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北約啟動了核演習,14個成員國參與,出動71架軍機。
雖然北約聲稱演習不針對特定國家,但明確表示要向“潛在對手”展示威懾力。
當前俄烏沖突持續(xù)、美俄關系緊張,加上北約和俄羅斯都在降低使用戰(zhàn)術核武器的門檻,這場演習格外引人關注。
演習由荷蘭主導,2000多名人員參與,美國首次派出4架可攜帶核彈的F-35戰(zhàn)機,荷蘭、瑞典等國也派出最新戰(zhàn)機配合。
北約強調演習重點是“保護核設施安全”,直言要“讓對手看到北約的防御決心”。
軍事專家分析,今年演習有三個新動向。
一是明顯針對東歐、北歐可能的核沖突;
二是歐洲國家首次主導核演習指揮權,反映美國有意放權;
三是多國戰(zhàn)機具備核打擊能力,加上俄羅斯已在白俄部署核武器。
雙方使用核武器的門檻越來越低,風險陡增。
與此同時,俄烏局勢持續(xù)惡化。
俄羅斯近期加強空襲烏克蘭,歐洲多國還發(fā)現(xiàn)不明無人機。
美國態(tài)度也出現(xiàn)波動。
特朗普威脅向烏克蘭提供“戰(zhàn)斧”導彈,但美俄在其他領域,如民航的合作卻有所恢復。
專家認為,美國此舉可能想借機在東歐部署中程導彈,形成對俄羅斯的東西夾擊。
面對北約演習,俄羅斯透露將公布新型武器,可能是核武器平臺。
還和古巴的軍事合作協(xié)議,被猜測可能在美國“后院”部署導彈。
專家警告,如果烏克蘭用美國導彈攻擊俄本土,可能引發(fā)俄方強力反擊,甚至重演“古巴導彈危機”式的對峙。
盡管雙方不太可能真的動用核武器,但頻繁的威懾行動就像“走鋼絲”,稍有不慎就會讓危機升級。
特朗普最近警告俄羅斯,如果俄方不盡快停止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
那么美國可能會通過北約向烏克蘭提供能遠程打擊的"戰(zhàn)斧"導彈。
12日特朗普與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通話后,澤連斯基向媒體透露雙方正在推進這項導彈援助計劃。
特朗普還確認將于10月17日在白宮會見澤連斯基,重點討論防空武器和遠程導彈支援問題。
俄羅斯方面對此反應強烈,指出使用"戰(zhàn)斧"導彈需要美國專家協(xié)助,這可能導致嚴重事態(tài)升級。
更是直接警告特朗普,提供這類武器"可能讓所有人陷入危險"。
另據(jù)英國媒體報道,美國其實早已秘密幫助烏克蘭攻擊俄羅斯的能源設施。
美國協(xié)助規(guī)劃無人機襲擊路線、飛行高度等細節(jié),目標是破壞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產(chǎn)業(yè)。
數(shù)據(jù)顯示,最近兩個月烏克蘭對俄羅斯煉油廠的襲擊明顯增加,38座主要煉油廠中超過三分之一遭到破壞。
俄羅斯黑海艦隊的潛艇近日引發(fā)關注。
北約稱在法國附近海域發(fā)現(xiàn)俄潛艇因故障浮出水面,但俄方澄清這是正常航行狀態(tài)。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