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察覺?
我們總是準時吃飯、認真健身、每年體檢,把身體的每個指標都打理得明明白白。
卻唯獨忘了——
那個住在心里,會莫名低落、會突然煩躁、會在深夜失眠的“自己”。
身體累了,你知道要休息;但心累了,你卻總在硬扛。
直到它用一場情緒的“小感冒”,提醒你它的存在——也許是持續(xù)的低落,也許是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也許是一次毫無理由的淚流滿面。
如果你也曾被這樣的瞬間擊中,那么今天這篇文章,就是為你準備的。
留言福利:
在東莞市婦幼保健院智慧醫(yī)療服務號,找到此條鏈接留言,評論區(qū)前5名獲贈經(jīng)顱重復磁刺激一次。
經(jīng)顱重復磁刺激是一種無創(chuàng)神經(jīng)調控技術。它通過不同頻率的磁刺激先后作用于腦區(qū),有效調節(jié)特定神經(jīng)環(huán)路功能,常用于治療難治性抑郁癥、焦慮癥、強迫癥、失眠癥等精神心理疾病,以及多動癥、抽動癥等兒童神經(jīng)發(fā)育性疾病。
截止時間:10月11日上午10點
Q:
A:
“即刻安心三法”,你的情緒急救包
1、 4-7-8呼吸法
當情緒像要爆炸時,先別急著說話,先呼吸:
吸氣4秒:用鼻子慢慢吸氣,默數(shù)1-2-3-4;
屏息7秒:舒服地停住呼吸,默數(shù)1-2-3-4-5-6-7;
呼氣8秒:用嘴輕輕呼出,想象把緊張和壓力都吹散;
以上操作重復3~5次。
關鍵在于“長長的呼氣”——它能向身體傳遞一個信號:“現(xiàn)在安全了,可以放松?!?/strong>
2、感官著陸法
當你陷入胡思亂想、情緒翻滾時,試試這個“三步著陸”:
看:說出你看到的3樣東西(如:燈、植物、窗外的天空);
聽:專注你聽到的2種聲音(如:風聲、鍵盤聲);
觸:感受你正在接觸的1樣東西(如:椅子的溫度、衣服的質地)。
這一招能迅速讓大腦“回到當下”,避免被情緒的浪潮卷走。
3、給情緒起個名
如果你只是“說不清的難受”,那就不急著趕走它。
想象情緒是來訪的客人:
認出它:“哦,焦慮來了?!?/p>
好奇它:“你想告訴我什么?”
招待它:也許“焦慮”想讓你多準備,“悲傷”需要你哭一場,“疲憊”希望你停下來。
命名情緒能減輕它的“掌控力”,你不是情緒本身,而是容納它的空間。
出現(xiàn)這些情況應及時就醫(yī)
以上這些方法就像“心理健身操”,幫助我們日常調節(jié)。
如果你的情緒困擾持續(xù)兩周以上,或出現(xiàn)以下情況,應及時需求專業(yè)幫助。
1、情緒低落、興趣減退
2、明顯的睡眠或食欲變化
3、注意力難集中、精力下降
4、頻繁感到無價值感、過度自責
5、甚至出現(xiàn)“不想活”的念頭
就像身體不適需要醫(yī)生,情緒的傷口也值得被溫柔照顧。
臨床心理科掛號指引
臨床心理科
東莞市婦幼保健院是東莞市兒童心理保健中心,臨床心理科專注于婦女兒童群體的心理健康,以“健康促進+疾病預防+臨床治療”為宗旨,通過評估監(jiān)測、心理治療、物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相結合的全方位模式,并遵循“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提供個性化的心理診療服務。
科室開設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門診和失眠抑郁門診,業(yè)務內容包括:
1. 心理體檢(未成年人與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體檢)。
2.精神心理疾病的診療(抑郁癥、焦慮癥、產(chǎn)前、產(chǎn)后抑郁癥、失眠癥、更年期綜合征、兒童多動癥、抽動癥、孤獨癥、強迫癥、軀體形式障礙等)。
3.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抑郁焦慮等情緒問題,親子關系問題,青少年心理問題,孕產(chǎn)婦心理健康,婚姻家庭問題等)。
4.兒童多動癥和自閉癥的行為矯正及父母指導。
醫(yī)生介紹
徐云軒
副主任醫(yī)師
臨床心理科主任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中南大學臨床心理學碩士,廣東省婦幼保健協(xié)會婦幼心理健康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理事,從事兒童青少年心理障礙診療工作十五年。擅長產(chǎn)后抑郁、妊娠丟失的哀傷處理,擅長青少年情緒障礙、ADHD的診斷治療,強迫癥的認知行為治療,以及厭學等青少年常見心理問題的家庭治療,累計心理治療時間超過3000小時。
劉雪林
主任醫(yī)師
大連醫(yī)科大學精神病與精神衛(wèi)生學碩士。從事臨床精神心理科工作20余年, 對兒童青少年情緒及行為障礙、焦慮癥、抑郁癥、睡眠障礙、雙相情感障礙、孕產(chǎn)期情緒障礙、孤獨癥、多動癥、抽動癥的診斷與治療具有豐富臨床經(jīng)驗。接受過精神分析治療、認知行為治療、家庭治療、沙盤治療、危機干預、團體治療等培訓,多采用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整合治療方式。擅長兒童青少年發(fā)展問題、厭學問題、親子關系問題、夫妻關系問題干預與治療。
現(xiàn)任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精神科醫(yī)師分會第六屆委員會精神分裂癥學組委員,遼寧省紅十字基金會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專家委員會常委,遼寧省生命科學學會精神醫(yī)學分會委員。
普珊珊
主治醫(yī)師
精神病與精神衛(wèi)生學碩士。擅長抑郁癥、產(chǎn)后抑郁、焦慮癥、強迫癥、睡眠障礙、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癥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接受過多種心理治療的長程培訓,擅長失眠認知行為治療,擅長通過個性化和綜合性的治療方案,幫助患者重建心理健康,提升生活質量。參與了多項科研項目,尤其在青少年欺凌與抑郁癥關聯(lián)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李潔
醫(yī)師
精神病與精神衛(wèi)生學碩士研究生,擅長抑郁癥、焦慮癥、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障礙、學習障礙、適應障礙、失眠、雙相情感性障礙、軀體化障礙等疾病的診治,并開展未成年的心理咨詢、行為矯正及成年人的心理咨詢。
陳雨
醫(yī)師
重慶醫(yī)科大學精神病學碩士,擅長青少年兒童情緒與行為障礙、抑郁癥、焦慮癥、雙相情感障礙、睡眠障礙等疾病的診斷及治療,并開展了青少年厭學、適應障礙、學習困難等青少年常見問題的心理咨詢及父母培訓。
作者:東莞市婦幼保健院臨床心理科劉雪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