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南京雨花臺挖出三具遺骸,棺內(nèi)血跡斑斑的指甲抓痕,其中一位的主人,便是一代特工之王。
他曾憑一本字典挽救幾十萬紅軍性命,又化身面包師在敵占區(qū)屢建奇功,然而,這位功績?nèi)绾绲膫髌嬗⑿?,他的功績有多么輝煌,他的犧牲就有多么慘烈。
他究竟是誰?究竟是怎樣的信仰,讓他至死不屈?
惡毒的計劃
1951年6月,南京雨花臺的寶林寺后山坡,氣氛凝重,在一名被捕特務任宗炳的指認下,塵封了近三年的秘密即將被揭開。
有的說法是,人們挖出了一口巨大的木箱,打開后,三具遺骸以一種極為怪異的坐姿緊緊相擁,手腕甚至還緊扣在一起,仿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互相支撐。
而另一個更讓人不寒而栗的版本則描述,挖出的是三口獨立的薄皮棺材,當棺蓋被撬開,里面的白骨早已散亂,但棺材內(nèi)壁上,卻布滿了清晰的、帶著血跡的指甲抓痕。
兩種描述,都指向了一種凡人無法想象的酷刑——活埋,法醫(yī)鑒定,他們是在密閉空間內(nèi)窒息而亡,死前經(jīng)歷了劇烈的掙扎。
這具遺骸,竟是我黨“一代特工之王”盧志英的,是怎樣的信仰,支撐他走到了這悲壯的終點?
故事要從1934年那個肅殺的秋天說起,當時,蔣介石調(diào)集了百萬大軍,在德國軍事總顧問漢斯·馮·塞克特的策劃下,于江西廬山制定了一個旨在徹底碾碎中央紅軍的惡毒計劃——“鐵桶計劃”。
這個計劃有多恐怖?它要在紅軍周圍構建起一道長達150公里,由碉堡、鐵絲網(wǎng)和重炮組成的鋼鐵封鎖線,然后像一個巨大的碾盤一樣,逐步收縮,把紅軍活活擠死在里面。
就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一個身影不動聲色地坐在了廬山絕密的軍事會議室里。
他叫盧育生,公開身份是粵軍將領莫雄的高級參謀,但他的真實姓名是盧志英,我黨安插在敵人心臟的一枚“釘子”……
小字典里的大乾坤
盧志英精通德語、日語、粵語和上海話,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出身書香門第,氣質(zhì)儒雅。
在場的國民黨高官,沒人能想到這個文質(zhì)彬彬的年輕人,就是那個讓他們頭疼不已,名列“黑名單第一號”的神秘人物。
會議上,盧志英沒有做任何筆記,只是靜靜地聽著,他將整個龐大、復雜、精確到每一個火力點部署的“鐵桶計劃”,硬生生地刻進了自己的腦子里。
會議一結束,他立刻回到住處,花了整整三個小時,將這份關系著幾十萬紅軍生死的計劃,一字不差地默寫了出來。
現(xiàn)在,新的難題來了,如何把這份情報送出去?
盧志英拿出了四本平平無奇的《學生字典》,用特制的密寫藥水,將百萬大軍的調(diào)動部署,全部濃縮進了這四本字典的書頁夾層里。
負責遞送這四本字典的交通員,名叫項與年,為了安全穿越層層封鎖線,這個硬漢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找來一塊石頭,硬生生敲掉了自己的四顆門牙。
瞬間,項與年從一個精干的交通員,變成了一個滿臉是血、沒人會多看一眼的乞丐,花了三天三夜,他終于將這份情報送到了瑞金,交到了周總理的手中。
正是這四本字典,為即將陷入絕境的中央紅軍,打開了戰(zhàn)略轉移的最后一個窗口,僅僅兩周后,中央紅軍主力開始突圍,踏上了舉世聞名的長征之路。
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之后,盧志英的戰(zhàn)場又轉移到了如今的魔都上?!?/p>
開上面包店了
在這里,他化名周育生,搖身一變成了一家面包廠的老板,這家“滬豐面包廠”的選址極有講究,就開在臭名昭著的提籃橋監(jiān)獄斜對面。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誰能想到,一個每天飄出誘人香氣的面包廠,會是一個頂級的紅色情報站?
