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橢圓形辦公室里透出消息,美國人好像有點等不及了。
一份大單子就這么簽了下來,是川普和芬蘭總統(tǒng)史塔布的手筆,十一艘破冰船,總價六十一億美金。
川普的講話聲音不大,他說芬蘭的船是世界聞名的好東西,話是這么講,可那紙合同簽得飛快,總讓人覺得有些匆忙。
人們猜測那份匆忙從何而來,目光都投向了北極,那片冰封的水域上,兩個紅色的身影顯得格外醒目。
雪龍?zhí)?,還有雪龍2號。
就是它們,讓大洋彼岸坐立不安。
這事兒挺有意思的,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055或者福建艦?zāi)切╀撹F巨獸上,誰也沒想到,真正讓五角大樓睡不著覺的,竟是兩艘看似溫和的科考船。
就在上個月底,雪龍2號才剛剛返航,船舷還帶著北極的寒氣。
它這次可不只是簡單繞了一圈,還完成了一件大事。
在厚厚的冰層之下,蛟龍?zhí)栞d人潛水器悄無聲息地潛了下去,完成了我們第一次在冰區(qū)進行的載人深潛作業(yè)。
這背后的分量不言而喻,那片冰封之下,別人到不了的地方,我們能去。
別人看不清的東西,我們能看。
這很重要。
北極海床下埋藏的各種資源,那些珍稀的生物樣本,還有重要的地質(zhì)數(shù)據(jù),誰能先一步拿到手,誰就能在未來的棋局里,先走一步。
美國地質(zhì)調(diào)查局的數(shù)據(jù)攤開,一串串數(shù)字有些晃眼,九百億桶石油,四十七萬億立方米天然氣,全球三成的稀土,聽著很遙遠。
其實就是能讓世界運轉(zhuǎn)幾十年的家底,全都壓在厚厚的冰層下面,除了資源,更關(guān)鍵的是航道。
摩爾曼斯克到上海的航線圖上,兩條線涇渭分明,一條是一萬七千七百公里的蘇伊士航路,另一條只有一萬零六百公里,直接穿越北方,貨輪跑一趟能省下十幾天。
這省下的不只是油錢和時間,更是一種擺脫束縛的可能,當那條冰封的航道徹底解凍,蘇伊士和巴拿馬的閘口,似乎就沒那么重要了。
這局面就有點意思了,美國那邊能派上用場的重型破冰船,掰著指頭數(shù)只有兩艘,一艘北極星號,誕生于一九七六年,另一艘希利號也是九九年的舊船,那艘叫北極星的老船,船體上的銹跡可能比船員的年紀都大,快五十歲了,設(shè)計壽命早就超了二十年,每次出任務(wù),船員心里都得捏把汗,不知道哪個零件會先撐不住。
另一邊的俄羅斯,船塢里停著三十六艘破冰船,有七艘的心臟是核反應(yīng)堆,那種最新的兩萬兩千二百二十型,破開三米厚的堅冰如履平地,能在北冰洋上連續(xù)作業(yè)好幾個月,這份底氣,再看看我們自己。
雪龍?zhí)柡脱?號一前一后,后者是我們自己造的第一艘極地破冰船,能撞開一米半厚的冰層,船頭船尾都能破冰。
即便被困住了,倒著開也能闖出一條路,更別提水底下還有個大家伙在設(shè)計,排水量三萬八千噸的核動力破冰船,比俄羅斯最新的北極號還大,等它下水那天,北冰洋上的格局恐怕就真不一樣了。
也難怪有些人會緊張,曾幾何時,北極理事會開會,桌上基本都是那幾個北極圈國家的聲音,我們只能在邊上聽著。
如今,當破冰船的引擎在冰海上轟鳴,我們作為觀察員,說話的聲音也變得不那么容易被忽略了。
就像2025年7月20日那天,雪龍2號剛駛出白令海峽,加拿大軍方和海岸警衛(wèi)隊的船就像影子一樣跟了上來,不遠不近地綴著,想必在那些冰冷的望遠鏡后面,他們看到的早已不是一艘普通的科考船了。
而這一切背后,是那條冰上絲綢之路,上百億美元投進去,港口在擴建,新船在建造,天上的衛(wèi)星也時刻準備著,當這些點連成線,那片寒冷海域的游戲規(guī)則,就再也不是誰家能獨自說了算的了。
2013年的時候,美國的北極戰(zhàn)略還是一片祥和,說著和平穩(wěn)定無沖突。
到了2019年,那份文件上的墨跡還沒干,五角大樓的話就變了,北極成了戰(zhàn)略競爭的走廊。
這風向變得真快。
美國人像是突然被冷風吹醒了,手忙腳亂地開始補落下的功課。
特朗普三月說要造四十八艘破冰船,七月就簽了法案,八十六億美金的款子撥了下去。
聽起來聲勢浩大,可船塢里的現(xiàn)實卻有些冷清。
潛艇生產(chǎn)線那邊還缺著十幾萬技術(shù)工人,名單上長長一串空缺,哪還有人手去敲打破冰船的鋼板。
更別提那個拖了很久的極地安全巡邏艦項目,從2010年就開始,圖紙都快泛黃了,水面上卻還是沒見到幾艘船的影子。
視線轉(zhuǎn)過來,我們的雪龍2號早在2019年就犁開了冰面,船身上還帶著南北極風雪的痕跡,已經(jīng)往返了好幾趟。
這種差距不是光靠砸錢就能填平的。
造船這活兒急不來,它是個慢功夫。
一張圖紙變成一艘船,敲敲打打總得三五年光景。
等他們的船塢里叮當聲停下來,忙活出第一艘新船,或許我們自己的核動力破冰船,都已經(jīng)是第二代的設(shè)計了。
北極那塊冰封下的蛋糕,未來要怎么切分,現(xiàn)在誰也說不準。
畢竟大國間的較量,從來不單單是比誰的導(dǎo)彈飛得更遠,誰的戰(zhàn)機引擎轟鳴聲更大。
有的時候,真正能決定牌局走向的,反而是那些在冰原上安靜前行的大家伙。
那片白茫茫的世界里,雪龍?zhí)柡脱?號的身影可能并不顯眼,但它們破冰時發(fā)出的咔嚓聲,正一點點地改變著那里的游戲規(guī)則。
二十一世紀的地緣格局正在悄然變化,北極航道就是其中的一個縮影,誰能控制這片冰冷的水域,誰就 grasped住了未來貿(mào)易和資源流向的主動權(quán)。
美國人的焦慮寫在臉上,這并非因為那兩艘船有多強大,而是一種后知后覺的發(fā)現(xiàn),自己手里那些曾經(jīng)穩(wěn)固的優(yōu)勢,正一件件變得不再可靠。
這盤極地棋局才剛剛開始,棋盤上還帶著寒氣,但先行一步的機會,似乎已經(jīng)不在他們這邊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