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區(qū)門口的健身小廣場,73歲的王大爺一邊慢跑,一邊和鄰居們聊著天。他的背影挺直,步伐輕盈,看上去比同齡人年輕了不少。
每當有人夸他狀態(tài)好,王大爺總是笑呵呵地說:“我的血管啊,比你們年輕多了!”
這一切并非夸張——就在上個月體檢時,醫(yī)生檢查后驚訝地告訴他:“您的血管干凈得連一塊斑塊都沒有,幾乎像年輕人!”鄰居們聽了,都忍不住問:“王大爺,你到底怎么做到的?”
其實,王大爺?shù)拿卦E并不神秘,而是他幾十年堅持下來的4個好習慣,值得每一位中老年人學習和借鑒。
你或許會好奇,年過七旬還能擁有“少有斑塊”的血管,這背后究竟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生活智慧?尤其是第3條,很多年輕人也容易忽視。
接下來,讓我們一探究竟,這位老人是如何穩(wěn)穩(wěn)守住血管健康的。
血管斑塊是怎么形成的?是否能逆轉?不少人對這些問題心存疑惑。其實,斑塊的生成多與高脂飲食、缺乏運動以及慢性炎癥等因素相關。
國內一項覆蓋5000名老年人的研究顯示,60歲以上的人群中,頸動脈斑塊發(fā)生率高達40%以上。血管里的斑塊好比水管內壁的積垢,久而久之會導致“管道”變窄,甚至堵塞,極易引發(fā)心腦血管事件。
像王大爺這樣年過七旬還能保持“干凈血管”的人群,的確是極少數(shù)。據(jù)《外科理論與實踐》數(shù)據(jù)分析,有規(guī)律、科學的生活方式,是防止血管硬化和斑塊形成的關鍵。
每日適量有氧運動,哪怕只是慢走
王大爺每天堅持35分鐘的快步走或慢跑。研究顯示,有氧運動可提升血管內皮細胞活性,促進血流暢通。
據(jù)上海交通大學的血管研究團隊報告,高齡老人每周保持150分鐘的有氧運動,能有效降低20-30%的斑塊形成風險。王大爺?shù)膭幼麟m慢,但重在“動而不傷”,既鍛煉了心肺功能,又避免了關節(jié)損傷。
他還常常提醒鄰居:“運動不用太激烈,找到適合自己的節(jié)奏,慢到還能說話但不能唱歌就剛好?!?/strong>
均衡飲食,遠離高油高糖食物
早在退休之前,王大爺就特別注意三餐營養(yǎng)搭配。早餐主打全谷物和豆制品,中晚餐盡量保證蔬菜種類超4種、肉類以魚肉為主,很少吃油炸、熏制、甜食。他常說:“血管這東西,吃出來的?!?/strong>
《中國食物成分表(第六版)》的營養(yǎng)分析證實,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與過高的動物脂肪、精制碳水密切相關。
山東大學的流行病學調查也發(fā)現(xiàn),膳食結構健康的人群,血管內斑塊平均減少12.6%。王大爺甚至樂于與社區(qū)分享自己的“綠色食譜”,勸大家“管住嘴,管好血管”。
嚴格管理血壓血糖,監(jiān)測有度
這點最讓同齡人佩服。有些老人把體檢當作“走過場”,但王大爺每年都要量3次血壓、2次血糖,家中還備有簡易監(jiān)測儀。專家指出:高血壓、高血糖是動脈斑塊的頭號幫兇。
據(jù)《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報道,長期保持血壓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空腹血糖在6.1 mmol/L內,可減少30%-40%心腦血管并發(fā)癥。
更難得的是,王大爺會把指標變化記錄下來,一旦發(fā)現(xiàn)波動,及時就醫(yī)調整。正如他自己所說:“與其等問題出來,不如早預防?!?/strong>
學會情緒疏導,保持樂觀心態(tài)
別小看情緒的力量,王大爺每逢小區(qū)活動總是樂在其中,“煩心事兒說出來、笑出來,就不堵心堵血管了?!贬t(yī)學研究證據(jù)充足:長期應激、焦慮,體內容易釋放炎性激素,促進血管內皮受損與斑塊沉積。
哈佛大學心理健康研究團隊強調,積極情緒能讓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8%-14%。王大爺每天雷打不動“開心一刻”,家里開窗養(yǎng)花、廣場聊天,從來不悶著。正因為有這樣的心態(tài),他的血管也“通暢無阻”。
綜合來看,王大爺能夠在73歲依然擁有“無斑塊”的血管健康,并非靠什么昂貴補品或者神奇偏方,而是規(guī)律運動、合理飲食、主動監(jiān)測和心理調適的四重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