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級客運量的地鐵大佬,又刷新了!
近期,廣州和深圳兩地紛紛發(fā)布消息,自家的地鐵運載量創(chuàng)下新高,排名僅次于京滬兩地。
9月1日,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公布數(shù)據(jù),該市地鐵線路首次實現(xiàn)連續(xù)8個工作日閘機口刷卡人數(shù)突破千萬次的記錄。
隔壁 “老伙計” 廣州也絲毫不落下風,剛官宣今年暑假期間,足足有 30 天的單日客流都沖破了千萬大關,妥妥的 “千萬級客流??汀?。
客流量的不同梯度代表不同的經(jīng)濟狀況,1000萬作為第一梯隊的重要轉折點,無不反映著廣深兩市從新的維度展示自己作為大城市的魅力。
那么這些千萬級的大佬背后都有怎么樣的故事呢?
廣東省的兩個GDP扛把子,成為新興千萬地鐵城市,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就拿廣州市來說,“全省常住人口最多獎”的桂冠從沒旁落過。2024年人口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廣州市常住人口超1800萬。
千萬人的出行需求就得匹配上千萬的載具,廣州地鐵線路達22條,覆蓋人口活動最密集的區(qū)域。
此次單日突破千萬客流量發(fā)生在7、8月份的普通工作日,這也預示著該市地鐵的客流量或將邁入千萬級日常運營階段。
高客流量還帶來了高客流強度。
據(jù)2024年公開數(shù)據(jù),廣州地鐵日均客流強度,也就是每天的平均客流人次可達1.35,為此網(wǎng)絡上流傳著“勇闖三號線”“決戰(zhàn)嘉禾望崗”等段子,因為這里面的人永遠是最密集的。
過去好些年,全國地鐵客流強度的頭把交椅幾乎是廣州的 “專屬座位”,誰料從前年開始,這第一的位置就悄悄易了主。
得主正是深圳,它以1.48的客流強度趕超廣州,成為全國年輕而又有巨大潛力的繁忙城市,同時深圳也與廣州湊成“好兄弟”,雙雙奔赴“千萬級”地鐵賽道。
8月8日當天,深圳地鐵客運量以1120.92萬人次刷新排行榜,在全國地鐵客流量榜單中實現(xiàn)排名躍升,一舉邁進前三梯隊。
每條線各有各的忙處,以最為繁忙的5號線為例,一天151萬人次的客流量,按17小時運營時長計算,平均每小時約有8.88萬人次在各個站臺進出。
此外,8月20日至8月29日期間,除去23、24號兩個周末以外,剩余的時間從閘機掠過的人數(shù)早已突破千萬,最高可達1099萬人次。
這個不足2000平方千米的城市出行需求的數(shù)據(jù)量遠不止如此,據(jù)相關方介紹,深鐵交通網(wǎng)在暑假期間運送乘客5.84億人次,全網(wǎng)千萬客流量天數(shù)占暑運天數(shù)一半。
作為超大城市,深圳常住人口高達1798萬人,巨大的人口基數(shù)加上密集的客運線路,使得深圳的地鐵網(wǎng)可以滿足更多人群需求。
它既可以通往高樓林立的CBD,也可以連接一望無垠的大梅沙,總之,深圳地鐵幾乎能覆蓋所有深圳人想去的地方。
這些千萬級的大號又是怎么煉成的呢?
大號煉成的前提是“基礎”打好。
廣深兩兄弟的常住人口數(shù)量都超1700萬,龐大的人口基數(shù)決定了地鐵出行是最佳的選擇。
與其他交通工具相比,地鐵的優(yōu)勢在于順暢、高效、準時、大運量,一個時間點可以馱著上千人同時長距離移動。
日常通勤運輸則成為地鐵的基調(diào)和初衷,由此造就廣深兩地的“牛馬通勤論”:
“ 在廣州三號線,我的包不完全屬于我,因為有人幫我負重前行?!?/strong>
“財富是在南山福田創(chuàng)造的,錢包是在龍華寶安掏空的。”
除了日常需求,商務出行與休閑娛樂成為千萬級大號的突破點。
按照廣深兩地務工總人數(shù)超600萬計算,假設暑期有20%的隨遷子女到城市過暑假或是其他人員探親,預計超十萬個家庭會出行游玩。
其實不難看出,廣深地鐵客運量上榜的時間點都有一個共同點,處于暑運期間。
“暑假就是用來玩的”,這句話太適合有娃家庭了。
家長帶著孩子組團式出門游玩,廣州、深圳兩地的熱門游玩區(qū)域周邊地鐵站點,成為客流量增長最明顯的地方。
比如廣州側,涵蓋漢溪長隆這類主題樂園、北京路這樣的老牌商圈,以及廣州塔這類城市地標;
深圳側則包括世界之窗、歡樂谷等文旅游樂場所,還有少年宮這類親子活動空間,這些區(qū)域附近的地鐵站均出現(xiàn)顯著客流攀升。
不僅小朋友喜歡出去玩,大朋友也喜歡。廣深兩地頻繁舉行各種大型文娛活動和體育賽事,吸引周邊和跨城的居民搭乘地鐵前往活動中心。
活動前后交通樞紐點就會迎來客流高峰,也帶動途經(jīng)路線的商圈變得熱鬧非凡。
尤其是連接像廣州南、深圳站這種重要交通樞紐的地鐵線,每一趟都是滿客,為城市交通貢獻超高“流量”。
深圳超高的客流強度成為全國地鐵一哥的背后,還有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據(jù)統(tǒng)計,2024年僅深圳口岸入境的香港同胞超7700萬人次,出境前往香港的內(nèi)地居民達3800萬人次。
“北上南下”的潮流無疑為深圳地鐵帶來又一波客流量。
千萬客流量也無法彌補虧空狀態(tài)?
