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紅樓夢》,絕對不能脫離了脂批,脂批是《紅樓夢》一書的重要組成部分。《紅樓夢》也不能簡單地看做是一本小說,而是一部打著小說幌子寫的史書,作者多次脂批“史筆”來進(jìn)行暗示和強(qiáng)調(diào)。研讀《紅樓夢》原文,一定是帶脂批的版本,如《脂硯齋評石頭記》或《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等,脂批是讀懂此書的關(guān)鍵。
此外,《清史》也是重要的依據(jù),二者可以相互驗(yàn)證。左手書,右手史,兩樣有機(jī)結(jié)合起來讀,才算是會讀的初級門檻。
再者,就是要符合邏輯性,尤其是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diǎn)和先后順序。帶脂批的版本最早的是乾隆甲戌本本,乾隆甲戌年是公元1754年,書中只可能寫1754年前的重要的人和事,不可能寫公元1754年之后的人或事。脂批的部分是在1754年(含)成書以后加批的,但是有個前提,就是年代距離1754年不能太久遠(yuǎn),久遠(yuǎn)了沒有意義。
以上這幾點(diǎn)是讀懂《紅樓夢》一書的關(guān)鍵所在。
我在我頭條系列文章中多次闡述了《紅樓夢》一書的成書時間是公元1743年至1754年這十余年間這個基本觀點(diǎn)?!笆晷量嗖粚こ!崩锏摹笆辍保傅恼?743年至1754年這十年。本人頭條系列文章中有詳細(xì)論述。
乾隆甲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上的很多脂批實(shí)際上并非出自脂硯齋本人,而是來自于另外兩個作者杏齋或者畸笏,有些則是以二人名義加的“合批”。
脂批中有非常重要的一條:“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賴曉偉先生的觀點(diǎn)認(rèn)為曹雪芹的真實(shí)身份是愛新覺羅·弘暟。經(jīng)過本人數(shù)年結(jié)合文、史、脂批、邏輯性等綜合判斷,愛新覺羅·弘暟是曹雪芹這個論斷基本是成立的,曹雪芹確實(shí)只是作者的一個化名。這條脂批也很明確將所謂的“曹雪芹”去世的日期定格在了“壬午除夕”。
對于“壬午除夕”,網(wǎng)上有各種各樣的解讀,很多人認(rèn)為是“壬午年的除夕日”。事實(shí)上,早在1995年,張志先生就在《湘潭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發(fā)表過一篇文章,文章的標(biāo)題是《證“壬午除夕”的干支是紀(jì)日干支——為曹雪芹卒于戊寅年除夕說提供一個佐證》(1995年第5期),大家可以找出來研讀一下。這篇文章是非常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一篇文章,系統(tǒng)論證了壬午除夕是壬午日除夕的論斷。但是很遺憾,這篇文章發(fā)表后并沒有受到紅學(xué)界的廣泛重視。另外關(guān)于“甲午八日”,張先生在附記里也明確了是干支紀(jì)日的觀點(diǎn)。
如今回過頭再看,張志先生的觀點(diǎn)是何其正確,如今已經(jīng)過去整整30年了,很多人仍然在錯誤的方向掙扎,走入了迷途而不知返。如果方向錯了,再怎么研究都沒有意義,也得不出正確的結(jié)論。很多人的研究結(jié)果要么片面、要么脫離脂批、要么就是邏輯不通。借用第九回賈政給李貴說的那句話:方向錯了,哪怕再念三十本《紅樓夢》,也是掩耳盜鈴,哄人而已。
清朝正史的記載方式是在每一段前面寫明月份后,后面再記載具體的日期時只寫干支日,不再綴加月份,另外有特別的節(jié)日,或初一或十五時,會在干支日后再加上一個字或詞進(jìn)行強(qiáng)調(diào)。例如記載甲子日這一天,只記錄為“甲子”,如果剛好碰上這一天是初一或十五,則會記錄為“甲子朔”或“甲子望”,如果碰上這一日剛好是除夕日或重陽日,則記載為“甲子除夕”或“甲子重陽”?!肚迨犯濉繁炯o(jì)·卷七之圣祖本紀(jì)二,在康熙二十六年年末記載中就有“甲戌除夕”的明確記載,大家不妨對照萬年歷和《清史稿》原文去進(jìn)行驗(yàn)證上述觀點(diǎn),這里的“甲戌除夕”正是“甲戌日+除夕日”。同理,“壬午除夕”是“壬午日+除夕日”,“甲午八日”是“甲午日+初八日”。
