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chuàng)內容,文中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10月10日,NBA知名記者Carmichael Dave爆料,說有支中國球隊給拉塞爾·威斯布魯克開出了一份天價的報價。
據說這份合同雖然只是半個賽季的短約,但開出的價碼,差不多是薩克拉門托國王隊能給的四倍!
像威少這種36歲的老將,在NBA最多也就拿個老將底薪,一年大概363萬美元,四倍是什么概念?直接沖著千萬,甚至1200萬美元去了!
NBA的板凳VSCBA的喬丹
我們得先看看威少現在在NBA是個什么狀況,上個賽季在丹佛掘金,他場均貢獻13.3分、6.1次助攻和4.9個籃板。
這數據,說實話對于一個曾經的MVP來說,確實有點不夠看,現在聯盟對他的定位很清晰:一個還算合格的輪換球員。
說白了,就是球隊的第六人、第七人,已經不是那個能決定比賽勝負的核心了,正因為如此,他現在成了自由球員,市場上問價的球隊寥寥無幾,能給的也就是一份底薪合同。
就連前NBA球員“鐵林”丹尼·格林都替他鳴不平,覺得市場對他太苛刻了,可現實就是這么骨感,在那個全世界籃球天才扎堆的地方,威少犀利的突破還在,但不再無解。
他外線不準、中距離下滑的弱點,被無限放大,他的競技價值,正在被無情地“折價”處理,可要是把這個“折價品”放到CBA,那畫風可就完全變了。
這哪是折價啊,這簡直是指數級的“溢價”!想象一下,一個拿過常規(guī)賽MVP、四個賽季場均三雙、九次入選全明星的NBA歷史75大巨星,用他那身橫練的筋骨來沖擊CBA的內線,那不就是妥妥的“降維打擊”嗎?
他那些在NBA被詬病的缺點,在CBA的防守強度下,可能根本就不是問題,他完全有能力在這里重新變回那個無所不能的“三雙機器”。
是人傻錢多還是營銷鬼才
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這不可能!CBA不是有外援工資帽嗎?總共才425萬美元,你怎么給一個人開1000多萬?這不瞎扯淡嗎?
網上質疑聲一片,說我們的球隊“飯都吃不飽”,哪有這個閑錢,就算真請來了,票價也賣不回本,這些質疑很有道理,如果單純從“投入產出比”這個生意經來看,這筆買賣確實是個財務上的悖論。
但換個角度想想,如果這支球隊買的根本就不是威斯布魯克的“即戰(zhàn)力”,而是他背后那個巨大的商業(yè)符號呢?
這筆錢,可能就不是“薪水支出”,而是一筆高風險、高回報的“營銷投資”。簽下威斯布魯克,等于瞬間把全世界的鎂光燈都吸引了過來。
球隊的品牌曝光度、全球知名度,那得是幾何倍數的增長,想想看,門票、球衣、各種商業(yè)合作,都會被瞬間引爆。
更聰明的是,這還是一份“半個賽季”的短約,說白了,就是用最低的風險,去賭一個最大的短期轟動效應。
萬一效果不好,半個賽季結束就拉倒,要是效果炸裂,那這筆投資可就賺翻了,這哪是人傻錢多,這簡直是深諳流量密碼的營銷鬼才。
冠軍戒指還是國王待遇
不管如何,這個傳聞也把36歲的威少推到了一個職業(yè)生涯的十字路口,這條路怎么走,關乎他最后一舞的榮耀,也關乎一個巨星的尊嚴。
一邊,是繼續(xù)留在NBA,他可以接受一份底薪,接受一個邊緣化的角色,在某支爭冠球隊里,去追逐那枚他夢寐以求的總冠軍戒指,這是對最高籃球殿堂的堅守,是為了歷史地位的最后一搏。
另一邊,是來自東方的擁抱,這里有數倍于NBA的薪水,有球隊絕對核心的地位,有無數球迷山呼海嘯般的崇拜。
他不再需要看人臉色,他就是這里的王,這是一種更務實的選擇,是把職業(yè)生涯最后的價值最大化變現,更是為了重新找回那種被當成“超級巨星”的體驗感和尊嚴。
對于一個曾經站在聯盟之巔的MVP來說,這種選擇背后的心理是復雜的,是繼續(xù)在金字塔尖仰望那最后一絲榮光,還是換個賽道,體面地享受掌聲與財富?
這不僅僅是錢和冠軍的選擇題,更是關于一個王者,想用什么樣的方式,來書寫自己故事的最后一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