雖然我們表面看到的運載量非常高,但從2024年披露的28個城市地鐵數(shù)據(jù)來看,大家似乎都沒賺錢,甚至還虧了不少。
深圳地鐵線忙成陀螺,業(yè)績卻是最慘淡的,在全國倒貼最多。
究其原因,還得從地鐵本身說起,從開發(fā)到維護,每一步都是用真金白銀來支撐的。
研究顯示,一公里的地鐵路線需投入上億元的開銷。
本以為建好后就可以兩手一攤、坐等營收了,事實上運營維護又是一個“大頭”。
日常的人工、電力、檢修等各種損耗,前后加起來成本高到令人咋舌。
有人統(tǒng)計分析稱,地鐵跑30年所需要的運營成本是建地鐵所需成本的3倍多。
隨著運行時間的拉長,設備翻新維修的費用更高,有些地鐵集團可能因為牽扯到各種問題,形成“越努力,越虧損”的局面。
而地鐵作為公共服務設施,定價又不能過于隨意,虧損成了大多數(shù)地鐵運營集團的宿命。
所以哪怕成為千萬級的地鐵城市,開源節(jié)流依舊是地鐵集團要考慮的出路。
當然,一味通過漲價把發(fā)展壓力轉嫁給乘客肯定是不太可行,雖然漲價是解決地鐵運營虧損最快的方法,卻不一定是最好的手段。
地鐵作為人員高度密集的空間,是注意力爭奪戰(zhàn)的絕佳場地,也是企業(yè)通過廣告提高知名度的開端。
增加地鐵資源的開發(fā)利用率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除了“開源”之外,還需“節(jié)流”。
不少城市已經(jīng)在人流量較少的站臺開啟節(jié)能模式——調(diào)高空調(diào)溫度、等待地鐵期間熄滅部分照明、扶手電梯智能化運行等等。
另外,讓普通人覺得最需要節(jié)流的地方是安檢口的“人力資源”,幾乎每個站臺一側的安檢入口就有四五個人“重兵把守”,人工成本則會大大增加。
有人覺得現(xiàn)代化儀器和設備已經(jīng)足夠智能,是否還需要安排人工嗎?
答案是需要!人才具有主觀能動性,僅僅依賴機器來維護上千萬人的安全出行是遠遠不夠的。
機器為主,人工為輔,不能完全撤離人類在地鐵安檢中起到的作用,未來增加更為精密的輔助工具可節(jié)省人工成本。
地鐵日運輸量達到上千萬人次,是一個城市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的側面寫照。
但不是每個城市都有足夠的客流量和充沛的財力,并且地鐵發(fā)展到一定階段有相對應的問題需要解決。
能不能解決,怎么樣解決,決定著一個城市應對風險的能力。
廣深此次憑借其綜合實力突圍,刷新排行榜,下一個千萬級地鐵城市又會是誰呢?把數(shù)據(jù)量交給未來吧。
參考資料:
1.深圳市交通運輸局:暑運期間,深圳市內(nèi)人氣旺盛,地鐵連續(xù)8個工作日可能破千萬
2.深圳市口岸辦:超1.1億人次!深港“雙向奔赴”持續(xù)升溫
3.廣州廣播電視臺:從地鐵客流看廣州:千萬人次的流動,是城市的最佳注腳。
4.中國新聞周刊:盈利十余年后,深圳地鐵怎么虧損了
作者:疏疏籬落
編輯:柳葉叨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