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源:本文陳述所有內(nèi)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中和結尾
十月的華盛頓,一場關乎地緣政治的微妙變化正在上演。表面上看,這是一個關于武器系統(tǒng)的技術問題,要不要給烏克蘭提供射程可達莫斯科的"戰(zhàn)斧"巡航導彈。但本質上,這是俄羅斯用核威懾手段對美國做的一次成功的心理施壓。
回到九月末,美國副總統(tǒng)萬斯首次提出一個想法:通過北約歐洲成員國間接向烏克蘭提供"戰(zhàn)斧"導彈。這個提議一出,克里姆林宮立即做出了反應。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警告說,此舉將成為美國直接卷入烏克蘭沖突的標志,會造成"重大升級",并有損俄美關系中"剛剛出現(xiàn)的曙光"。
但真正讓特朗普改變想法的,并非普京的外交辭令。近日,俄羅斯聯(lián)邦安全委員會副主席梅德韋杰夫發(fā)表了一番措辭更為激進的言論。梅德韋杰夫聲稱,"戰(zhàn)斧"導彈采用核常兼?zhèn)涞膹楊^,在飛行中根本無法判斷發(fā)射方究竟是美軍還是烏軍,因此俄羅斯會將其視作美國的核打擊行為,并動用核武器做出回應。這是一道明晰的紅線,用最赤裸的語言告訴華盛頓:你敢動,我就敢用核彈。
有趣的是,梅德韋杰夫近年來頻頻發(fā)出這類聳人聽聞的言論,以至于西方輿論習慣性地將其視為"酒后之言",用來彰顯俄羅斯與西方的對立態(tài)度。然而,這一次不同。這些言論雖然是由梅德韋杰夫說出,但其代表的正是克里姆林宮內(nèi)部真實的立場,。
核威脅的威力在于其不確定性。特朗普上臺以來,一直以實用主義和交易精神處理國際事務。他不想與普京產(chǎn)生無謂的沖突,也不想為了烏克蘭而冒核戰(zhàn)爭的風險。俄羅斯抓住了特朗普的這一心理特征,將核打擊的可能性放到了談判桌上,無形中就改變了整個博弈的天平。
十月中旬,事情出現(xiàn)了轉折。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原計劃訪問美國,希望與特朗普面對面討論"戰(zhàn)斧"導彈的交付問題。但在預期的訪問還未成行之際,特朗普向澤連斯基傳達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在向烏克蘭提供這些導彈之前,要先和普京商談一番。他的解釋是,這樣的舉措將被視為美國對俄羅斯發(fā)動的一種"新的升級步驟"。
這場博弈的背后反映了國際政治中一個冷酷的現(xiàn)實: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即使其經(jīng)濟和常規(guī)軍事力量相對衰落,仍然能夠通過核威懾獲得不成比例的政治影響力。俄羅斯雖然在烏克蘭戰(zhàn)場上陷入困境,但它的核按鈕依然沉甸甸地壓在了整個談判桌上。特朗普的態(tài)度轉變,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這種核威懾力量的現(xiàn)實體現(xiàn)。
歐洲的焦慮與困局:淪為旁觀者的代價
當特朗普在華盛頓與普京進行著看不見的談判時,歐洲領導人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危機感。十月中旬,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視察基輔時宣布,布魯塞爾剛剛為烏克蘭提供了價值650萬歐元的軍事設備援助,包括無人機干擾系統(tǒng)、小型戰(zhàn)斗車和四輪驅動運輸車等。
表面上看,這是歐盟的一次積極舉措。但實際上,這些援助品的背后隱藏著歐洲政策制定者內(nèi)心的失意。烏克蘭軍方真正急需的不是這些裝備,而是美國的"戰(zhàn)斧"導彈。這類遠程巡航導彈可以打擊俄羅斯縱深目標,包括克里姆林宮所在的莫斯科。相比之下,歐盟提供的物資顯得有些"小兒科"。
在某種意義上,歐盟這次的軍援行動帶有一種變相的"施壓"意味。卡拉斯在基輔公開表示,歐盟"歡迎一切能讓烏克蘭變得更強、讓俄羅斯變得更弱的工具"。這句話看似堅定,實則是在敲打美國,暗示歐洲已經(jīng)在盡力支持烏克蘭,美國是否也應該加大籌碼?
