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北圓山蒼翠山林中,有一座黃瓦重檐的宮殿,這便是臺北忠烈祠。
這里祭祀著從清朝雍正年間至今的三十九萬亡魂,他們是臺灣人心目中的英烈。
主要是臺灣地區(qū)辛亥革命以來殉職軍人的場所,入祀對象涵蓋北伐、抗日、國共內(nèi)戰(zhàn)等多個時期的陣亡者。
然而,在所有牌位中,排序第一的,卻是一位備受爭議的將領,他被國民黨當局奉為 “忠烈標桿”。
有人說他是抗日英雄,號稱“抗戰(zhàn)十大名將”、“王牌悍將”。
但也有人罵他是“殺妻兇犯”“內(nèi)戰(zhàn)急先鋒”。?
對他的評價,可以說的上兩極分化。
他便是常常被人所議論的名將張靈甫。
張靈甫究竟是怎么樣一個人?
1903年,張靈甫生于陜西長安的耕讀之家。?
他的父親張鴻恩是當?shù)匦悴?,從小教他讀四書五經(jīng)。
1923年,19 歲的張靈甫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成了村里第一個大學生。?
那時的北大,正是救亡圖存的輿論中心。同學高喊 “打倒列強”,張靈甫卻覺得 “筆桿子不如槍桿子”。
1925 年,他瞞著家人南下廣州,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步科。?
黃埔軍??胺Q名將的搖籃,與張靈甫同期的,就有林彪、劉志丹等后來的名帥。
張靈甫在軍校表現(xiàn)拔尖,尤其擅長戰(zhàn)術推演,畢業(yè)時被分配到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成了胡宗南手下的排長。?
1930 年中原大戰(zhàn)后,他張靈甫調(diào)入國民革命軍第一師,在這個有“天下第一師”之稱的嫡系部隊中,他表現(xiàn)亮眼。
他身材高大,作戰(zhàn)勇猛,每次沖鋒都舉著駁殼槍沖在最前,很快被胡宗南賞識——這位后來的 “西北王”,成了他仕途的第一個貴人,并將他升遷至團長。
圍剿紅軍時,張靈甫更是狠角色,絲毫不留情面。
1935年,他率部鏖戰(zhàn)紅四方面軍,在川北空山壩與紅軍反復拉鋸。
隨后又追擊紅一方面軍,從四川一直追到甘肅岷縣,靠著快攻戰(zhàn)術多次咬住紅軍后衛(wèi)。
在一次戰(zhàn)斗中,由于張靈甫緊追不放,我紅十師代師長曹光南不幸陣亡。
此時的張靈甫,戰(zhàn)場上表現(xiàn)亮眼,仕途上如日中天,人們不會想到,他被牽扯進一場家庭血案中。?
1935 年冬,西安城爆出一樁大案:國民革命軍團長張靈甫,在家中槍殺妻子吳海蘭。?
消息傳開,輿論嘩然。
坊間很快傳出版本:張靈甫聽說妻子與他人有染,趁吳海蘭在后院割韭菜包餃子時,從背后開槍將其擊斃。?
這個說法流傳甚廣,甚至被寫進《民國高級將領列傳》。
但真相遠比傳言復雜。?
首先,時間對不上。張靈甫的長子張居禮后來回憶:“案發(fā)在冬天,陜西的地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