愛新覺羅·弘暟出生于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12月31日,農(nóng)歷丁亥年臘月初八日,是康熙的直系孫子,是皇十四子胤禵的第四子。愛新覺羅·弘暟去世于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9年1月28日,農(nóng)歷戊寅年除夕日,當(dāng)天正是“壬午日”。毫無疑問,綜合各方面資料,經(jīng)過反復(fù)推導(dǎo)印證,愛新覺羅·弘暟是曹雪芹的概率超過99.99%。愛新覺羅·弘暟去世的這個日期,即公元1759年1月28日(壬午除夕日)是第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點(diǎn)。
乾隆甲戌本是這個“甲戌”就是乾隆十九年,即公元1754年,甲戌本就是定稿,所以1754年這個年份很重要,這個時間就是作者向后世傳達(dá)的一個再明確不過的信息,就是書中所記載的重要的人和事,只能是1754年之前的,絕無可能出現(xiàn)1754年之后的人或事。(有人拿和珅舉例,說王善保是影射和珅,和珅出生于1750年,1754年書成之時和珅虛歲才4歲,把這么小的孩子寫進(jìn)書里的可能性非常低。除非是和珅的父輩們紐祜祿氏家族得罪了作者幾人,幾位作者故意拿他兒子和珅的名字在書里開涮詛咒,這樣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另外一個關(guān)鍵點(diǎn),脂批的部分只能是在1754年(含)后批注的,而且距離1754年不能太久,否則,就沒有任何意義。例如,胡適加批的部分,那是真正的“胡批”、是脫離了作者本意的“亂批”!胡適關(guān)于《紅樓夢》的研究觀點(diǎn)幾乎全部是錯誤的!
現(xiàn)繼續(xù)說“甲午八日淚筆”這一段。脂批全文:“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書何本(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日淚筆”。
“甲午八日淚筆”這一段脂批一定是1754年(含)之后批注的,并且批注時間距離1754年不能太久。這個“甲午八日”,從1754年開始往后查證,同時為“甲午日”和“初八日”的日期,依次為:1758年4月15日(農(nóng)歷甲午初八日)、1763年7月18日(農(nóng)歷甲午初八日)、1773年9月23日(農(nóng)歷甲午初八日)……,后面的日期有很多,不一一列舉了。
從這條脂批內(nèi)容可以看出,曹雪芹(即愛新覺羅·弘暟)是已經(jīng)離世的,所以這個“甲午八日”這條脂批首先排除了1758年4月15日(農(nóng)歷甲午初八日)這個日期的可能性,因?yàn)?758年這個時間點(diǎn)上,曹雪芹(愛新覺羅·弘暟)還活著。其次,1773年及之后的日期也基本上被排除在外了,因?yàn)檫@些日期距離1754年太久了,可能性極低,再深究的意義不大,所以,“甲午八日”這個日期只剩下一個可能性,那就是公元1763年7月18日(農(nóng)歷甲午初八日)?!凹孜绨巳铡奔垂?763年7月18日(農(nóng)歷甲午初八日)是第二個非常重要的時間點(diǎn)!
從“甲午八日”這條脂批還可以看出幾點(diǎn)非常重要的信息:一、這個日子“甲午八日”(即1763年7月18日)之前芹、脂二人均已去世;二、透露出《紅樓夢》作者共四個人,除了一芹一脂,還有二人,即“余二人”,也就是“我二人”的意思。芹脂二人去世后,杏齋和畸笏以二人的名義題了這條“脂批”,以緬懷紀(jì)念先前已經(jīng)去世的兩位作者曹雪芹(愛新覺羅·弘暟)和脂硯齋;三、先逝者為大,脂批芹在前、脂在后,即芹先逝而脂后逝,脂硯齋的去世日期一定是在愛新覺羅·弘暟去世日后,并且在“甲午八日”之前,即脂硯齋去世的時間一定在1759年1月28日至1763年7月18日之間的某個時間。
我最早也懷疑過脂硯齋可能是胤禵、胤祿等人。實(shí)際上,通過對“甲午八日”日期的確定,就已經(jīng)把胤禵、胤祿等人排除在外了。胤禵去世于公元1755年2月16日,胤祿去世于公元1767年3月20日,去世的時間點(diǎn)均沒有在1759年1月28日至1763年7月18日之間。我在胤字輩里反復(fù)論證推敲,始終也未找到任何一個可能的作者,于是我把研究方向放在了弘字輩,尤其是康熙的直系孫子輩里(非直系的概率不大),綜合多方面的資料和證據(jù),脂硯齋最終被成功鎖定,他就是愛新覺羅·弘旺。
愛新覺羅·弘旺(脂硯齋),康熙直系孫子,皇八子胤禩的獨(dú)子,出生于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1月27日,農(nóng)歷正月初五出生,去世于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12月16日,農(nóng)歷十一月初二日,終年虛歲55歲。
