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xué)聚會聊到錢,有個細節(jié)聽得人心里不是滋味。富二代小李說,他爸最近又給他轉(zhuǎn)了五萬,說“天冷了買件好外套”;而工薪族老張嘆了口氣,剛給老家寄了三千,他媽電話里說“你叔家孩子結(jié)婚,隨禮錢不夠”。
這事兒,仔細想想還真普遍。富人家里的長輩,像揣著“自動提款機”,孩子買房給首付,創(chuàng)業(yè)給啟動資金,連過節(jié)都得硬塞個大紅包,嘴里還念叨“別省著,不夠再要”。窮人家里則反過來,孩子剛上班,長輩就開始算“你一個月能存多少”,逢年過節(jié)不提禮物,先問“這次帶多少錢回來”。
不是說窮人長輩心狠,是他們實在沒底氣。我鄰居王阿姨,退休金每個月兩千五,藥費就得花一半,兒子每個月給她轉(zhuǎn)一千,她總說“不用不用”,轉(zhuǎn)頭就存起來,說“留著給你娶媳婦”。而小區(qū)里住別墅的張大爺,退休金上萬,還在外面做點小生意,孫子生日直接送了輛電動車,說“代步方便”。
更扎心的是那種“心理落差”。窮人家的孩子,花父母的錢總覺得像“欠債”。小時候想要個玩具,爸媽說“家里沒錢”;長大了自己賺錢了,給父母買點東西,他們會說“別亂花,還不如給我現(xiàn)金”。久而久之,孩子就養(yǎng)成了“不能花家里錢”的習(xí)慣,哪怕自己過得緊巴巴,也得硬撐著給家里拿錢。
富人家的孩子則不一樣。他們從小就習(xí)慣了“父母的支持”,買房時父母幫忙是常態(tài),創(chuàng)業(yè)失敗了父母說“再試試”,不會覺得“花家里錢丟人”。就像網(wǎng)友說的:“富人的錢是循環(huán)的,長輩給小輩,小輩用這筆錢賺更多,再回饋家里;窮人的錢是消耗的,小輩賺點就被拿走,永遠攢不下底氣。”
有個遠房親戚,家里條件一般,但叔叔總說“你們過好自己就行,我有錢”,其實他偷偷在工地打零工,就為了不給孩子添負擔(dān)。而有的富人,對孩子摳得要命,一分錢都不想多給。說到底,關(guān)鍵不在錢多錢少,在“心”往哪偏。
就像老張后來總結(jié)的:“我媽不是想要我的錢,是她覺得這是‘孝順的證明’;小李他爸給兒子錢,也不是炫富,是怕孩子受委屈?!敝皇沁@兩種方式,無形中就拉開了差距——一個讓孩子輕裝上陣,一個讓孩子背著擔(dān)子走路。
其實普通人也別太糾結(jié),畢竟大多數(shù)父母都在自己能力范圍內(nèi)疼孩子。就像我媽,每次打電話都問“錢夠不夠花”,雖然她給不了多少,但那句惦記,比啥都值錢。至于那些錢上的差距,努力賺錢縮小就是了,你說對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