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拉尼娜,大家可能先想到的是那種冷得刺骨的冬天,尤其是今年NOAA那邊放出消息,說這個現(xiàn)象已經(jīng)正式形成,持續(xù)到12月的概率有71%,甚至到明年2月的概率還有54%。這可不是小事,因為這已經(jīng)是連續(xù)第二年拉尼娜了,所謂雙重拉尼娜,就是上一次還沒完全消退,這次又卷土重來。很多人一聽就慌了,以為今年冬天要凍成冰棍,但其實沒那么簡單。
拉尼娜其實是太平洋赤道中東部海水溫度異常降低的現(xiàn)象,海水涼下來后,會攪動全球大氣格局。簡單點說,就跟地球開了個大空調(diào),某些地方?jīng)隹炝?,其他地方可能熱過頭。相比它的對頭厄爾尼諾,拉尼娜更偏向于讓一些地區(qū)冬天變冷,尤其是北半球的部分區(qū)域。NOAA的最新報告顯示,海表溫度已經(jīng)低于平均值0.5攝氏度左右,這標志著拉尼娜正式登場。為什么叫雙重?因為去年冬天咱們剛經(jīng)歷過一次弱拉尼娜,今年又來,這在歷史上不算太常見,通常是厄爾尼諾和拉尼娜輪著來,但連續(xù)兩年拉尼娜會讓影響疊加,可能會讓冷空氣更活躍。
不過,別急著囤棉襖。拉尼娜不等于到處都極寒,它的影響因地而異。在中國,拉尼娜年份往往讓北方更冷,南方可能干旱多于寒冷。拿歷史數(shù)據(jù)看,從1950年起,中國碰上20次拉尼娜,其中17次冬天平均氣溫低了點,概率85%。比如2008年那次,拉尼娜導致南方罕見冰凍雨雪,交通大亂,經(jīng)濟損失不小。但那年是中等強度拉尼娜,今年NOAA說的是弱拉尼娜,影響可能沒那么猛。1974年、1984年和2000年也類似,黃淮流域秋雨多,冬天氣溫偏低,但沒到極端。2021到2023年的三重拉尼娜期,華北有些地方最低溫破紀錄,內(nèi)蒙古風雪大,但整體冬天沒冷到骨子里,因為全球溫度在升。
現(xiàn)在地球暖化嚴重,拉尼娜的冷卻效果被抵消了不少。像2021和2022年,本該冷的拉尼娜年,中國冬天反而是1961年以來第三和第四暖。這說明,拉尼娜的“冷拳頭”遇到暖化這個盾牌,威力打折。國家氣候中心的分析也指出,1986年后,拉尼娜年冬天偏暖的情況多了起來。北極海冰少,青藏高原積雪多,這些因素混在一起,讓天氣更難猜。北極海冰面積今年創(chuàng)衛(wèi)星記錄第二低,只有342萬平方公里,這可能讓冷空氣更容易南下,但高原積雪反射陽光,又加劇局部冷卻??傊崮炔皇俏ㄒ煌婕?,氣候系統(tǒng)像場大亂斗。
今年冬天具體會咋樣?多家機構(gòu)預測,2025到2026冬天可能是前暖后冷。12月全國多地氣溫高1到2攝氏度,黃淮那邊甚至像暖冬。但11月中下旬可能突然降溫,12月下旬和明年1月中旬有兩次強寒潮,48小時內(nèi)溫降超14攝氏度。1到2月,西伯利亞高壓強5到8百帕,東北西北可能到零下40攝氏度,長江中下游有凍雨風險。春節(jié)前后,豫鄂皖蘇邊界積雪能超30厘米。全年4到5次全國寒潮,平均氣溫接近常年,但波動大。今天曬太陽,明天裹羽絨服。能源得備好峰值需求,農(nóng)業(yè)防作物凍傷,交通搞應急預案。
對中國來說,拉尼娜的影響更側(cè)重干旱和涼爽。東部中國、韓國和日本南部可能旱情加重,南方夏天雨水格局變,冬天涼但不極寒。糧食產(chǎn)量上,北方和東北可能減產(chǎn),南方增產(chǎn)。像去年冬天,拉尼娜弱,全國沒大冷,今年估計類似。NOAA說弱拉尼娜,常規(guī)冬天影響小。全球看,拉尼娜讓美國南部干暖,北部濕冷,歐洲可能溫和,中東和東亞部分旱。但暖化讓一切不確定,極端事件頻發(f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