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我們的根。
作家畢淑敏說過: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p>
深表同感,對于漂泊在外的人來說,有父母在的地方才是家。
父母為了我們,勞累了大半輩子。
他們總把“不管你了”當(dāng)做口頭禪。
他們最常說的就是等你長大了我就不管你了;
等你結(jié)婚了我就不管你了;
等你有孩子了我就不管你了;
等你孩子上學(xué)了我就不管你了……
他們一輩子,為我們操碎了心,時間可以對他們不仁慈,但我們一定要溫柔待他們。
01
- 尊重父母,從和顏悅色開始。
子夏問孔子,什么是孝?
孔子回答:色難。
孔子的意思是,對父母和顏悅色,才是孝,但這也是最難做到的。
作為兒女,很多人總是在父母面前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把他們對自己的包容當(dāng)成理所應(yīng)當(dāng)。
幾乎每個人都會犯這樣一個錯誤:
面對父母的時候毫無顧忌,什么話都說得出口,但是面對陌生人和朋友卻謙遜有禮,言辭得體。
張愛玲說過一句關(guān)于愛情非常經(jīng)典的話:
“喜歡一個人,會卑微到塵埃里?!?/p>
這句話放在親情關(guān)系中同樣適用。
之前在網(wǎng)上看到過有人分享和父母的聊天記錄:
父親問:“朋友圈怎么發(fā)呀,你教一下我?!?/p>
他說:“你學(xué)那個干什么,學(xué)了你也沒東西發(fā),我太忙了,哪有時間教你這個啊,你自己摸索吧?!?/p>
母親說:“最近天氣越來越冷了,你千萬要多穿點(diǎn)?!?/p>
他說:“哎呀我冷了我自己會穿,你別管。”
這個對話場景中,我們看到了:
一個在孩子面前小心翼翼的父親,一位想要多關(guān)心孩子一點(diǎn)卻束手無策的母親。
周國平曾說:
“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種教養(yǎng)?!?/p>
小時候,我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總是拉著父母的手問東問西。
如今,我們長大成人了,父母也慢慢變老了,他們接受新事物變慢了。
作為子女,我們理應(yīng)耐著性子,幫著父母去了解這個多變的世界,跟上社會變化的步伐。
不要總是用“沒時間”敷衍他們,不要總是用“在忙”打發(fā)他們。
在平常生活中,給父母買房子請保姆,帶父母吃大餐,這些物質(zhì)上的孝順只是低級的“孝?!?/p>
對父母和顏悅色,多一點(diǎn)耐心,尊重父母,關(guān)愛父母,這才是高級的“孝?!?/p>
02
- 理解父母,接納他們的不完美。
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個帖子:
“為什么每次爸媽犯很幼稚的錯誤的時候,我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想要指責(zé)他們?”
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個回答這樣說:
“我們和父母生氣,氣的不是他們做錯了什么,而是氣他們不該成為犯錯的人?!?/p>
前段時間朋友小程和父母大吵了一架,起因是結(jié)婚買房的時候首付不夠。
他歇斯底里地朝父親咆哮:
“和我一起進(jìn)公司的同事,就是因?yàn)榧依镉绣X有勢,人家一路升職加薪,三年時間成了領(lǐng)導(dǎo)層,而我三年時間依舊是個小職員。”
“我朋友問爸媽要錢的時候,人家要多少爸媽就轉(zhuǎn)賬多少;我要錢的時候,你們總是刨根問底問我買什么,讓我選便宜的買。”
“我朋友買房的時候爸媽直接付了一個全款,我現(xiàn)在買房你們拿出來攢了大半輩子的錢,竟然連個首付都不夠。”
為人子女最愚蠢的做法莫過于,擺臉色給爸媽看。
我們總是覺得父母不完美,卻不知道他們?yōu)榱说玫侥愕恼J(rèn)可,已經(jīng)在背后默默付出了很多。
他們一直在向這個世界低聲下氣,只是為了拼盡了全力把自己認(rèn)為的最好的東西拿給你。
《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觸動人心的話:
“一輩子真的很短,遠(yuǎn)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長,永遠(yuǎn)真的沒有多遠(yuǎn)。所以,我們不妨對愛自己的人好一點(diǎn)?!?/p>
在茫茫人海中相遇,已經(jīng)是莫大的緣分,更何況是生我們養(yǎng)我們的父母。
他們不求回報,把自己的一生幾乎都奉獻(xiàn)給了我們,我們還憑什么有不滿足之處呢?
父母在的地方才是我們的家,我們才不會因?yàn)闊o根而枯萎。
學(xué)會放下對父母苛刻的衡量標(biāo)準(zhǔn),學(xué)會接納父母的不完美,給他們多一點(diǎn)理解,多一點(diǎn)包容。
當(dāng)父母老了,要像他們愛我們一樣去關(guān)愛他們,要理解他們,不要等父母不在了,才空留遺憾。
03
- 善待父母,是我們一生的修行。
《增廣賢文》里有句話說:“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羊和烏鴉尚且知道報恩,更何況我們作為最高級的人類,我們更應(yīng)該善待父母。
孝,是百善之先。
父母之恩大于天,我們終其一生也沒辦法償還。
有人總結(jié)了十句不要對父母說的話:
1.好了好了,知道了!
2.有事嗎?沒事?那我掛了。
3.說了你也不懂。
4.跟你說了多少次了。
5.你們那一套早都過時了。
6.叫你別收拾我房間。
7.我要吃什么我知道,你別夾了。
8.說了別吃這些剩菜,你怎么老不聽。
9.煩不煩啊?
10.這些東西說了不要了,你堆在這里做什么啊!
對父母來說,我們不經(jīng)意間說的某句話,可能會像一根刺,會狠狠地刺痛他們。
當(dāng)他們慢慢老去,我們應(yīng)該多一些細(xì)心,多一份耐心。
曾看到一個計算題:
“如果你的父母現(xiàn)在50歲了,假如他們可以活到90歲,你每半年見父母一次,那你和父母的見面還剩下多少次?能說上多少句話?”
答案是:80次。
見一次,少一次。
如果和父母見面的時候,我們光顧著玩手機(jī),或者處理其他事情,那么和父母說話的機(jī)會將變得少之又少。
世上,再也沒有人能像父母那樣愛我們,他們甘愿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只為了讓我們能過得更好。
如今,父母年紀(jì)大了,手腳不靈活了,思維不敏捷了,面對他們不理解的,我們要有耐心跟他們解釋,多一些體諒。
因?yàn)?,父母是我們的根?/p>
千萬不要等哪一天父母不在了,你才突然醒悟,原來他們才是你最應(yīng)該傾心的人。
老話常說,“不孝父母,拜佛無益?!?/p>
父母,是每個人最大的福田,只有善待父母,才能遇到最大的福報。
回想一下,我們每一次生病,每一次受傷,最為我們擔(dān)心的永遠(yuǎn)都是父母。
家有二老,勝有一寶。
世上最愛我們的人,最懂我們的人,最心疼我們的人,即父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