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犧牲,母親入獄,家庭遭遇巨大變故,吳健成在回憶錄中曾披露過這樣一個細節(jié)內幕:“母親出獄后,總有人悄悄送來生活用品,后來才知道是陳伯伯安排的。我的錄取通知書上寫著‘陳明德’,這個名字讓我在臺灣活了下來,也讓我在美國有了重新開始的機會?!?br/>吳石的女兒吳學成在接受采訪時,也曾說過這樣的話:“那些年,我們不知道恩人是誰,但每個月的生活費和突然出現的幫助,讓我們相信父親的犧牲沒有被遺忘?!?br/>吳學成不知道的“恩人”、吳健成回憶錄中的“陳伯伯”,指的不是別人,而是當年臺灣的二號人物陳誠?!瓣惷鞯隆敝傅囊膊皇莿e人,這是陳誠的化名。
吳石案爆發(fā)的時候,臺灣正值白色恐怖,那也是國民黨和兩蔣父子統(tǒng)治臺灣最黑暗的一個時期,在這個“臺灣撲殺紅色時代”,我們能看到的盡是殘暴與殺戮,陰謀與算計,在國民黨陣營里幾乎看不到一個好人,每一樁每一幕,都是人性的淪喪,都是流血的慘劇。
陳誠在這樣的歷史環(huán)境下,能讓我們看到他保存人性溫度的一個側面,這一點其實挺讓人感慨的。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才會有那么多人來談論、演繹吳石案中的陳誠。歷史有時候就是一座湖,我們往往只能看見波瀾不驚的湖面,卻無法窺見湖面底下真實的人心,在小港看來,有些歷史演繹,還是有價值的,因為它為我們展現了歷史的湖面之下,不能示人的人心。
在談論吳石案中的陳誠,究竟哪些是真的,哪些是演繹的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他們之間的交往——
陳誠與吳石的舊誼貫穿大半個中國近現代史,他們既是同窗袍澤,亦曾是生死戰(zhàn)友,最終因政治立場分道揚鑣,卻仍留存著人性的光輝。
兩人的淵源,始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吳石是第三期炮兵科高材生,以“學霸”聞名,畢業(yè)成績常年位列榜首,日本教官甚至將其戰(zhàn)術方案印發(fā)為范本。陳誠則晚五屆考入第八期炮科,雖未直接受教于吳石,但吳石作為軍校傳奇人物,其治學精神深刻影響了陳誠。據陳誠副官回憶,陳誠曾私下稱贊吳石為“學精”,并坦言自己“在戰(zhàn)術推演上不及學長三分”。這種學術上的惺惺相惜,為兩人日后的合作埋下伏筆。
1926年的南昌戰(zhàn)役,是兩人關系的轉折點。
陳誠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一師第三十四團團長,在攻打牛行車站時身染瘧疾,高燒昏迷。吳石時任北伐軍總司令部作戰(zhàn)科長,親率警衛(wèi)連突入戰(zhàn)區(qū),將陳誠背出三里地外的破廟躲避炮火。為給陳誠取暖,吳石甚至拆下自己的棉衣裹在其身上,自己僅著單衣在寒夜中守護。這段經歷被陳誠視為“再造之恩”,其副官周宏濤回憶:“總長(陳誠)晚年常摩挲一枚北伐紀念章,說這是吳學長用命換來的?!?br/>此后兩人雖因職務調動暫別,但始終保持書信往來。陳誠在1928年的家書中寫道:“石兄之才,當領十萬雄兵,然屈居參謀之位,實為黨國之憾。”這種對吳石軍事才能的推崇,反映出兩人在職業(yè)發(fā)展路徑上的差異與惺惺相惜。
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兩人在軍政體系中形成了微妙的合作關系。
吳石歷任大本營第二組副組長、軍令部第二廳副廳長等職,負責對日情報工作,其撰寫的《日本作戰(zhàn)綱要》精準預判日軍侵華路線,被蔣介石列為“最高機密”。陳誠則歷任軍政部部長、武漢衛(wèi)戍總司令等要職,成為國民黨軍事體系的核心人物。兩人在武漢會戰(zhàn)、桂南會戰(zhàn)等關鍵戰(zhàn)役中密切配合,吳石的情報為陳誠的軍事部署提供了重要支持。
然而,隨著抗戰(zhàn)進入相持階段,兩人的政治理念逐漸分化。吳石通過中共地下黨員吳仲禧接觸進步思想,通過摯交何遂與中共華東局書記見面,對國民黨的腐敗與獨裁日益不滿,私下多次感嘆“國民黨不亡是無天理”。陳誠則堅定站在蔣介石陣營,主導“反共限共”政策。這種分歧在1940年達到頂點——吳石因掩護越南共產黨領導人胡志明被特務告發(fā),陳誠雖未直接參與調查,但默許了對吳石的“冷處理” 。
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后,兩人的關系陷入絕境。
吳石以“國防部參謀次長”身份潛伏臺灣,為中共傳遞《臺灣戰(zhàn)區(qū)戰(zhàn)略防御圖》等絕密情報,而陳誠則升任“行政院長”,成為蔣介石最倚重的副手。
因為有這樣的淵源、舊誼,關于吳石案中的陳誠,小港看到了許多極為精彩的演繹——
有人講,在吳石就義當晚,陳誠獨自在辦公室低吟其絕筆詩《五十七年一夢中》,淚濕衣襟。
有人講,在吳石就義當晚,陳誠對著北伐勛章,默念“愧對故人”四個字。
