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人性這個話題,有人信奉性本善,有人堅持性本惡。
翻開歷史這本厚重的書,你會發(fā)現(xiàn)有些事情壞到讓人脊背發(fā)涼。
咱們祖輩口中流傳著"三大缺德事",這些勾當從古代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換湯不換藥地繼續(xù)禍害人。
那些干這些事的人,明知缺德還照干不誤,甚至干得津津有味。
這背后到底藏著什么樣的人性黑暗面?為什么幾百年過去了,這些爛事還能代代相傳?
古時候有個特別惡毒的習俗叫"吃絕戶"。
說白了就是欺負那些沒兒子的人家,等他們死了就瓜分人家的財產(chǎn)。
你想想,一個家庭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田地房產(chǎn),主人去世后本該留給家里的女眷,結果村里那些所謂的鄉(xiāng)紳地主跳出來了。
他們打著"絕戶無人繼承"的旗號,把死者的田產(chǎn)房屋全部變賣,然后用這些錢辦酒席,請全村人大吃大喝。
這種事放到現(xiàn)在看簡直喪盡天良。
人家的老婆孩子還活著呢,憑什么這些外人就能理直氣壯地搶奪財產(chǎn)?關鍵是當時的封建觀念里,女人壓根不算繼承人。
你家閨女再孝順也沒用,在那些貪婪的人眼里,女兒就等于外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老婆更是如此,守寡的日子本就艱難,還要眼睜睜看著家產(chǎn)被別人瓜分。
這種惡習到了現(xiàn)代社會換了個馬甲繼續(xù)作惡。
有些心術不正的男人盯上獨生女家庭,算盤打得啪啪響。
表面上追求女孩,實際上惦記的是女方父母的房產(chǎn)存款。
結婚后對女方百般討好,等岳父岳母一過世,立馬翻臉不認人。
有的直接提出離婚,有的干脆家暴逼迫女方凈身出戶。
這種騙婚行為本質上就是現(xiàn)代版的"吃絕戶",只不過手段更隱蔽,傷害更深。
"打瞎子罵啞巴"這句話聽著就讓人火大。
瞎子看不見,啞巴說不出話,這本該引起正常人的同情和幫助,結果偏偏有人專門欺負這些殘疾人。
為什么?因為這些人施暴后不會被認出來,不會遭到語言上的指責反擊,簡直是零成本發(fā)泄情緒的途徑。
那些干這種事的人心理扭曲到什么程度?他們在生活中可能受了氣,不敢向比自己強的人發(fā)火,就把怨氣撒在最弱小的群體身上。
看見盲人拄著拐杖慢慢走,故意去絆倒人家;遇到聾啞人比劃著問路,不但不幫忙還惡語相向甚至動手。
這種行為徹底暴露了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欺軟怕硬,以強凌弱。
更可怕的是,這類事情到現(xiàn)在還沒絕跡。
偏遠山區(qū)仍然發(fā)生殘疾人被虐待的案件,有智力障礙者被當成免費勞力,有肢體殘疾人遭受毆打侮辱。
新聞里偶爾報道出來的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多少苦難發(fā)生在看不見的角落?那些施暴者打完罵完拍拍屁股走人,受害者卻要承受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創(chuàng)傷,有些人甚至因此喪命。
祖墳在古代中國人心中的地位無比重要。
老祖宗們相信風水,認為祖墳的位置和完整性直接關系到子孫后代的運勢。
所以挖人祖墳這事,等同于斷人家的根,毀人家的未來,絕對是不共戴天的仇恨。
盜墓賊就是干這種缺德事的專業(yè)戶。
他們半夜三更摸到人家墳地,挖開墓室,把里面的金銀珠寶陪葬品洗劫一空。
有些盜墓團伙技術嫻熟,工具齊全,甚至形成了代代相傳的家族生意。
他們眼里只有錢,完全不管這會給死者家屬帶來多大的精神打擊。
這種犯罪行為流傳了上千年。
從漢代的長沙王陵被盜,到唐代貴族墓葬遭殃,再到明清時期大規(guī)模的盜墓活動,歷朝歷代都有。
朝廷雖然嚴厲打擊,設下重刑,但利益驅使下總有人鋌而走險。
一座大墓里的寶貝能讓盜墓賊一夜暴富,這種誘惑足以讓他們忘掉道德和法律。
現(xiàn)代社會盜墓依然猖獗。
考古工作者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被盜掘過的古墓,珍貴文物流失海外的消息也屢見不鮮。
一些偏遠地區(qū)的古墓群成了盜墓團伙的目標,他們配備先進設備,甚至用上雷達探測技術。
警方雖然破獲了不少案件,但盜墓黑色產(chǎn)業(yè)鏈依舊頑固存在。
那些被盜的文物是國家的財富,是歷史的見證,一旦流失就很難追回。
"吃絕戶"這事惡心就惡心在它披著合理的外衣。