愛新覺羅·弘旺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以及出色的文筆是也是成就《紅樓夢》一書的重要原因,書中有寫其家人和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重要內(nèi)容。愛新覺羅·弘旺的重要著作《皇清通志綱要》、《松月堂目下舊見》、《元功名臣錄》等作品是研究《紅樓夢》一書的重要佐證材料,其原型在《皇清通志綱要》這本書中一定有明確的記載。愛新覺羅·弘旺的這幾本書是研究破解《紅樓夢》密碼的重要鑰匙!四大作者之一的脂硯齋愛新覺羅·弘旺是第二個去世的作者。
芹脂二人去逝后,杏齋和畸笏以二人的名義批注了“甲午八日淚筆”的這條重要的“脂批”,以緬懷紀(jì)念先前已經(jīng)去世的兩位作者曹雪芹(愛新覺羅·弘暟)和脂硯齋(愛新覺羅·弘旺)。
脂批較多的時間點(diǎn)是丁亥年夏(即公元 1767 年夏) ,由畸笏叟批注。“公元1767年夏”這是第三個重要的時間點(diǎn)。這里有一條非常重要的脂批“不數(shù)年,芹溪、脂硯、杏齋諸子經(jīng)相送別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寧不痛殺!”。這一句重要的脂批透露了幾個重要信息:一、再次明確了《紅樓夢》一書的作者是四個人,即曹雪芹、脂硯齋、杏齋以及本條批注的畸笏叟;二、截止 1767 年夏這個時間點(diǎn),已經(jīng)有三個作者已經(jīng)去世;三、先逝者為大,三個作者離世的先后順序是曹雪芹、脂硯齋、杏齋。
曹雪芹(愛新覺羅·弘暟)和脂硯齋(愛新覺羅·弘旺)已確定去世時間,那么杏齋就好確定去世時間了。理由其一、杏齋去世的時間是在愛新覺羅·弘旺(脂硯齋)去世日之后且在1767年夏前,即這個去世的時間點(diǎn)在公元1762年12月16日至1767年夏之間;理由其二、杏齋去世的時間也一定在(甲午八日)公元1763年7月18日至1767年夏中間的某個時間(注:“甲午八日”時間點(diǎn)上杏齋還活著,才有“甲午八日”的那條“余二人”的合批)。實(shí)際上杏齋的去世時間點(diǎn)只需要滿足理由其二即可,因?yàn)槟莻€時間范圍更小。
綜合以上的理由,我也很快找到了《紅樓夢》的第三作者杏齋,即愛新覺羅·弘晈,字鏡齋(杏齋可能從此諧音而來),他也是康熙的直系孫子,是皇十三子胤祥第四子,生前爵位是寧郡王。
愛新覺羅·弘晈出生于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6月17日,農(nóng)歷五月二十五日,去世于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9月9日,農(nóng)歷八月十四日,終年虛歲52歲。四大作者之一的杏齋(愛新覺羅·弘晈)是第三個去世的。
愛新覺羅·弘晈愛好養(yǎng)菊花,代表著有《菊譜》?!都t樓夢》一書原文第三十七回寶釵和湘云夜擬菊花題時,湘云道:“如此更妙,竟弄成個《菊譜》了?!弊髡甙炎约旱拇碜鲿柘嬖浦谥苯訉戇M(jìn)《紅樓夢》書中,實(shí)際上是刻意而為之,是想通過通過不經(jīng)意的暗示,提醒世人,他就是《紅樓夢》一書作者之一。
關(guān)于《紅樓夢》一書的第四個作者“畸笏”或者“畸笏叟”,據(jù)筆者初考是愛新覺羅·弘曉。
愛新覺羅·弘曉出生于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5月23日,農(nóng)歷四月初九日,去世于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5月12日,終年虛歲57歲。他也是康熙的直系孫子,是皇十三子怡親王胤祥的第七子,也是第二代怡親王,是四大作者里年齡最小的,同時也是四人中爵位最高的,他是《紅樓夢》一書四大作者中最后一個去世的。
愛新覺羅·弘曉,字秀亭,號冰玉道人,其能文、能詩、善書,尤喜通俗小說,著有《明善堂詩集》《八旗藝文編目》等。目前傳世的《紅樓夢》“己卯本”(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己卯年過錄版)即是由愛新覺羅·弘曉過錄并收藏傳世。
本人頭條已發(fā)多篇”方孔圓史解《紅樓夢》“系列文章,系列文章觀點(diǎn)、論據(jù)均可與本文相互印證。
以史為解,以文會友!歡迎留下寶貴意見!
方孔圓于2025年10月8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