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每日甘肅網(wǎng)通訊員 吳鵬
從漢時牧苑到今日文旅熱土,山丹縣以“絲路馬都·古韻山丹”為錨點,將兩千余年的歷史文化“基因”注入旅游發(fā)展“血脈”。當祁連雪峰下的草原映著低空航跡,當四壩彩陶的紋路在孩童指尖重生,當炒撥拉的煙火氣裹著交響旋律飄向全國,這座河西走廊上的小城,正用文旅融合的“山丹解法”,書寫著傳統(tǒng)文化守正創(chuàng)新的新答卷。
破局“單點游”:全域布局織就“五圈融景”新圖景
“以前帶團來山丹,游客就只去焉支山爬個山、拍張照,大半天就能逛完;現(xiàn)在三天行程都不帶重樣——上午在漢明長城聽戍邊故事,下午去山丹馬場騎馬馳騁,晚上扎進焉支巷子吃美食看非遺?!睆氖聦в喂ぷ?年的楊澤澤切身感受著這里旅游的大變化。
這場“體驗革命”的背后,是山丹縣對“全域旅游”的精準謀劃。2025年初,《山丹縣文旅產(chǎn)業(yè)發(fā)展三年(2025-2027年)行動方案》重磅出臺,20余個文物保護與鄉(xiāng)村旅游項目同步推進,“五大旅游圈”的布局更是打破了傳統(tǒng)景點的“孤島效應”:以山丹馬場、焉支山、漢明長城為核心的“沉浸體驗深度旅游圈”,讓游客觸摸自然與歷史的交融之美;整合弱水古院康養(yǎng)景區(qū)、如意花海的“康養(yǎng)休閑漫游圈”,為偏愛慢節(jié)奏的游客勾勒出舒緩身心的愜意日常;匯聚艾黎紀念館、馬文化博物館、非遺研發(fā)中心的“歷史文化聚集圈”,滿足文化愛好者的沉浸式探索;依托焉支巷子、和諧彩虹街等打造的“夜間經(jīng)濟消費圈”,承包游客吃喝玩樂的全天候歡樂;以《古韻山丹》等沉浸式劇目為核心的“文化演藝樂賞圈”,讓游客在視聽盛宴中讀懂山丹韻味。
喚醒“老遺產(chǎn)”:從“玻璃柜”到“活場景”的文化新生
“彩陶紋路要對稱,像祁連山的山脊線一樣流暢。”在山丹城市中心綠地公園的陶藝工作室里,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張娟正握著王嘉豪小朋友的手,一點點捏制陶坯??粗H手完成的小花瓶,王嘉豪興奮地說:“以前去博物館,文物都在玻璃柜里,只能遠遠看;現(xiàn)在自己能做彩陶,感覺和歷史離得特別近?!?/p>
讓文化遺產(chǎn)“走出玻璃柜”,山丹縣找到了新的“打開方式”——在長城國家文化公園,中國國家地理“紅框”標識落地,讓千年長城成為游客觸摸邊塞風情的打卡地;在焉支山等核心景區(qū)推出“霍去病犒賞三軍”主題實景演出,演員身著漢代甲胄再現(xiàn)古戰(zhàn)場,將兩千年前的邊塞盛景拉至眼前;祁店村冬至“萬人同吃牛娃子飯”活動爆紅,河西寶卷念唱、傳統(tǒng)戲曲輪番登場,讓鄉(xiāng)土文化在煙火氣中傳承。
景區(qū)的“煥新”更藏著巧思:山丹馬場復原漢唐牧馬營帳,新增的低空飛行項目讓游客凌空掠過草原——腳下萬馬奔騰如綠毯鎏金,抬頭似能觸到祁連雪峰的云絮;土豆驛站把鄉(xiāng)土味裹進浪漫里,游客跟著挖土豆、烤洋芋,在“從種子到餐桌”的體驗中觸摸農耕文明的溫度;由原山丹縣清泉水泥廠改造的縣域首座工業(yè)遺址公園里,藏著舊時光與新生活的碰撞,既留住城市工業(yè)記憶,更成了年輕人尋潮、老市民尋憶的文旅新地標。
點燃“煙火氣”:“節(jié)會+直播”讓山丹品牌“出圈”
“老板,再來一份炒撥拉!”今年8月,第三屆山丹炒撥拉節(jié)上,焉支巷子的炒撥拉攤位前排起長隊。這場以美食為媒的盛會,只是山丹2025年“節(jié)會矩陣”的一角。全年263場次文體旅活動,讓這座小城四季都“熱鬧”:春天,漢明長城徒步研學啟幕,家長帶孩子踏古垣、撿陶片,在長城腳下上“歷史課”;夏天,焉支山避暑狂歡季開鑼,游客沐涼風、賞綠意,暢玩盛夏清涼;秋天,豐收盛會登場,眾人曬碩果、品農味,共慶秋日豐登;冬天,“冰雪嘉年華”熱力開鑼,游人戲白雪、享滑雪,樂享冬日趣意。
線上宣傳同樣“出圈”:《鄉(xiāng)見中國:河西走廊·遇見山丹》4小時沉浸式直播,定格澤索谷摩崖石刻、山丹馬場萬馬奔騰、炒撥拉煙火氣,吸引200萬觀眾在線互動;《祁連山》交響音樂會在山丹馬場首演,將雪山雄姿、草原景致融進旋律,傳遞山丹自然氣韻與人文底蘊;“視”見山丹全民短視頻大賽,累計征集作品超200件,全網(wǎng)播放量突破250萬人次,推動山丹線上知名度持續(xù)攀升。
文旅融合的“甜頭”,實實在在落進了百姓口袋:清泉鎮(zhèn)王大姐開起農家樂,上半年收入比去年多了2.8萬元;焉支花谷讓村民獲得“土地流轉+就業(yè)”雙重收益;名馬莊園帶動150人“家門口”就業(yè),村集體經(jīng)濟增收6萬元以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將山丹馬、長城元素融入作品,老手藝成了“香餑餑”。
從“文物沉睡”到“文化沸騰”,從“單點打卡”到“全域沉浸”,山丹的文旅融合之路,既是西部縣域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更是對“讓文物活起來”的深刻回應。在這里,千年絲路的鼓點仍在回響,而新的篇章,正由每一個熱愛這片土地的人共同續(xù)寫。
歡迎全省各地的通訊員踴躍投稿:mrgstx@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