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說“蘋果盡量少吃”,不少人立馬蹙眉,像是聽到了什么天大的誤會。
蘋果不是一直被稱作“水果之王”嗎?不是還流傳著那句“每天一蘋果,醫(yī)生遠離我”的老話嗎?可醫(yī)生偏偏說,蘋果這東西啊,有些人還真不適合多吃,甚至該避而遠之,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這話聽著扎心,但卻不是危言聳聽。就像刀子本身可不分場合亂用,就容易傷人。蘋果雖好,但吃錯了人、吃錯了方式,也可能悄悄損害健康。
咱們先說個常見的事。有位退休老教師,平時身體硬朗,飲食也講究??勺罱鋈桓杏X胃脹、反酸,一吃飯就不舒服。
起初沒當(dāng)回事,后來實在難受,去了醫(yī)院。一查,胃黏膜發(fā)炎,還伴有輕度胃食管反流。醫(yī)生一問飲食習(xí)慣,老人說自己每天早晚都吃蘋果,尤其是空腹吃,還覺得這習(xí)慣挺健康。
這下就找著“病根”了。空腹吃蘋果,對胃不好,尤其是中老年人,胃功能本就開始減弱,空腹?fàn)顟B(tài)下吃富含果酸的蘋果,容易刺激胃酸分泌,時間一久,胃黏膜就受不了。
有些人一聽這話就反駁:“我吃了一輩子蘋果,怎么就沒事?”可每個人的體質(zhì)不一樣,就像有的人吃辣椒一點事兒沒有,有的人卻一吃就胃痛。健康不是看一時的感覺,而是看長期的積累。
醫(yī)生提醒,蘋果雖營養(yǎng)豐富,但看似“百搭”,其實也有不少“副作用”,尤其是對一些特殊人群來說,并不適合天天吃、頓頓吃。
比如說,糖尿病人群。蘋果的含糖量并不低,雖然以果糖為主,但依舊會影響血糖。果糖進入肝臟后,會被轉(zhuǎn)化為葡萄糖參與代謝,不像人們想象的那么“安全”。尤其是一些人喜歡喝鮮榨蘋果汁,那糖分吸收更快,血糖波動可能更劇烈。
醫(yī)生曾遇到一位糖尿病患者,血糖一直控制得不錯,可最近檢查時卻發(fā)現(xiàn)空腹血糖飆高。仔細一查,原來他每天晚上都要喝一大杯蘋果汁,覺得比吃甜點健康。結(jié)果好心辦了壞事。糖尿病人吃水果,也得講究“量”和“時機”,而不是想吃就吃。
再來說說腸胃不好的人。蘋果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尤其是果皮,對便秘的人來說是個好東西??梢?strong>腸胃功能差,或者有腹瀉傾向的人,吃多了蘋果反而會加重癥狀。尤其是冰蘋果、冷藏后的蘋果,更容易引起胃腸不適。
有一回,一位中年女士剛吃完一大碗涼拌蘋果丁,沒過一會兒就跑廁所了好幾回。醫(yī)生一看,典型的腸易激綜合征發(fā)作,寒涼刺激加上纖維過量,讓原本就敏感的腸道更加“煩躁”。
其實啊,蘋果的寒性體質(zhì),很多人老早就知道了。尤其是老年人、體寒怕冷的人,蘋果吃多了,反而可能引起手腳冰涼、腹瀉、胃寒等不適。
還有一個常被忽視的問題,那就是牙齒。不少老年人牙齒本就不好,天天嚼蘋果,不僅吃得費勁,還容易造成牙齦損傷。有些人甚至因為咬蘋果崩了牙齒,最后不得不裝假牙。
醫(yī)生并不是說“蘋果一口也不能吃”,而是說,吃蘋果這件事,得看人、看時、看量。就像穿衣服得看天氣,吃東西也得看身體狀況。
對于一些體質(zhì)偏寒、胃弱、患有糖尿病或者腸胃敏感的人來說,蘋果吃多了真的不合適。尤其是空腹、晚上吃蘋果,更容易引起胃酸、腹脹、甚至影響睡眠。
醫(yī)生建議,實在想吃蘋果,最好選擇在白天、飯后1小時左右,而且盡量去皮、切塊、溫?zé)岷笫秤?/strong>,這樣對腸胃刺激最小,吸收也更好。
有些人覺得削皮吃蘋果“浪費營養(yǎng)”,可蘋果皮中雖然有抗氧化成分,但同時也含有較多的農(nóng)殘物質(zhì)和粗纖維,對某些腸胃不好的人來說,反而是負擔(dān)。特別是對老年人,去皮更安全。
還有個問題也值得提醒一下:蘋果容易氧化,切開后放久了就會變色,不少人覺得“顏色變了就不能吃了”,其實這只是多酚類物質(zhì)氧化的表現(xiàn)。但如果放得太久,滋生細菌,那就不建議再吃。
至于“吃蘋果能減肥”這說法,醫(yī)生也是一笑置之。蘋果熱量雖低,但并不代表能“吃瘦”。如果一邊吃蘋果一邊大魚大肉,那熱量還是疊加上去的。
還有些人喜歡拿蘋果當(dāng)作“代餐”,尤其是年輕人減肥時,一天就靠幾個蘋果撐著。醫(yī)生提醒,這種做法極不科學(xué),長期以蘋果代替正餐,會導(dǎo)致營養(yǎng)不良、代謝紊亂,還可能讓身體進入“饑餓模式”,反而更容易囤積脂肪。
蘋果不是“靈丹妙藥”,也不是“罪魁禍?zhǔn)住保P(guān)鍵在于怎么吃、誰來吃。醫(yī)生常說一句話:“食物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合不合適。”就像再好的鞋子,也不能人人都穿。
一個常見誤區(qū)還得提一下——很多人以為“綠色蘋果更健康”,其實綠色蘋果一般更酸,果酸含量更高,對胃刺激更大。胃功能不好的人,吃起來更容易不舒服。
說到底,蘋果雖好,不宜貪多。每天吃半個或者一個中等大小的蘋果就足夠,別想著靠它“包治百病”。
醫(yī)生也建議,水果不能替代蔬菜,更不能替代主食。蘋果只能作為輔食存在,而不是主角。
對于那些腸胃敏感、糖尿病、高血脂的人來說,蘋果更要謹(jǐn)慎對待。特別是晚上、空腹、冷吃這幾種方式,是最容易“惹禍上身”的吃法。
如果實在想吃水果,又怕蘋果不適合,可以選擇性溫、糖分相對較低的水果,比如熟透的香蕉、雪梨、木瓜等,更溫和一些。
醫(yī)生最后叮囑一句:飲食從來不是“一招鮮”能吃遍天,而是得因人而異,順應(yīng)體質(zhì)。蘋果再好,也不是人人都得天天吃。
人這一輩子,吃得對比吃得多更重要。就像老話說的:“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心補?!背缘弥v究,活得才舒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