左一字排開
讓人一看就倍感"牛氣沖天"
五頭牛神態(tài)各異
有的意態(tài)悠閑、有的翹首搖尾
還有的顯出幾分倔強
而這幅傳世名畫最初回到家時"傷痕累累"
整幅作品大小破洞有300余處
題字與印章處也遍布損傷
憑借故宮修復(fù)專家高超的修復(fù)技藝
千年古畫才得以重現(xiàn)光輝
《五牛圖》的重生
凝聚著代代故宮人的匠心與堅守
由書法家王珣書寫的
《伯遠帖》
堪稱魏晉書法作品的"活化石"
是東晉時期王氏一門現(xiàn)存于世的
唯一法書墨跡真本
字字風(fēng)神俊朗、瀟灑流利
盡展東晉風(fēng)流
它與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
王獻之的《中秋帖》
同為乾隆收藏的三件稀世珍寶
并稱為"三希帖"
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寶藏之作
詩仙李白的字會是什么樣呢?
《上陽臺帖》給出了答案
作為李白傳世的唯一書跡
短短25字盡收飄逸之美
五行草書蒼勁雄渾
用筆縱放自如、不拘一格
大小錯落間奇趣無窮
正如黃庭堅曾評論:
及觀其稿書,大類其詩,彌使人遠想慨然。
除此之外,展覽中還有《伯牙鼓琴圖》
太和殿琉璃屋脊獸等
文物一一登場
琳瑯珍寶
皆是巧手匠心與文脈傳承
故宮博物院百歲生日
還有這些必逛點
除了午門大展
在故宮博物院百歲生日之際
還有兩個不容錯過的必逛點
打卡地點:寧壽宮花園
打卡理由:小而精、美而雅的皇家園林
寧壽宮花園
又稱"乾隆花園"
這里是乾隆為退休生活精心打造的
理想居所
經(jīng)過25年修復(fù)后,這里再次面向公眾開放
這座花園面積雖小,卻獨具匠心
27座風(fēng)格各異的建筑
融匯南北園林藝術(shù)精華
在中國乃至世界古典園林史上
具有重要地位
此次面向公眾開放的第一、二進院落中
有行"曲水流觴"之樂的禊賞亭
有落地罩上180種紋樣不重樣的
古華軒
古木蔥蘢間
感受中國古典園林
"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審美意境
打卡地點:故宮神武門
打卡理由:回顧守護文化根脈的珍貴記憶
歷時二十余年,行程數(shù)萬里
從庫房到山間洞穴、鄉(xiāng)野祠堂
故宮文物在戰(zhàn)火中完成了一段
非凡征途
"故宮文物南遷紀念展"中
珍貴檔案文獻、圖片影像和文物藏品
立體重現(xiàn)故宮文物南遷的艱辛歷程
一起重溫歷史中的
真實故事和珍貴記憶
1925年→2025年
故宮博物院的百年
凝結(jié)著文脈守護與匠心傳承
一件件文物讓我們得以穿越時空
與古人同頻共振
這個秋天
不妨走進故宮
看展覽、游園林、賞國寶
見證故宮博物院不一樣的百年風(fēng)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