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最近熱播劇《沉默的榮耀》里的吳石,我黨打入國民黨政權最高層的情報人員,國民黨國防部參謀次長,他是真實刻在歷史豐碑上的英雄。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國防部參謀次長是什么地位的官員。在國民黨政府,國防部是最高軍事指揮機構,分為國防部本部和參謀本部兩大部分,其中參謀本部的最高長官是參謀總長,通過陸??哲娍偹玖畈浚约奥?lián)勤總司令部,對全國軍隊實施指揮,包括戰(zhàn)時與非戰(zhàn)時一切軍事行動的指揮,而吳石就是參謀總長下的二把手,參謀次長??芍^權力地位都屬于頂級核心成員。
吳石的起點,是旁人望塵莫及的 “坦途”。福建閩侯出身,父母盼他 “匯聚文采”,取名 “萃雯”,而他不僅不負期望,還走出了一條硬核的軍事之路:保定軍校第三期炮兵科畢業(yè),同窗是白崇禧、蔡廷鍇;后赴日深造,從日本炮兵學校讀到日本陸軍大學。要知道,在民國軍界,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yè)就能當師長,而陸軍大學是比這更高的 “天花板”,相當于如今頂尖軍事院校的博士。43 歲吳石被授予國民革命軍少將軍銜,手握高官厚祿,前途一片光明。
抗戰(zhàn)時,他親眼見國民黨官員貪腐橫行,不管百姓死活;處理臺灣二二八起義善后時,更看清了國民黨獨裁的冷血。毛主席的《論持久戰(zhàn)》、周總理的演講,讓他意識到:“只有共產(chǎn)黨,才是真為老百姓謀出路的組織?!?947 年,上海錦江飯店吳石秘密會見我黨上海局領導,從此成了潛伏在敵人心臟的“利劍”。那時的他是國民黨國防部史料局局長,老蔣的作戰(zhàn)計劃、全國軍備部署圖,他都能接觸到?;春?zhàn)役的關鍵情報,詳細的兵力作戰(zhàn)部署就是他傳出來的。
1949 年他又做了 “賭上性命” 的選擇。當時解放軍已逼近福州,吳石任福州綏靖公署副主任,留在福州,要么率部起義,要么等著迎接解放,和家人一起親眼見新中國誕生。但蔣介石突然發(fā)來任命,讓他去臺灣當國防部參謀次長,這是國民黨權力核心。他心動了,好友勸他:“你都戎馬半生了,別再冒這險!去了臺灣,大概率回不來!”
吳石卻搖了搖頭,他想的從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 “祖國統(tǒng)一” 的機會,只有深入臺灣核心,才能拿到更多絕密情報,幫解放軍早日解放臺灣。吳石淡淡回了一句:“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他明知道,這一出去,可能再也見不到家人,可還是提著行李,踏上了去臺灣的飛機。
到了臺灣,日子比他預想的更兇險。整個島被 “白色恐怖” 籠罩,保密局的眼睛無處不在。他每天面對國民黨,說違心的話;面對妻兒,內心真實想法也不敢透露半句;甚至連情緒都要藏著,因為一句話、一個表情不對,全家和戰(zhàn)友都可能萬劫不復。
在臺灣,他傳回的情報一次次改變戰(zhàn)局:金門防御圖、國民黨轟炸上海的計劃、舟山群島的軍事部署…… 有一次,為了推算國民黨轟炸上海的時間,他偷偷調取氣象資料,留意空軍動向,最終精準傳遞情報,讓敵人的計劃徹底落空。吳石說只有讓情報發(fā)揮作用,才能讓更多人活著看到光明。
可惜,英雄終究沒逃過叛徒的黑手。1950 年,中共臺灣省工委書記蔡孝乾被抓,沒扛住酷刑的蔡孝乾叛變了,把吳石、朱楓、聶曦等人我黨1800人全供了出來。
而吳石被捕后,遭受了各種酷刑:竹簽扎手指、灌辣椒水,最后硬生生被折磨瞎了一只眼睛。可就算疼到意識模糊,他也沒透露一句關于組織、關于戰(zhàn)友的信息。在牢里,他寫下了絕筆詩:
“平江寓居丹心在,泉下沙灘對我翁”
字里行間全是革命堅定和無悔。
1950 年 6 月 10 日,吳石和朱峰、聶曦被押到臺北馬場町。臨刑前,吳石用盡全身力氣大喊:“祖國統(tǒng)一萬歲!” 那聲音穿透了刑場的死寂;朱峰也高呼 “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身中七槍仍挺直脊梁。這一年,吳石 56 歲。
吳石犧牲后,妻子被關進監(jiān)獄,兩個年幼的孩子流落在臺北街頭,沒人敢收留 “共黨嫌疑犯” 的家人,是他的一個侄子冒著被牽連的風險,把姐弟倆領回了家。
妻子出獄后,日子過得格外苦:16 歲的吳學成輟學在街邊縫補衣服、給人擦鞋,賺點小錢養(yǎng)活媽媽和弟弟,不到 20 歲就早早嫁人;小兒子吳建成爭氣,后來去美國留學,畢業(yè)后把媽媽接到了美國。而留在大陸的孩子,因為吳石的身份沒公開,頂著 “國民黨將軍子女” 的標簽,工作生活處處受打壓:吳韶成南京大學畢業(yè),卻被分到河南農(nóng)村勞動;吳蘭成學醫(yī),卻被派到內蒙古偏遠醫(yī)院,一干就是多年。
直到 1973 年,吳石被追認為革命烈士,家人們的處境才慢慢好轉:吳韶成成了河南省冶金廳的高級工程師,還當選省人大代表;吳蘭成成了中國中醫(yī)科學院的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后來,吳石的骨灰被接回大陸,吳韶成沒立刻下葬,而是把骨灰供奉在鄭州的家里。他說:“這輩子沒給父親盡過孝,想跟他好好聚聚,哪怕陰陽兩隔。”
1993 年,王碧奎在美國去世;1994 年,她的骨灰也回到大陸,夫妻倆合葬在北京香山,墓碑上 “丹心在茲與山河同” 八個字,道盡了吳石一生的忠誠。
如今,在北京西山國家森林公園的無名英雄紀念廣場,吳石和朱峰的雕像立在正中央,毛主席當年為他們題的詩 “驚濤拍孤島,碧波映天笑,虎穴藏忠魂,曙光迎來早” 刻在碑上。周總理臨終前還特意叮囑 “別忘記吳石”。
吳石,不是天生無畏,只是把 “祖國統(tǒng)一” 看得比生命還重;他也不是沒有牽掛,只是把家人的思念、世人的誤解,都化作了潛伏的勇氣。如今山河無恙,正是他當年渴望的模樣;而他的名字,再也不會沉默,每一個中國人都會記得,曾有這樣一位英雄,在黑暗里燃盡自己,為祖國統(tǒng)一照亮過前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