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投稿將同時發(fā)布六大平臺
凡發(fā)表于大河文學的作品,將自動同步發(fā)布于騰訊新聞、騰訊快報、鳳凰新聞、網(wǎng)易新聞、360圖書館、一點資訊等六大媒體平臺,被多渠道傳播。閱讀量較高的文章還將發(fā)布于人氣火爆的今日頭條、百家號、搜狐新聞、簡書等大河文學融媒體矩陣平臺。需轉(zhuǎn)載原創(chuàng)文章的可申請授權(編輯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學投稿郵箱:dahewenxue@126.com
這段歸寧時光像是我成家后意外收獲的一段溫柔停泊。
——題記
9月,因婆婆與女兒接連感冒,我?guī)е慢g的老二暫回娘家。原是小住,時光卻在不經(jīng)意間綿延了一個月。
歸寧的愜意,藏在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里。每日總能睡到自然醒,母親總在微波爐里為我溫著早飯,即便到了十點,那份溫熱依然恰到好處。每餐之前,她總會輕聲詢問我的喜好,變著花樣調(diào)理羹湯。那日隨口提起家中缺少零食,她便默默在直播間選購了許多,還不忘為女婿備上一份心意。
午間弟弟下班歸來,總會抱起小寶嬉戲片刻,聊聊工作中的趣事。我們圍坐在孩子身旁,看他洗漱、更衣,平凡的日常也因此生動起來。母親總坐在水池邊,仔細搓洗那些沾了奶漬的圍兜、弄臟的小衣。我常倚在門邊打趣:“這位月嫂洗衣這般細致,莫非是在偷閑?”陽光晴好時,她抱著小寶在陽臺曬太陽;起風的日子,便用襁褓將孩子裹得暖和,在室內(nèi)輕輕踱步。膏藥在我們之間交替貼換,成了默契的印記。夜深時分,她總不忘推門察看,為我和孩子掖好被角。我與母親便這樣錯時用餐,日夜相守。
這份愜意與安然,也讓我在養(yǎng)育孩子的瑣碎中,一次次重溫母親的智慧。對于養(yǎng)育問題,我們偶有不同見解,但多半時候我都欣然接納她的經(jīng)驗。畢竟,她將我們姐弟三人養(yǎng)育得這樣好,自然有她的智慧。不知不覺間,我的言行舉止也染上了她的影子——思慮周全,行事穩(wěn)妥,總愿為重要的事做長遠的安排。這份潛移默化的影響,或許就是家庭教育最深的含義。
凝視母親的背影,我常反思自己的人生。常有人問我人生是否步步為營,我總笑說隨緣而至??墒篱g哪來這許多機緣?求學、立業(yè)、成家、育兒,每一步都經(jīng)過深思,每一年都認真規(guī)劃,總是在回望與展望之間,為更遠的將來鋪路。人生的長度雖有限,寬度卻可自由延展。我不愿做隨波逐流的過客,更愿做把握方向的旅人——這,何嘗不是母親用她的一生,教會我的事?
年屆三十反觀自身,遠不及父母當年的成就。父親在我這個年紀已能獨當一面,母親更是以柔韌的肩膀,擔起養(yǎng)育三個子女的重擔。他們勤懇持家,謙和處世,將最好的資源都投注在我們的教育上。父親以書香熏陶門庭,母親以言傳身教啟迪心智。在他們的呵護下,我們都長成了獨立自主的人,不依附,自在生長。
或許正是這份刻入骨血的獨立,讓我在成婚后,經(jīng)歷了一場深刻的重塑,生活的節(jié)奏驟然改變。復雜的家庭關系,被分割的時間與空間,周遭的紛擾議論,幾乎顛覆了我原有的世界。歷經(jīng)三年調(diào)適,雖已漸漸理順,卻仍會不時懷念婚前的時光。這大概是每個出嫁女子共有的心緒。
而這一個月的歸寧,像一場及時的療愈。望著書桌前熟悉的座椅、鐵柜上漸漸褪色的貼畫、微微泛白的被套,無數(shù)往事涌上心頭。千般感慨,融進了母親日復一日的照料里,沉淀為我心中踏實而溫暖的力量。
中秋本是團圓佳節(jié),如今我的“家”有了多重意義。有自己的小家,有娘家,還有婆家。過去三年我多在夫家度過,今年能伴著母親,聽她熟悉的嘮叨,倍感溫馨。其實很多時候,我是故意惹她念叨——只因貪戀這份獨一無二的、來自母親的疼愛。
愿時光善待天下所有的母親與女兒,讓這樣的溫情時光,能在歲月長河中靜靜流淌,永不褪色。
作者簡介:陶飛,就職于河南省濟源市坡頭初級中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