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再強,也斗不過全球變暖這個大暖氣。
“今年冬天可能會凍到哭!”聽來夸張,但這次依舊是“拉尼娜”。
這已經不是拉尼娜第一次成為熱點話題。但問題是,這個聽起來讓人瑟瑟發(fā)抖的“雙重拉尼娜”到底意味著什么?它真的就等于極寒冷冬嗎?
所謂拉尼娜,其實是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表溫度大范圍持續(xù)異常變冷的現(xiàn)象。
當信風增強,將表層暖水向西推動,導致東部深層冷水上涌,從而使中東赤道帶海表溫度下降。這片廣闊的海洋變冷區(qū)域,如同在地球上開啟了一臺巨大的“空調”,影響著全球的大氣環(huán)流。
而“雙重拉尼娜”則意味著連續(xù)兩年的冬季持續(xù)發(fā)生拉尼娜事件。在2024-2025年冬季已出現(xiàn)一次弱拉尼娜后,2025-2026年冬季如果再次發(fā)生,就會構成“雙重拉尼娜”事件。
根據(jù)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顯示,不僅表層海溫在降,200米深度的海水也在變冷,這表明當前的拉尼娜趨勢透著“穩(wěn)勁”。
實際上,翻開歷史記錄,拉尼娜確實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冷戰(zhàn)績”。自1950年以來,我國一共經歷了20次拉尼娜事件,其中有17年的冬季平均氣溫都比常年偏低,成功率高達85%。
而最讓人記憶猶新的當數(shù)2008年那場南方大雪災。當時正值拉尼娜年,整個南方地區(qū)遭遇了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天氣,京廣鐵路中斷,數(shù)百萬人被困在回家路上。
1974年、1984年和2000年發(fā)生的拉尼娜事件,都造成了當年冬季氣溫偏低。
1950年的拉尼娜更為典型,那場橫跨三年的中等強度事件,讓朝鮮長津湖地區(qū)的氣溫降到了-35℃,山脊更是低至-40℃,成為戰(zhàn)爭史上最冷的戰(zhàn)役之一。
然而,歷史規(guī)律正在被打破。1986年成為拉尼娜影響力的分水嶺。
1986年之前,15次拉尼娜事件中我國冬季氣溫全部偏低,冷冬概率100%。但這一規(guī)律在全球變暖面前正逐漸失效。
令人驚訝的是,在2021-2023年的“三重”拉尼娜期間,我國冬季氣溫不僅沒有明顯偏低,反而分別成為1961年以來第三暖和第四暖的年份。
而這一反?,F(xiàn)象讓氣候專家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拉尼娜在當代氣候背景下的角色。
不過拉尼娜并非影響我國冬季氣候的唯一因素,它只是一場復雜“氣候大混戰(zhàn)”的參與者之一。
全球變暖是這場博弈中的“大BOSS”。隨著地球整體溫度上升,拉尼娜的“降溫神器”效果大打折扣。
這就像是一個本來很厲害的空調,但房間里又多了幾個大功率的暖氣,最后的效果就不那么明顯了。
而在全球變暖背景下,拉尼娜年我國出現(xiàn)冷冬的概率已經顯著減小。特別是1986年之后,拉尼娜年我國冬季偏暖的情況開始增多。
北極海冰減少是另一個重要“攪局者”。今年北極海冰面積創(chuàng)下了衛(wèi)星觀測史上第二低值,僅為342萬平方公里,這可能會讓極地渦旋變得不穩(wěn)定,冷空氣更容易南下。
同時,大西洋水溫的變化也在發(fā)揮作用。緊跟歐亞積雪和東亞季風同樣影響著最終結果。
早在2023年秋冬季,歐亞大陸積雪偏少,地表吸收的熱量多,削弱了冷空氣的勢力。而東亞季風的強弱則決定了冷空氣是否能夠順利“推動”。
不過這日子終得過,根據(jù)多家機構的綜合預測,2025年冬季很可能呈現(xiàn)“前冬暖、后冬冷”的震蕩特征。
12月份,全國大部分地區(qū)的氣溫可能比常年同期偏高1-2℃,華北、黃淮地區(qū)甚至可能出現(xiàn)“暖冬”的假象。但預計在11月中下旬可能就會出現(xiàn)突然降溫。
隨后在12月下旬和明年1月中旬,可能會有兩次達到“超強寒潮”等級的降溫過程,48小時內降溫幅度可能超過14℃。
而到了2026年1-2月,隨著拉尼娜效應的充分顯現(xiàn),西伯利亞高壓預計會比常年偏強5-8百帕,這將推動更多的冷空氣南下。
東北、西北等地可能出現(xiàn)-40℃的極端低溫,而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也可能重現(xiàn)類似2008年的凍雨天氣。
春節(jié)前后,也就是2月中旬,冷暖空氣的激烈交匯可能導致豫鄂皖蘇交界處出現(xiàn)30厘米以上的積雪。
更需要注意的是,預計會有4-5次全國性寒潮過程,雖然整個冬季的平均氣溫可能接近常年或略偏高,但天氣的波動性會比以往更加劇烈。
所以拉尼娜的影響遠不止于降溫,它可能會引發(fā)一系列連鎖氣候反應。這可能使明年臺風季結束得比往常更晚,并且后期臺風的強度也有可能增強。
同時,我國的降水分布格局也容易因此出現(xiàn)異常。拉尼娜年往往更容易出現(xiàn)“北澇南旱”或者降水分布極度不均的情況。
另外,更需警惕的是“旱澇急轉”名號比某個地區(qū)前期可能飽受干旱之苦,后期卻又遭遇突發(fā)性強降雨,這種劇烈的轉變對農業(yè)、水資源管理和防災減災都是嚴峻的考驗。
而對普通人來說,面對日益極端化的氣候,最好的策略就是關注天氣預報,準備多層次的衣物,隨時根據(jù)天氣變化調整穿著。
只得說如今的氣候系統(tǒng)變得越來越復雜,單純的“拉尼娜=冷冬”公式已經不那么管用了。我們既要為可能的寒潮做好準備,也要開始學會適應“氣候多變”的節(jié)奏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