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點,陳阿姨扶著腰給臥床的媽媽翻身,不光腰背酸得直不起來,還總揪著心——萬一自己病倒了,媽媽沒人接手可咋整?全國像這樣的家庭不少,家里有失能老人,照護的人就沒個踏實覺,凌晨起來幫老人翻身,白天要往單位、醫(yī)院兩頭跑,晚上也得守著床榻不敢睡沉。
照顧老人的活兒,大多落在女性身上。有調查說香港八成多照護者是女性,其中快一半是60歲以上的老人,自己都需要人搭把手,還得硬撐著照顧別人。有些年輕點的單身女兒,為了兼顧老人沒法做全職工作,收入比以前少了不少;還有地方統(tǒng)計過,女性做家務的負擔能延續(xù)到80多歲,忙的時候比男性多好幾倍。
照護老人不光費力氣,還特費錢。專業(yè)照護服務不便宜,不少老人靠政府給的津貼、養(yǎng)老金過日子,但覺得這些錢夠花的人不到兩成。家里要是有失能老人,每月照護開支能占家庭收入的三成多,要是老人連吃飯、穿衣都沒法自己來,這筆錢能占到六成以上。
農村的照護難題更突出,有地方調研發(fā)現(xiàn),農村失能失智老人的照護,常讓一家子都亂了節(jié)奏。多數(shù)農村養(yǎng)老機構收不了失能老人,少數(shù)能收的,每月兩千到三千五的費用,對農村家庭來說還是重擔子;加上不少老人覺得“沒兒沒女才去養(yǎng)老院”,更愿意在家,這就讓家里照護的壓力更大了。
好在有些地方開始用科技幫忙,比如裝智能呼叫器、能測心率血壓的設備,老人在家有情況能及時喊人,照護的人也能松口氣。還有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試著接失能老人,醫(yī)生每天查房,既救了人,也讓衛(wèi)生院少虧了錢。
不過再好用的設備,也代替不了人心的暖。大家現(xiàn)在更盼著能有辦法讓照護的人歇口氣——比如有幾天帶薪看護假,或者給沒法工作的照護者補點錢,慢慢搭起個能讓照護者和老人都有尊嚴過日子的圈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