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前腳王毅外長才落地歐洲,談多極化合作的重要性,結果轉眼歐盟就計劃對華加征鋼鐵關稅。
此舉讓好不容易從5月份有所緩和的中歐經貿關系再度緊張,更讓歐洲心心念念的稀土難以入手。
因為歐盟才剛發(fā)布消息,中方就對稀土管制進行了這一項“重磅加碼”。
2021年,歐盟以對華實施單邊制裁,針對5名中國政府官員實施旅行禁令和資產凍結,隨后中國直接暫停了部分歐洲議會議員的來華簽證申請。
從這時候起,原本中歐之間本該加深貿易合作的中歐全面投資協(xié)定談判,就無奈陷入停滯狀態(tài),一直至今。
這其中,自然脫離不開歐洲貼近美國對華構筑“貿易壁壘”的原因,像是無端展開對華電動汽車調查,并加征關稅就是其一。
直到今年5月雙方才重新進入到關系改善的關鍵“窗口期”。
根據(jù)歐盟官方貿易數(shù)據(jù)來看,該年度歐對華出口產品直接飆升到近5000億歐元,甚至創(chuàng)下最高記錄。
偏偏正是這樣的情況,讓特朗普政府加大了對歐的“懲罰”力度,當月美國對歐鋼鐵和鋁制品直接加征高達25%的懲罰性關稅。
說白了,歐洲一直處于“多邊合作”和“當美國盟友”的狀態(tài)拉扯之中。
不過那段時間,歐洲還是更偏向“多邊合作”一些。
7月份中國發(fā)布一組數(shù)據(jù),宣稱25年上半年中歐班列突破7000大關,而且在中國對歐輸送產品的同時,還加大了從歐采購量。
其中醫(yī)療器械產品突破540億歐元大關。
對此9月份歐盟也表示確實歐洲離不開中國,因為歐盟有3成的高科技進口都來自中國。
言外之意,還是兩個經濟體唯有加深合作才是“正解”。
可過了沒幾天,歐盟再度出爾反爾,給中國來了一場“背刺”。
10月7日,歐盟突然公布一則鋼鐵進口限制措施,直接把關稅從25%翻倍到50%,并且直接減少了配額。
如果單從這點上來看,或許還能說這只是歐盟的“貿易保護”策略,因為目前歐盟本土約500個鋼鐵生產基地,支撐了差不多250萬個就業(yè)崗位。
但歐委會單獨提及的一件事情,卻令不少人產生了“懷疑”。
本次公告顯示,歐盟將會加大鋼鐵“溯源”力度,從而防止“規(guī)避”行為,來解決全球產能過剩問題。
這話聽著可就太耳熟了。
今年7月份,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還在和特朗普的會面中大談特談“中國產能過?!眴栴},如今此言難免讓人“浮想聯(lián)翩”。
而且本次公告發(fā)出后,又有一名歐盟委員會官員站出來公開表示:這能直接讓歐美就隔離產能過剩問題展開探討。
此話與日前歐盟首席貿易執(zhí)法官丹尼斯在歐洲議會上提及的“將繼續(xù)對中國采取懲罰性措施,應對‘產能過剩’”遙相呼應。
簡言之,如今的歐盟再度選擇靠向美國一方,但歐委會能代表所有歐洲國家嗎?
針對本次征稅計劃,英國鋼鐵協(xié)會當即發(fā)表了自身的看法,認為該舉措將讓行業(yè)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危機”。
與此同時,意大利方面也成為了歐洲國家中的“特立獨行”者。
就在該消息發(fā)布前,王毅外長剛剛落地意大利,參加中意政府委員會第12次聯(lián)席會議。
會議上,王毅表明中意都是支持自由貿易的國家后,意外長塔亞尼也積極回應,表示會和中國進一步加強經貿關系。
此舉和歐委會的態(tài)度如同天平兩端,不過意大利有此舉措也并不令人意外。
去年年尾,還在拜登時期,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就頂著壓力親自訪華,和中國簽署“加強戰(zhàn)略伙伴計劃”以及6項合作文件。
這一態(tài)度體現(xiàn)在了今年上半年的貿易情況中,中國白電出口對意大幅增長,總額高達17.4億美元。
此舉不只讓該行業(yè)在意國內銷售額大漲超過2個百分點,同步帶動了意大利的就業(yè)市場增長。
毫無疑問,這才是真正的“雙贏”局面,可為何歐盟卻選擇對華態(tài)度“出爾反爾”呢?
其中或許離不開美國的“極限施壓”,和中國反制讓歐盟“吃掛落”兩件事。
美國近期可沒少對歐施壓,歐盟要對外鋼鐵加征關稅,事實上本就是自己吃過的“虧”。
除了上文提到的對部分進口鋼鐵產品加征50%關稅,不久前特朗普政府也在準備對歐盟汽車加征25%關稅,壓根不管歐洲“死活”。
與此同時美方還以谷歌等科技企業(yè)為切入點,指責歐盟對其處罰不公,威脅要啟動301調查程序推翻處罰。
雖然面對美國壓力,歐盟加速推進與印度等國的第三方自由貿易談判,試圖緩解影響,但說實話收效見微。
而且這段時間,中國也收緊了稀土管控的措施,導致不少歐洲產業(yè)“哀嚎遍野”。
雖說中國給歐企開了所謂的“快速通道”,但仍然有人表示,審批過審率“低得可憐”,
理由也很簡單中國開放的只是民用許可,偏偏歐洲大部分材料可被劃進“軍民兩用”之中,因此更長的安全審查無可厚非。
這種情況下,恐怕歐盟也是希望通過此舉對華施壓,來讓中國開放稀土限制。只是他們搞錯了一個重點,那就是中國從來都不受威脅。
在歐盟發(fā)出舉措后,中國的反制第一時間就到來了。
10月9日,商務部發(fā)布公告,在原有對稀土產品進行管制的基礎上,技術也納入其中。
以后不光是產品要審查,就連提供技術幫助也是不允許的,這一下可謂直接打到了歐洲的軟肋上。
就算歐洲拿出所謂的《關鍵原材料法》也沒有用了。
作為掌握世界上最多提純專利的國家,中國的技術一旦控制,意味著就算歐盟加大開采量,最終也只能獲得“原石”。
可這又能說明什么呢?其實本次會議中,王毅外長已經說到很清楚了:
唯有從歷史中“汲取教訓”,才能做出真正理性務實的方案。
可惜這一點,歐盟沒能做到。
參考資料:
人民網《王毅:中意合作亮點紛呈,相互成就》
中國青年網《歐盟擬對配額外進口鋼鐵加征50%關稅》
河北網絡廣播電視臺《事關稀土,中方最新決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