但問題在于,歐洲缺乏與美國談判的真正籌碼。當美國記者追問卡拉斯"歐盟是否愿意出資從美國購買'戰(zhàn)斧'導彈以支持烏克蘭"時,這位高級代表的回答顯得有些含糊其辭,這從側面反映出歐盟成員國內(nèi)部的分歧,沒有人愿意為這個問題做出決定性的承諾。
但這種支持的回報是什么呢?俄羅斯的導彈和無人機持續(xù)轟炸烏克蘭城市,歐洲邊境的難民危機不見緩解,能源成本高企。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卻開始與普京進行秘密談判,試圖繞過烏克蘭和歐洲各國,直接與俄羅斯達成某種諒解。在這個過程中,歐洲發(fā)現(xiàn)自己的聲音變得越來越微弱。
歐洲對烏克蘭的支持確實是真摯的,但其本質上受到了兩個制約:一是經(jīng)濟能力和政治意愿的有限性,二是對美國戰(zhàn)略意圖的依賴性。當美國總統(tǒng)改變態(tài)度時,歐洲再多的軍援都顯得力不從心。歐盟為烏克蘭爭取"戰(zhàn)斧"導彈的努力,本質上就是在向美國證明:我們也在為烏克蘭做事,所以美國也應該加大支持力度。
然而,這種邏輯對特朗普似乎沒有太大吸引力。他關注的是與普京的關系,而不是與歐洲盟國的協(xié)調。當普京說提供"戰(zhàn)斧"導彈會造成"重大升級"、甚至暗示會動用核武器時,特朗普就快速改變了主意,他甚至還主動向澤連斯基說明了這個決定。
這次事件深刻地反映了當前國際秩序中的權力分布。掌握核武器的國家能夠對美國總統(tǒng)施壓,而即使向烏克蘭提供了巨額援助的歐洲,卻發(fā)現(xiàn)自己被逐漸邊緣化。歐洲領導人的焦慮是合理的:如果連美國都準備與俄羅斯妥協(xié),歐洲的對俄立場還能堅持多久?
結語
卡拉斯在基輔的表態(tài)"我們歡迎一切能讓烏克蘭變得更強、讓俄羅斯變得更弱的工具"更多是一種姿態(tài)而非承諾。因為歐洲清楚地知道,真正改變局面的工具掌握在美國手中。當美國選擇了沉默或退縮,歐洲的所有努力都只能是隔靴搔癢。這正是歐洲如今面臨的真實困局:有援助的意愿,卻缺乏決定性的能力;有堅定的態(tài)度,卻被大國政治的現(xiàn)實碾壓。
信源來源:新華網(wǎng)2025-09-29 萬斯:美國正考慮向烏克蘭提供“戰(zhàn)斧”巡航導彈
每日經(jīng)濟新聞2025-10-03 最大射程超2000公里,美考慮向烏提供戰(zhàn)斧導彈,普京發(fā)聲!回應特朗普稱俄是“紙老虎”
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5-10-14 歐盟向烏克蘭移交價值650萬歐元設備
參考消息2025-10-14 歐盟“外長”:在援烏方面不接受任何限制
魯中晨報2025-10-13 俄羅斯接連警告:“可能讓所有人遭殃,尤其是特朗普本人”
魯中晨報2025-10-13 美對烏武器政策搖擺,“戰(zhàn)斧”導彈計劃或引沖突升級
新浪財經(jīng)2025-10-13 特朗普稱或向普京發(fā)出警告:美考慮向烏克蘭提供“戰(zhàn)斧”導彈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