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香乍爇,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云
誠意方殷,諸佛現(xiàn)全身
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三稱)
——爐香贊
在這段大家熟悉的香贊里,提到的香云蓋菩薩到底有何來歷?
香云蓋指的是香爐中升騰起的煙霧,在虛空中凝結而成的云狀寶蓋,是對諸佛的虔誠供養(yǎng)。這里融合了香氣、云層和寶蓋三重元素,象征佛法莊嚴與清凈境界。
《賢愚經》中的香云蓋
在《賢愚經》中,有這樣一則典故。放缽國有位名叫富奇那的長者,雖然生財有道卻決心出家、修學佛法,證得初果后還主動請纓回國度化眾生。他在放缽國勤修不懈,以慈悲忍辱的實際行動感化了當?shù)仄帕_門,自己也證得羅漢果位。
其后,為幫助他的兄長羨那也能聽聞并修學佛法,他教兄長建造了一座旃檀堂,恭請釋迦牟尼佛前來講法。兩人一起辦足供養(yǎng)之物,各持香爐登上高樓,遙向佛陀所在的祗園精舍方向,燃香皈依佛陀和僧團,祈愿佛陀能蒞臨放缽國,開導啟悟此地眾生。
兩人禮拜結束,升騰的香煙飄往袛園,在佛陀頭頂上方聚集,形成一頂“煙蓋”,也就是“香云蓋”。釋迦牟尼佛自然知悉了富奇那的請求,派出已有神足的比丘及大弟子們陸續(xù)以神通前往,最后佛陀也走出精舍,在護法天神的圍繞下來到放缽國。
羨那一家恭敬供養(yǎng)后,佛陀為放缽國眾人演說妙法,羨那一家都證得須陀洹果。在場眾人也有證得二果、三果乃至四果的,全國上下得度之人不知多少。
《金光明經》里的香云蓋
《金光明經》的“四天王護國品”中說,若有國王恭請法師宣講《金光明經》,應沐浴更衣,以香涂身,以種種瓔珞裝飾,自持白蓋及以香花,在莊嚴的音樂和儀式中,出城恭請迎接法師。同時,在莊嚴之地安置殊勝法座,以各種珍寶裝飾,布置寶蓋幢幡,燃上好的香料以作供養(yǎng),恭請法師登座開講。
在法師宣講佛法時,國王手持香爐恭聽,轉念間,香氣能瞬間彌漫至十方無量佛國,于虛空中結為金色香云寶蓋,光芒普照十方。法界諸佛也將贊嘆這位法師的功德,稱其為“大士”(菩薩),并予以授記其未來必定成佛。這樣的法師即被尊稱為“香云蓋菩薩”。
這里的“法師”不同于一般出家人,特指內修外弘、精通佛經義理,并且具備主持法會資格的賢圣僧,類似“三藏法師”在佛法傳承中的位置。
所以,在佛教寺院舉行法會時,也都會有居士代表前去恭請主法法師,并且依次上香。既是供養(yǎng)十方法界的佛法僧三寶,同時也是虔誠迎請諸佛菩薩蒞臨法會現(xiàn)場,供養(yǎng)這場法會中的出家法師。
很多人都知道“香為佛使”,焚香時,香氣上達虛空,猶如使者將眾生的虔誠愿心傳達至諸佛菩薩所在處?!督鸸饷鹘洝防锞驼f,“香氣氤氳,普遍十方,諸佛圣眾,咸悉聞知”。
同時,在虔誠和愿力的作用下,即使只燃一支清香,也能令香氣彌漫十方法界。就如同佛法超越時空障礙,普攝一切眾生。
在燃香供佛時,當在心中觀想,“愿此香云,化作戒定真香,普熏法界眾生,同入毗盧性?!??!独銍澜洝分校銍劳右蛴^香氣悟道,即示此理。
因而,香贊中所稱的“香云蓋菩薩”,不一定具體指哪部經中哪位菩薩,而是在贊嘆頂禮十方法界,每一位弘揚正法、利益眾生的大修行人,也代表我們對正法久住、自他覺悟的祈愿。
掃描關注華巖寺
華巖寺歡迎您
圖片| 華巖寺
編輯| 照 瑛
審核| 德 信
聲明| 文中圖片為原創(chuàng),轉載或引用請注明來源于重慶華巖寺;除原創(chuàng)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部分文字及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