盧志英將情報戰(zhàn)的硝煙,巧妙地融入了上海灘的煙火氣之中,他不再是那個出入軍事會議的儒雅參謀,而是一個八面玲瓏的商人。
憑借擅拉二胡之專長,盧志英結識了日本駐吳淞海軍司令保島,保島亦鐘情音樂,精于彈奏古箏,二人因樂結緣。
一場場“中日琴弦演藝共賞會”,成了比任何武器都更具穿透力的心理戰(zhàn),在悠揚的樂聲中,保島把他引為“知音”,重要的情報也隨之流淌出來。
面包廠的工人們,大多是地下黨員,他們每天推著面包車進出日軍控制區(qū),車上裝的是新鮮出爐的面包,腦子里記下的,卻是日軍的番號、裝備和調(diào)動情況。
除此之外,盧志英還利用面包廠做掩護,為新四軍采購了大量的藥品和槍械,緊缺的藥品被巧妙地藏在面粉袋里,槍支則被拆分成零件,藏在特制的大面包箱底部,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抗日根據(jù)地。
面包,既喂養(yǎng)了饑餓的難民,更武裝了抗日的戰(zhàn)士,這段偽裝生涯的最高潮,發(fā)生在日本投降后。
從牢房到棺木
當盧志英向他的“知音”保島坦白自己共產(chǎn)黨員的身份時,這位日本司令官愣了半天,最終長嘆一聲:“我服了?!?/strong>
出于對這位對手的敬佩,他主動交出了整整60車軍用物資,然而,勝利在望之時,危險卻悄然而至。
1947年,因叛徒張蓮舫的出賣,盧志英在上海八仙橋青年會門口被捕,敵人欣喜若狂,立刻開出高官厚祿誘降,許諾只要他點頭,上海市公安局局長的位置就是他的。
盧志英對此嗤之以鼻,惱羞成怒的敵人對他用盡了酷刑,他的腳骨被一寸寸打碎,腎臟嚴重受損,小便都是帶血的,但敵人沒有從他口中得到一個字。
眼看硬的不行,特務們抓來了盧志英的家人,關于獄中對峙,流傳著兩個版本的記述。
一個版本說,為了向敵人表明自己的決心,盧志英當著妻兒的面,拿起一根竹簽,狠狠刺入兒子的指尖,決絕地斷了敵人的念想。
另一個版本則充滿了溫情,說他在獄中,戴著沉重的手銬,一筆一劃地教兒子識字、算術和英語,他告訴兒子,要挺起胸膛做人。
無論是哪個版本,都說明了他將信仰置于個人情感之上,并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向敵人和兒子詮釋了何謂“忠貞”。
在預感到自己時日無多時,盧志英托人將一件皮大衣轉交給妻子,張育民拿到大衣后,在夾層里發(fā)現(xiàn)了一首詩:“勝利在望,死而無怨?!?/p>
這是他留給家人的最后訣別,充滿了革命者的坦然與樂觀。
1948年,南京雨花臺,敵人對他執(zhí)行了秘密處決,他們用沾有氯仿的毛巾將他捂暈,誤以為他已經(jīng)死亡后,草草將他裝入一口薄皮棺材,就地活埋。
當麻醉失效后,盧志英在黑暗、密閉的棺材中蘇醒過來,他用盡生命最后的力氣去掙扎、去抗爭,用手指在棺材內(nèi)壁上抓撓,留下了那一道道觸目驚心的血痕。
棺木,本是敵人為他打造的墳墓,卻最終成為了他信仰的豐碑。
結語
從承載著紅軍命運的字典,到烘烤在刀尖上的面包,再到終結生命的棺木,它們見證了智慧如何挽救危局,偽裝如何克敵制勝,以及信仰如何超越生死。
為了這份信仰,他付出了太多,長征途中,為了不讓次子的哭聲暴露部隊位置,他曾親手將尚在襁褓中的孩子掛在酸棗樹上,引開敵人。
當他返回時,孩子早已沒了氣息,但盧志英卻說,為了千千萬萬個孩子,犧牲我們一個,值得。
令人欣慰的是,他那在獄中被父親教導的兒子,后來成為了一名杰出的核物理專家,還寫下了《和爸爸一起坐牢的日子》一書。
盧志英用生命守護的未來,終由后輩親手建設,他的故事并未終結于雨花臺的地下,而是化作了永恒的精神,被永遠銘記。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wǎng)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nèi)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lián)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來源:
“信仰照亮新征程”? | 諜戰(zhàn)奇兵盧志英:只為“天下孩子能過好日子”——揚子晚報
百件館藏 百年芳華丨諜海奇兵盧志英:潛伏半生,指針停擺,信仰永不停歇——中國江蘇網(wǎng)
冷靜謹慎的紅色特工們,只能將愛藏在文字里——CCTV國家記憶
盧志英:長留肝膽照青史——海報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