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聯(lián)
本文資料來源:《太平經(jīng)》《道藏》《道藏·泰山府君經(jīng)》《太上感應篇》
圖片均源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本文純屬虛構,不傳播封建迷信,請讀者朋友保持理性閱讀。
道家典籍中,東岳大帝泰山府君執(zhí)掌幽冥,主宰人間生死禍福?!短浇?jīng)》有言:"天有九宮,地有五岳,五岳之中,東岳為尊。"
這位神明手握生死簿,記載世間眾生的陽壽長短、善惡因果??赡闶欠裣脒^,那生死簿上的壽數(shù)真的不可更改嗎?人死之后,魂魄又要經(jīng)歷怎樣的考驗,才能重入輪回?
民間流傳著"七七四十九天"的說法,說人死后魂魄不散,要在陰間游蕩四十九日,經(jīng)過層層關卡,方能投胎轉世。
這究竟是迷信之談,還是確有其事?東岳大帝府中的生死簿,為何被稱為"天書",連神仙都不敢輕易改動?那四十九天的劫難,又藏著怎樣的天機?
這其中蘊含的道理,關乎每個人的生死大事,值得我們細細探究。
唐朝貞觀年間,長安城中有位名叫崔玄的官員,此人自幼熟讀經(jīng)史,尤其精通道家典籍。他官至御史中丞,為人剛正不阿,深得唐太宗器重。崔玄平日里最喜研讀《道藏》,對泰山府君東岳大帝的傳說尤為著迷。
這一年秋天,崔玄突然染病,臥床不起。太醫(yī)診治多日,開了無數(shù)藥方,卻不見好轉。到了第七日,崔玄忽然昏厥過去,家人以為他已經(jīng)去世,連喪服都準備好了。
就在這時,崔玄的魂魄已經(jīng)離開了肉身。他睜開眼,發(fā)現(xiàn)自己站在一條幽暗的道路上,四周霧氣彌漫,看不清前路。正惶恐間,前方出現(xiàn)兩個差役,身穿黑衣,手持鎖鏈。
"崔玄,跟我們走一趟吧。"其中一人說道。
崔玄心中一驚:"我這是死了?"
"你陽壽未盡,只是被東岳大帝召去問話。"另一差役答道。
崔玄雖然驚慌,但想到自己平生行善積德,倒也不太懼怕。跟著兩個差役走了許久,眼前出現(xiàn)一座巍峨的宮殿,門楣上書"東岳大帝府"五個大字,金光閃閃。
進了大殿,崔玄看見高臺之上坐著一位神明,身穿黃袍,頭戴冕旒,威嚴無比。兩旁站立著無數(shù)官吏,手捧簿冊,神情肅穆。這便是傳說中的東岳大帝。
"崔玄,你可知為何召你前來?"大帝開口,聲音如洪鐘。
崔玄跪地叩首:"小人不知,請大帝明示。"
東岳大帝揮手,一旁的判官呈上一本巨大的冊子,正是生死簿。大帝翻開,指著其中一頁:"你看,這便是你的命數(shù)。"
崔玄抬頭看去,只見冊頁上寫著:"崔玄,陽壽五十三載,官至三品,子嗣三人,善行八百六十三件,惡行十二件。"
"你此次病倒,本是命中注定的一劫。"大帝說道,"但你陽壽未盡,本不該此時前來。之所以召你,是想讓你明白一個道理。"
崔玄恭敬地聽著。
東岳大帝繼續(xù)道:"世人都以為生死簿可以隨意更改,以為做了善事就能延壽,做了惡事就會折壽。這話對,也不對。"
"請大帝教誨。"崔玄說。
"生死簿上的陽壽,是根據(jù)你前世因果、今生福報綜合而定。一旦定下,除非有天大的善行或惡行,否則難以更改。"大帝說,"世間有些人行善積德,確實能延年益壽,但那不是改了生死簿,而是他們的善行本就在命數(shù)之中。還有些人作惡多端,早早死去,那也是因為他們的惡行超出了原本的命數(shù),觸犯了天條。"
崔玄聽得入神,又問道:"那世人常說的'七七四十九天',又是怎么回事?"