古代社會重男輕女,法律和習俗都向著男性傾斜。
一個家庭沒有兒子,在傳統(tǒng)觀念里就算斷了香火,財產(chǎn)自然不能留給女眷。
鄉(xiāng)紳們就是抓住這個漏洞,打著"按規(guī)矩辦事"的旗號巧取豪奪。
他們會在絕戶人家剛辦完喪事,就急不可耐地上門"商量"。
名義上是幫忙處理后事,實際上是逼迫寡婦簽字畫押,把土地房產(chǎn)轉讓出來。
有的寡婦不同意,這些人就聯(lián)合族長村老施壓,說什么"女人守不住家業(yè)""不如變賣了大家分點好處"。
寡婦孤兒寡母能有什么反抗能力?只能眼睜睜看著家產(chǎn)被瓜分。
拿到財產(chǎn)后,這些鄉(xiāng)紳倒是大方,真的置辦酒席請全村人吃喝。
這一手操作高明在哪?把原本見不得光的搶劫行為,包裝成了造福鄉(xiāng)里的善舉。
村民們吃人嘴軟,拿人手短,自然不會替那寡婦說話。
時間一長,這事就成了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代代傳承。
現(xiàn)在這個年代,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
有些心懷鬼胎的人就盯上了這塊肥肉。
他們的目標很明確——娶個獨生女,等著繼承岳父岳母的財產(chǎn)。
這種人偽裝功夫一流,戀愛期間溫柔體貼,對女方父母噓寒問暖,儼然一副好女婿的模樣。
等結了婚,他們繼續(xù)演戲,該孝順時孝順,該出力時出力。
女方和父母完全被蒙在鼓里,覺得找了個好人家。
可等到岳父岳母相繼去世,房產(chǎn)過戶,存款到手,這些人立馬原形畢露。
有的提出離婚,理由五花八門,什么性格不合,什么沒有感情,說白了就是目的達到了不想裝了。
更惡劣的是那種暴力手段。
有些男人開始家暴,逼迫女方凈身出戶。
女方本來就處于悲傷期,父母剛走,丈夫翻臉,精神上承受雙重打擊。
有的女性被打得遍體鱗傷,最后不得不放棄財產(chǎn)逃命。
這種騙婚加家暴的組合拳,跟古代"吃絕戶"如出一轍,只不過手段更隱蔽,傷害更持久。
盜墓這事歷朝歷代都是重罪。
古代律法規(guī)定盜墓者斬首,家屬連坐。
現(xiàn)代刑法里也有明確條款,盜掘古墓葬罪最高可判無期徒刑。
這么嚴厲的懲罰為什么還擋不住盜墓行為?根本原因在于利益太大,風險和收益完全不成比例。
一件商代青銅器能賣幾百萬,一套唐三彩能換幾套房子,一幅宋代字畫夠花幾輩子。
這種暴利讓無數(shù)人鋌而走險。
盜墓團伙越來越專業(yè)化,他們研究史料,勘察地形,準備工具,分工明確。
得手后立刻通過地下渠道銷贓,文物轉手幾次就流到了海外市場,追回的難度極大。
執(zhí)法部門也很頭疼。
古墓往往在荒郊野外,監(jiān)控困難。
等發(fā)現(xiàn)被盜時,盜墓賊早就跑了。
破案需要時間,而文物流失卻是瞬間的事。
有些地方經(jīng)濟落后,老百姓法律意識淡薄,甚至有人給盜墓賊通風報信,拿點好處費。
這種社會環(huán)境給犯罪提供了溫床。
縱觀這三大缺德事,施暴者、騙婚者、盜墓賊有個共同點——唯利是圖,毫無底線。
他們不在乎道德評判,不害怕輿論壓力,眼里只有利益。
欺負殘疾人能發(fā)泄情緒獲得變態(tài)的優(yōu)越感,騙婚能得到房產(chǎn),盜墓能發(fā)財,這就夠了。
至于受害者的痛苦,社會的譴責,法律的懲罰,他們要么不在乎,要么抱著僥幸心理覺得不會被抓。
這些人的存在證明了一個殘酷的現(xiàn)實——人性之惡從未消失。
社會進步了,科技發(fā)達了,法律完善了,但人心中那點陰暗面依然根深蒂固。
遇到合適的土壤和條件,這些惡就會生根發(fā)芽,結出罪惡的果實。
古代有"三大缺德事",現(xiàn)代換了形式照樣存在,說不定以后還會變出新花樣。
教育能改變一部分人,法律能震懾一部分人,但總有些人油鹽不進。
他們不缺知識,不缺見識,缺的是良知和底線。
這種人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存在,你我身邊可能就有這樣的人,只是沒有機會或者沒有膽量去做那些缺德事。
一旦外部約束放松,這些人性之惡就會立刻顯露。
三大缺德事流傳幾百年,根子還是在人性。
有人看見弱者想幫忙,有人看見弱者想欺負;有人守著良心過日子,有人盯著利益不擇手段。
這世上永遠不缺小人,也永遠不缺受害者。
咱們能做的就是提高警惕,完善法律,用制度去約束那些沒底線的人。
說到底,人性本善還是本惡可能永遠爭不出結果,但起碼要讓惡人付出代價,讓善良的人少受傷害。
歷史這面鏡子已經(jīng)照得夠清楚了,就看咱們愿不愿意正視那些丑陋的東西,并且真正做出改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