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慶日報
“走湖,是我最愛的休閑方式。環(huán)湖步道一圈4.2公里,一小時走完,鍛煉看景兩不誤?!痹诶杳骱降郎希忻駨埥▏χf。
作為著名的石油之城,大慶還擁有名錄內河湖297個,其中湖泊148個,是名副其實的“百湖之城”。近年來,大慶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將河湖治理保護作為生態(tài)文明建設重中之重,全面啟動“幸福河湖”建設,持續(xù)改善水生態(tài)、保護水資源,讓百湖煥發(fā)新生機,把優(yōu)質河湖資源轉化為綠色發(fā)展新動能。
晨曦微露,黎明湖畔已步履聲聲;夕陽西下,三永湖棧道上游人如織,水鳥輕點湖面;夜幕降臨,濱洲湖邊的咖啡館一座難求,市民在湖光樹影中盡享慢生活;黎明湖碼頭,乘船游覽已成不少市民的日常選擇,沿途可賞棧橋、沙灘市集等多處景致……這樣的親水體驗,已成為大慶市民的日常生活寫照。
“十四五”期間,大慶河湖治理邁入“精雕細琢的2.0時代”與“親水宜居的3.0時代”。通過實施水系連通工程,過去如“孤島”般散布的湖泊被串聯(lián)起來,有效彌補了閉流型湖泊生態(tài)補水的短板,城區(qū)景觀湖的水質和生物多樣性顯著提升。
據(jù)市城管局總工程師任福學介紹,“十四五”以來,大慶市累計投入4.2億元用于河湖治理與養(yǎng)護,圍繞“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tài)修復”打出組合拳:創(chuàng)新建立“一口+”排污口管理體系,為每個排污口“上戶口”,并依托“天眼”云視頻監(jiān)控平臺實現(xiàn)全天候監(jiān)管;對明湖、三永湖等實施清淤、曝氣、補水、投放凈水生物等綜合治理;在萬寶湖、明湖等水域科學投放草魚、蚌類等水生生物,有效抑制藻類過度繁殖,修復水體生態(tài)。
“以前這兒灰撲撲的,現(xiàn)在成了我們的‘幸福驛站’!”在曾經(jīng)的粉煤灰貯存池、如今的青龍湖體育公園,市民劉志剛感慨不已。這片區(qū)域已變身“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健身勝地,成為大慶河湖治理成效的生動縮影。
據(jù)市水務局副局長高金偉介紹,5年來,大慶市還累計投入1.9億元清理松花江、嫩江主江道,整治蓄滯洪區(qū),守護兩江安瀾。2020年,肇源縣因河湖保護成效顯著,獲國務院1000萬元督查激勵。同時,大慶地下水水位實現(xiàn)恢復性上升,成功退出國家地下水超采區(qū)名單。連續(xù)五年開展的“春清百湖”專項行動,也帶動全社會共同關愛河湖。
良好的河湖生態(tài),更成為大慶產業(yè)轉型的“綠色杠桿”。依托“兩江兩河三引”等豐富水面資源,“輪捕輪放、人放天養(yǎng)”的綠色養(yǎng)殖模式讓大慶冷水魚“游”向全國乃至海外。河湖水資源還成為鹽堿地治理的“鑰匙”,通過農技、農藝與水利措施集成創(chuàng)新,大慶實現(xiàn)“當年施工、當年播種、當年收獲”,讓昔日荒灘飄出“稻花香”。
經(jīng)過系統(tǒng)治理,大慶龍鳳濕地自然保護區(qū)已成為聲名遠揚的觀鳥勝地。每年遷徙季節(jié),東方白鸛、丹頂鶴等珍稀鳥類翩躚而至,成群結隊的候鳥在此停歇。
幸福河湖不僅成為市民“推窗見綠、開門親水”的普惠福祉,更成為推動城鄉(xiāng)融合、促進共同富裕的有力脈搏。據(jù)市文廣旅局資源開發(fā)科科長劉婷介紹,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2981萬人次,旅游收入62.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9%和29%;2025年上半年,游客接待量達1509.6萬人次,旅游收入41.2億元,同比增長20.6%和17.6%。
百湖之水,映照的不僅是城市面貌的蛻變,更是一方水土與人民共同奔赴幸福的生動實踐。隨著“幸福河湖”建設不斷深入,大慶正以水為墨,執(zhí)筆繪就人水和諧、綠色發(fā)展的嶄新畫卷。(記者 陳經(jīng)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