東岳大帝神色一肅:"這才是我今日召你來的真正原因。人死之后,魂魄并非立刻就能投胎轉世。需要在陰間游蕩四十九日,經(jīng)過七次審判,過了這七道關卡,方能進入輪回。"
"七次審判?"崔玄驚訝道。
"不錯。"大帝說,"每七天一審,共七審。頭七、二七、三七,直到七七。每一審都要查驗此人在世時的善惡功過。有些人善行深厚,順利過關;有些人惡貫滿盈,每一關都要受罰。"
判官在一旁補充道:"更有甚者,有些魂魄因為執(zhí)念太重,或是在世時做了傷天害理的事,連四十九天都熬不過,就會魂飛魄散,永世不得超生。"
崔玄打了個寒顫:"那這四十九天里,魂魄都經(jīng)歷些什么?"
東岳大帝指了指殿外:"你且跟我來。"
崔玄跟著大帝走出大殿,來到一處廣場。只見廣場上聚集著無數(shù)魂魄,有的神色安詳,有的驚恐萬狀,有的痛哭流涕。
"這些都是剛剛去世不久的魂魄。"大帝說,"你看那邊。"
崔玄順著大帝手指的方向看去,看見一群魂魄被差役帶著,正往一座高臺走去。高臺上坐著一位判官,手持筆墨,面前擺著一本冊子。
"那是在過頭七。"大帝解釋道,"頭七這一關,主要審查此人生前是否孝順父母。不孝者,要在此受鞭刑之苦。"
崔玄看見,有幾個魂魄跪在臺前,被差役用鞭子抽打,發(fā)出凄厲的慘叫聲。而有些魂魄則順利通過,被引往下一處。
"二七審什么?"崔玄問。
"二七審兄弟姐妹之情、夫妻之義。"大帝說,"三七審是否忠于君主、誠信待人。四七審是否仁慈、是否濫殺無辜。五七審是否貪財、是否為富不仁。六七審是否淫邪、是否毀人清白。七七審此人一生功過總評,決定其投胎何處。"
崔玄聽得心驚肉跳:"若是通不過這些審判呢?"
"輕者受罰,重者打入地獄,永世不得超生。"大帝說,"你可知道,為何要設這四十九天的考驗?"
崔玄搖頭。
東岳大帝轉身,走回大殿,崔玄緊隨其后?;氐降钪?大帝重新坐回寶座,開口道:"人在世時,受肉身束縛,很多事做了便忘。但魂魄離開肉身后,會逐漸恢復記憶,想起此生所做的一切善惡。這四十九天,就是給魂魄一個反思的機會。"
"每過一七,魂魄對自己的認識就更深一層。到了七七,魂魄已經(jīng)完全明白自己這一生的功過得失。"大帝說,"這時再決定其去處,才算公平。"
崔玄若有所思:"那么說,這四十九天不僅是審判,更是一種自我認識的過程?"
"正是如此。"東岳大帝贊許地點頭,"有些魂魄在這四十九天里,真心悔過,雖然生前作惡,死后卻能真誠懺悔,這樣的魂魄,我們也會酌情從輕發(fā)落。相反,有些人生前看似行善,實則虛偽,死后魂魄中的惡念顯露,這樣的人反而要受更重的懲罰。"
說到這里,大帝話鋒一轉:"你知道為什么世間有'燒七'的習俗嗎?"
崔玄答道:"民間說是給亡者送去錢財衣物,好讓他們在陰間有用度。"
"這只是表面。"大帝說,"真正的原因是,活著的人在每個'七'的時候為亡者做功德、念經(jīng)文,能夠幫助亡者的魂魄減輕罪孽,更順利地通過審判。"
"那生死簿上的陽壽,真的不能改嗎?"崔玄忍不住又問。
東岳大帝沉默片刻,緩緩開口...
東岳大帝沉吟良久,似乎在思考該如何向崔玄解釋這個天大的秘密。殿中的判官們都停下手中的工作,靜靜地看著大帝,顯然,大帝接下來要說的話,關乎生死玄機,非同小可。
崔玄屏住呼吸,等待著大帝的回答。他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將會顛覆無數(shù)人對生死的認知。
大帝終于開口,卻只說了半句:"生死簿上的陽壽,確實難以更改,但并非絕對不可改。只是這其中的玄機,涉及天道運轉,非常人所能理解......"
話音未落,忽然有差役匆匆進殿稟報:"啟稟大帝,陽間有人為崔玄誦經(jīng)祈福,請大帝定奪。"
東岳大帝看向崔玄,目光深邃:"你的家人正在為你延壽,這份孝心感動天地。罷了,今日就讓你明白這生死簿的真正奧秘,也好讓你回去之后,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