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到大作家小到中學生,人人皆知徐志摩拋妻棄子的故事,這樣的人難免被人稱為一句渣男。
與此同時他的妻子張幼儀卻收獲不少人的同情,在道德上占據(jù)了優(yōu)勢。
徐志摩張幼儀林徽因,這三個名字湊在一起,絕對是民國八卦的中心。
有人說他渣,卻有更多清醒的人說他的妻子才是最壞的那一個,也有很多人用張幼儀的“壞”來解釋徐志摩的“渣”。
那張幼儀這位許多人眼中的婚姻受害者,究竟做過些什么事?
張幼儀的出身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一直有很大的爭議,有的人說她出身顯赫,畢竟當初出席她家的活動的非富即貴。
另一方面又有人說她家是得了好運的破落戶,因為張幼儀的兄長在分家產(chǎn)中不占優(yōu)勢,后來純粹靠逆襲才占有一席之地。
毋庸置疑的是,張幼儀和徐志摩的結(jié)合是政商聯(lián)姻,充滿了各種利益的味道。
兩家絲毫不顧及當事人的意愿,尤其是徐志摩的意愿,硬是配了對。
徐志摩在看到自己未婚妻的照片時,曾經(jīng)嘲笑她是“土包子”,彼時的張幼儀沒有精致的面容和卓絕的氣質(zhì),甚至有點畏畏縮縮。
徐志摩覺得這個未婚妻和自己一點也不登對,這一點我們看后來郁達夫的等人寫的回憶錄就可以看出。
在郁達夫筆下的徐志摩開朗自信大方,對任何事物全然不懼,成績耀眼招人喜歡,無疑是一副清貴少爺?shù)哪印?/strong>
事實上,這段婚姻的失敗早已隱藏在了徐志摩對張幼儀的態(tài)度里面,因為一個追求人性解放的人最討厭別人強行安排在自己頭上的命運。
但是徐志摩也是雙標的,因為他一方面討厭著張幼儀,一方面又在消費張幼儀,作為張幼儀的丈夫卻盡不到應有的責任。
就是這一點,遭到了無數(shù)人的詬病,但是難道張幼儀就沒有消費徐志摩嗎?
在這場純粹靠利益維持的婚姻當中,張幼儀得到的東西也并不少。
張幼儀和徐志摩剛剛成婚的時候,徐志摩的父親屢次要求他要給徐家傳宗接代,對此徐志摩是深惡痛絕。
好不容易跑到了國外生活,張幼儀又隨他來到了倫敦,當時徐志摩和林徽因正打得火熱,對方絲毫不知道徐志摩是已婚人士。
在張幼儀到達倫敦后,林徽因就勸解徐志摩要善待妻子,還表明16歲的自己對于戀愛和婚姻的態(tài)度,也就是婉拒了徐志摩。
在此期間,徐志摩又讓張幼儀懷孕了,但是男方要求妻子打掉孩子,雖然張幼儀一再哀訴,無奈徐志摩的絕情讓她崩潰。
在一次爭吵過后,徐志摩再也沒有回來,他把張幼儀丟在了國外自生自滅,做法不可謂不缺德。
幸好張幼儀家里的人也不是吃素的,張幼儀的二哥很快就把妹妹接到了德國生產(chǎn),并且在那里安排張幼儀上學學習德語,期望她能夠快速回復,回國重新發(fā)展。
可能就是在這個時候,原本還沒那么偏執(zhí)的張幼儀開始有了憂思和刻薄的跡象。
在德國恢復得差不多的張幼儀,回國之后就做了東吳大學的教師,據(jù)說深得學生們的喜愛,德文的水平應該也不差。
徐志摩是鐵了心地要和妻子離婚,后來張幼儀也不再堅持反對,隨即簽字,兩家各走各路。
事實上,徐家和張家的交易并不因為張幼儀和徐志摩婚姻的斷裂而中斷,他們彼此之間的關(guān)系反而更加密切。
后來徐志摩和張幼儀的八弟開了一家服裝公司,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是最大的股東,徐家還把張幼儀扶到了經(jīng)理的位置上。
張幼儀得到的好處還遠遠不止這些,當年徐父在兒子離婚前曾經(jīng)表示:一旦離婚,徐家要把三分之一的財產(chǎn)交給張幼儀,希望他慎重考慮。
或許徐父是一點都不了解自己兒子的脾性,徐志摩最討厭別人用利益來捆綁他,因此他毅然決然地表示:就算是得罪所有人都要離婚。
