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生在1955年的開國將帥授銜,因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發(fā)展事業(yè)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必將載入史冊,同時也標志著新中國軍事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健全以及軍隊正規(guī)化現(xiàn)代化建設進程的全面啟動。值得一提的是,1955年開國將帥授銜除了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外,其實還有許多特殊之處,那就是授銜對象非常的廣泛,包含了大量的殘疾軍人、少數(shù)民族軍人、起義將領以及歸僑將軍和外籍將軍。那么,接下來,小圣就為大家展開介紹一下相關情況,供大家學習了解這段寶貴的歷史。
一、在1955年授銜的開國將帥中有12名因戰(zhàn)斗致殘的軍人:
具體分別是眼睛傷殘的元帥劉伯承,獨臂上將彭紹輝、賀炳炎,獨臂中將余秋里、晏福生,獨腿中將鐘赤兵,獨臂少將童炎生、左齊、彭清云、陳波、蘇魯,獨腳少將謝良。
以劉伯承元帥為例,其于1916年3月在指揮川東護國軍第四支隊與北洋軍閥部隊激戰(zhàn)時不幸連中兩彈,其中一顆擦過顱頂、另一顆擊中右側太陽穴從右眼眶飛出,后幾經探尋找到了德國軍醫(yī)沃大夫救治(摘除右眼球)。在手術實施前,劉伯承堅持不用手術,最終憑自己的毅力和勇氣挺過了長達兩三個小時的手術,著實令人欽佩。也正因如此,德國軍醫(yī)沃大夫一有機會就會用不容置疑的口吻形容劉伯承:“他不僅是個標準的軍人,而且可以說是個‘軍神’!”當然了,其他傷殘的開國將軍在戰(zhàn)場上也都是英勇頑強、戰(zhàn)功赫赫,是建立新中國的功臣。
二、1955年一次授予37位少數(shù)民族將軍軍銜:
這37位少數(shù)民族開國將軍的名字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其中有大將、上將也有中將、少將,具體分別是:粟裕大將(侗族)、烏蘭夫上將(蒙古族)、韋國清上將(壯族)、李濤上將(瑤族)、楊至成上將(侗族)、賽福鼎·艾則孜中將(維吾爾族)、阿沛·阿旺晉美中將(藏族)、廖漢生中將(土家族)、冼恒漢中將(壯族)、萬毅中將(滿族)、韋杰中將(壯族)、覃健中將(壯族)、朵噶·彭措饒杰中將(藏族)、丁秋生中將(滿族)、趙承金少將(滿族)、盧紹武少將(壯族)、吳西少將(壯族)、曹玉清少將(侗族)、黃正清少將(藏族)……
三、在1955年授銜的開國將帥中有15位起義將領:
在解放戰(zhàn)爭中,有一批具有進步思想且深明大義的國民黨軍隊高級將領在關鍵時刻在我黨的教育和勸導下毅然棄暗投明成為了愛國起義者、同人民群眾的立場保持一致,為解放戰(zhàn)爭的加快推進、勝利結束做出了重要貢獻、起到了積極作用。對此,我黨和新中國也是高度肯定他們的作為,于是在1955年授銜的開國將帥中就有15位國民黨軍隊起義高級將領,他們分別是:
上將董其武(原國民黨西北長官公署副長官,1949年9月在綏遠起義,參加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任志愿軍第23兵團司令員),陳明仁(原國民黨華中“剿總”副總司令,1949年8月在長沙起義,曾任湖南省軍區(qū)副司令員、第五十五軍軍長等職),陶峙岳(原國民黨新疆警備總司令,1949年在新疆起義,曾任解放軍第22兵團司令員、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新疆軍區(qū)副司令員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司令員)。
還有中將孔從周(原國民黨陸軍三十八軍副軍長,1946年5月在鞏縣起義,后任鄭州市警備區(qū)司令、高級炮校校長、炮兵副司令等)、曾澤生(原國民黨第一兵團副司令,1948年10月在長春起義,后任解放軍四野第五十軍軍長,參加過抗美援朝戰(zhàn)爭)、韓練成(原國民黨海南島防衛(wèi)司令官,1948年10月脫離國民黨軍而參加解放軍,后任西北軍區(qū)副參謀長、軍科院戰(zhàn)史研究部部長等職)等。
時任新四軍第六團團長的葉飛,左起:陳毅、劉炎、 劉飛、葉飛、吳焜、喬信明
四、在1955年授銜的開國將帥中有歸僑將軍和外籍將軍:
比如于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的葉飛就是最著名的華僑將軍(因為葉飛是菲律賓歸僑,祖籍是福建省南安市金淘鎮(zhèn),生于菲律賓奎松省,5歲時被其父送回中國求學,求學期間開始參加秘密革命工作);此外還有新馬歸僑莊田中將和盧勝中將、吳克之少將、陳青山少將,澳大利亞歸僑曾生少將(曾任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司令員、解放軍兩廣縱隊司令員、廣東軍區(qū)副司令員兼珠江軍分區(qū)司令員)等。
至于在1955年授銜的開國將帥中,唯一的外籍將軍是洪水少將(京族,越南河內籍)。其于1926年3月進入黃埔軍校學習、隨后于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廣州起義。土地革命時期,洪水在東江游擊隊從事政治工作,并參加了長征;抗戰(zhàn)時期,洪水又在山西、河北等地開展抗日工作。1951年,洪水出任解放軍訓練總監(jiān)部條令局副局長一職,再于1954年擔任戰(zhàn)斗訓練雜志社社長。
五、1955年授銜時,中國人民解放軍有了第一位女將軍李貞。李貞同志參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戰(zhàn)爭,曾任紅六軍團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紅二方面軍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八路軍婦女學校校長、晉綏軍區(qū)政治部秘書長、西北野戰(zhàn)軍政治部秘書長、中國人民志愿軍政治部秘書長、最高人民檢察院軍事檢察院副檢察長等職務,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為軍隊法制建設做了大量的工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