有人講,陳誠晚年在回憶錄中雖未提及吳石,但在腳注中隱晦寫道:“有些痛不能示人,只能讓它在暗處結痂,最后長成身體里最硬的一塊骨頭”。其遺物中的北伐紀念章和未封口的信,暗指地下相逢,再還這筆賬,這個“未封口的信”,將陳誠對吳石之死的愧疚之情展現的那樣深沉、神傷······
小港查閱相關權威資料,關于吳石案中的陳誠究竟是什么態(tài)度,說法有出處的僅有以下這些——
陳誠副官周宏濤曾回憶:“總長那段時間常說‘有些痛不能示人’,后來才知道是指吳石案?!?br/>陳誠副官周宏濤在《陳誠與近代中國》一書中稱:“總長私下說過‘吳石之死,我有責任’。”
吳健成在回憶錄中曾說:“陳伯伯后來告訴我們,他在父親遇害后曾對副官說‘我對不起吳次長’。”
1950年3月2日的陳誠日記,有這樣的記述:“晨接毛局長(毛人鳳)電,吳石事已證實,不勝駭異?!保ň?2,頁376)。”
1950年6月11日的陳誠日記,有這樣的記述:“聞吳石等昨日伏法,念及舊誼,不禁欷歔?!痹谧鲞@樣記述的同時,陳誠不忘將吳石之死歸因于“自我滅亡”,同時強調“政府執(zhí)法如山,不容寬貸?!保ň?3,頁128)
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陳紅民在《陳誠日記中的國共內戰(zhàn)》一文中指出:“陳誠對吳石案的態(tài)度,呈現出國民黨高層典型的‘理性反共’與‘私人情感’的矛盾。其日記中既無道德懺悔,亦未突破意識形態(tài)框架?!?/p>
在小港看來,盡管陳誠與吳石私交深厚,但他更深知觸碰“通共”紅線的代價。蔣介石對吳石案的看法是,“吳石不死,臺灣軍心難穩(wěn)”,態(tài)度更決絕,“死要見尸”。當由二級上將蔣鼎文任審判長、韓德勤與劉詠堯為審判官的特別軍事法庭,試圖以“情節(jié)重大但未造成即時危害”為由該改判吳石死刑緩期兩年執(zhí)行時,蔣介石當即在呈文上做出了惡狠狠地批示:“蔣鼎文、韓德勤、劉詠堯審判不公,并為罪犯說情,殊為不法之至,應即明該三員革除原職為要?!?br/>在這樣的政治語境下,陳誠如果公開為吳石說情,那就是挑戰(zhàn)蔣介石的權威,并因此讓他自身的“忠誠度”大打折扣。這個時候,他最問心無愧的做法,就是一方面對吳石案保持沉默,另一方面以隱蔽的方式,用適當的理由,對吳石的家人提供有限度的援助。
吳石的夫人王碧奎因為接觸過朱楓,知道吳石案的一些內情,吳石露出破綻,谷正文與其博弈的時候,為打開突破口,先抓了王碧奎,吳石被判死刑,在臺北馬場町刑場就義之后,王碧奎最初被判處了九年監(jiān)禁。
陳誠在審閱案卷時,以“體恤將門遺孀、無明確罪證”為由,三次親筆批示減刑:首次批注“暫緩辦”,暫緩執(zhí)行判決;隨后以“婦人無知,恐系牽連”為由,將刑期減至三年;最終通過軍法處施壓,將刑期定格在七個月。
1950年9月王碧奎出獄后,陳誠通過副官安排其入住臺北郊區(qū)的僻靜民居,并以“補償舊部遺屬”名義,為其保留了吳石生前的少量存款與書籍。為避免特務騷擾,陳誠還協調保密局減少對王碧奎的監(jiān)控,使其能在紡織廠找到工作維生。
吳石就義的當天,16歲的女兒吳學成和7歲的兒子吳健成被趕出家門,流落街頭。陳誠使用化名“陳明德”為吳健成辦理入學手續(xù),使其進入臺北市立建國中學就讀;吳學成則被安排至教會學校,學費與校服均由陳誠夫人譚祥親自過問。
此后,陳誠通過副官每月向吳家轉交200元新臺幣(約合當時普通工人三個月工資),并在吳學成發(fā)燒時,由譚祥熬制雪梨湯送至家中。
吳健成憑借優(yōu)異成績考入臺灣大學后,陳誠繼續(xù)通過關系為其申請美國大學獎學金。1977年,吳健成以“陳明德”之名獲得波士頓大學全額獎學金赴美深造,最終成為教授。吳學成雖因家庭負擔輟學打工,但陳誠暗中安排其進入紡織廠工作,并確保她未被列入特務監(jiān)控名單。
小港查閱相關資料,證實以上說法不虛。
臺灣“國防部”解密檔案顯示,1950年至1955年間,陳誠多次以“特別補助”名義從自己的辦公經費中撥款,用途標注為“遺屬安撫”。其中1952年的一筆撥款記錄明確提到“吳石家屬”,并附有陳誠的親筆簽名。此外,吳健成的臺大入學檔案和美國簽證申請表上,監(jiān)護人一欄均填寫“陳明德”,與陳誠早年使用的化名完全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做這些,陳誠都是通過副官和老部下執(zhí)行,自己從未公開露面,直至1965年去世,陳誠未向家人或同僚提及此事,其救助行為的細節(jié)直至2000年后檔案解密才逐漸浮出水面。
關于吳石案中的陳誠,小港以為,有一段帶有演繹色彩的評述極為精彩,放在這里,權當文尾——
陳誠對吳石家屬的救助,是國民黨高層在高壓政治下罕見的人道主義實踐。他既無法掙脫“反共”意識形態(tài)的枷鎖,又不愿徹底背叛與吳石的生死之交,這種矛盾在其臨終前達到頂點——當蔣經國詢問是否后悔未救吳石時,陳誠沉默良久后說:“在那個年代,活著的人沒有資格替死者原諒誰,只能替他們記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