早在德國期間,張幼儀就得到了徐申如每年200美金的撫恤金作為補償,可以說徐家對兒媳是仁至義盡,好處給的非常多。
對此徐志摩也沒有什么反對,說起徐志摩對自己行為的認知,他是既清醒又糊涂,一方面他覺得自己的行為有不妥之處,另一方面又不由自主地陷入各種各樣的不適宜的戀情當中。
重回張幼儀這邊,當時張家的兄弟當中有人成為了銀行的高層,在哥哥們的安排下,張幼儀又擔任了銀行的領導,隨后就開始了自己的職場之路。
這樣的轉(zhuǎn)變讓徐志摩都瞠目結(jié)舌,當土包子變身商界女性的時候,想必他的內(nèi)心也有過波動,但絕不是欣賞和反悔。
張幼儀在他心里的形象一直都沒有變,永遠有當初的樣子。
這段往事之所以能夠被很多人知曉,恐怕張幼儀的回憶錄《小腳和西服》的功勞是少不了的。
我們在回顧往事的時候,往往會借助名人寫的各種回憶錄來分析,但是張幼儀寫的東西很多都是她一家之言,因此徐志摩其人究竟如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這方面的影響。
有人認為,比起魯迅妻子朱安被丈夫冷暴力,胡適在外面紅旗飄飄,徐志摩真的不能算是民國的第一渣男,只是也實在稱不上好。
張幼儀的往事也被很多人挖掘了出來,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張幼儀的經(jīng)歷是復雜的。
她真的不如一些文章中所寫到的那么可憐,可她的人生也并不是暢想中的“爽文”。
“我在戰(zhàn)亂的時候運氣非常好,生活沒受到干擾還賺了很多錢,我把軍服染料用一百倍的價錢賣了出去,別人都沒有我賺的多?!?br/>
這句話真的是揭開了張幼儀的真實面目,更讓人覺得不適的是,她話里話外對自己似乎頗為欣賞。
在她這短短的幾句輕描淡寫的話語中,暗含著當時很多中國人民的苦難,正因如此,張幼儀因為她大發(fā)國難財?shù)男袨楸挥肋h地釘在了恥辱柱上。
她不是什么女性勵志典范,反而在某些程度上,她會被人唾棄。
她的這種行為已經(jīng)不能用私德不好來總結(jié)了,而是利欲熏心毫無大局觀念的奸商。
在隨后的回憶錄中她又寫道:自己不會前往臺灣,她要去美國安居,從此遠離大陸。
有人理解,或許她對于自己的行為還是非常心虛的,畢竟有些錢,不是那么好賺的。
自然,張幼儀不好的一面可不僅僅只有這樣,她和林徽因最后的“對決”也是這本書中的亮點。
不知從何時起,互聯(lián)網(wǎng)上開始多了對林徽因和陸小曼的批判,而張幼儀是十足的受害者這種言論。
事實上,林徽因從來都是被動接受徐志摩的愛,可以說她幾乎控制不了徐志摩的行為。
但是張幼儀對她的態(tài)度是相當刻薄的,她“好心”去探望了病重的林徽因,回來之后頗為陰陽地說林徽因看不起她,而且還責怪徐志摩的下場和林徽因有絕對的關(guān)系。
從自述中,我們能夠看到張幼儀的自視甚高以及夾帶私貨。
就連她和徐志摩唯一的孩子徐積鍇都因為母親發(fā)國難財?shù)氖虑槎鴮λ炊h之。
張幼儀的后半生變得更加令人厭棄,當時她丈夫開的診所里面經(jīng)常出現(xiàn)克扣工資的情況,這都是張幼儀的手筆。
這樣的行為也讓人再一次對張幼儀其人的品德產(chǎn)生鄙夷。
人物都將不是非黑即白的,很多人承認徐志摩的確是渣男不假,但是也承認徐志摩比起張幼儀來說太有愛國的責任心。
張幼儀對于徐家的父母以及孩子,甚至徐志摩本人都比較有情有義,但是她發(fā)國難財?shù)男袨橐彩钦鎸嵈嬖诘摹?/p>
時代造就人生。
這樣一對至今被人提起的知名夫妻,大家怎么看呢?
信息來源:百度百科 張幼儀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