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全國教育看北京,北京教育看海淀”。
海淀雖然沒有海,卻有教育的潮,更有一群站在潮頭的海淀家長。
他們骨子里刻著不愿躺平的DNA,對學校的升學率和競賽戰(zhàn)況如數(shù)家珍,卻可能忽略一個特別需要關注的地方——思政教育。
在不少家長看來,思政有些抽象,遠不如數(shù)理化來得實在。而且,中考道法是開卷考,區(qū)分度不高,備考壓力相對較小,容易被放在次要位置。
恰恰是這種對精神滋養(yǎng)的忽視,讓我們看到了令人困惑的現(xiàn)實——
開學一個月,學習困難門診擠滿了厭學的孩子和焦慮的家長。“空心病”正悄悄蔓延,越來越多的孩子智商很高,內心卻是空的。
越是迷茫的時候,思政教育越能成為孩子人生的“定盤星”。
它就像圓規(guī)上的鋼針,可以牢牢定住圓心;而其他學科是外面那個圓,知識越多,圓的面積就越大。一旦圓心不穩(wěn),價值觀偏了航,就算知識再豐富,也撐不起一個有方向、有力量的生命。
有這樣一所學校,把目光投向了冷冰冰的分數(shù)背后,那一個個熱乎乎的人,并賦予他們強大的生命能量。
近日,人大附中西山學校(以下簡稱“西山學校”)的一組《觀禮學習任務單》刷屏了!
學校以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為契機,開展了一場主題為“銘記歷史·守護和平·賡續(xù)精神·強國有我”的大思政課。
讓九三閱兵成為“活教材”,讓觀禮體驗成為滋養(yǎng)孩子一生的精神養(yǎng)分——這樣的思政課,不僅擁有治愈“空心病”的力量,也照亮了大思政教育的更多可能。
在西山學校,孩子被喚作“西山花兒”,老師是“西山園丁”。
西山花兒說:“在西山讀書是件幸福的事?!?/p>
校長劉彥一語道出了幸福教育的核心:
教育最本質的目標是促進人的內在成長,讓每個孩子找到自我價值與生命意義。
身處“北京市一體化德育示范區(qū)”、“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改革創(chuàng)新試驗區(qū)”的海淀,西山學校一次次地用扎實的大思政實踐,幫助孩子塑造正確的價值觀,讓他們在人生的潮起潮落中始終相信自己。
01
屏幕前的這堂課,為何讓人心潮澎湃?
9月3日上午,當閱兵禮的鏡頭緩緩拉開,西山學校的孩子們已在屏幕前莊重就位。
鐵流滾滾、戰(zhàn)機翱翔的盛況,通過一張以“知-感-行”為主線的《觀禮學習任務單》,化作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這份任務單涵蓋近10項探究內容,從史料研讀到裝備探秘,從老兵訪談到家國對話,推動學生從被動觀看轉向主動思考。
鏡頭內外,心潮在一起澎湃。
高一馬同學為大國風范震撼:“儀仗隊標兵方陣極致的整齊劃一,無需言語卻傳遞出強大的大國實力?!?/p>
初二陳同學被青春力量感染:“海軍方隊隊員平均年齡21歲,洋溢著青春活力?!?/p>
初三張同學感受到了歷史的溫度:“抗戰(zhàn)老兵滿含淚光的雙眼,讓我觸摸到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
當新型戰(zhàn)機掠過天際,初二曹同學“激動得從沙發(fā)上跳了起來”。
高一王同學則從軍人們堅毅的眼神中,“明白了什么是紀律,什么是擔當”。
高二馮同學在任務單空白處寫道:“我們走的,是他們用生命鋪就的路?!?/p>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劇照
一場閱兵,千人千感,但西山學子們都有個共同的收獲——把自己放進中華歷史的長河里,讀懂了中國,也讀懂了自己。
初二滑同學想得格外深遠:
“抗戰(zhàn)老兵的出現(xiàn),讓一場國威盛典回歸到‘人’本身,也完美詮釋了我們從哪里來,為何而奮斗,將走向何方?!?/p>
1+3項目班周同學鄭重寫下對“守護”的理解:
“守護更在于精神上的‘堅守與珍視’,是人類對沖突的主動消解,對和諧關系的主動構建?!?/p>
學習任務單從歷史溯源到現(xiàn)場體悟再到未來踐行,一場舉國慶典落地為每個孩子真切可感的生命體悟,更凝聚成積極向上的力量。
今天的書桌,連接的正是明天的家國。
當832份滿載思考的學習任務單被收回,一張張觀禮照片,不僅是影像的留存,更是精神的傳承。每一張笑臉背后,都是對“強國有我”的無聲承諾。
這樣的活動,是一場靈魂的洗禮;這樣的課堂,做到了潤物無聲。
02
讓思政課“活”起來
這場歷時一個月的系列活動,分成“閱兵前溯源-閱兵中體悟-閱兵后踐行”三個階段,打通初高中壁壘,融入語文、歷史、政治等多個學科,構建起“大思政+學科浸潤”的教育矩陣,形成協(xié)同育人的新格局。
這是汲取力量、解碼強國利器的一課。
歷史課堂創(chuàng)新推出“強國利器·民族脊梁”的微演講活動,開展5分鐘課前演講。
學生們化身軍事小達人,從“100式主戰(zhàn)坦克”講到“東風-61洲際戰(zhàn)略導彈”,從“殲-35隱身戰(zhàn)機”聊到“長劍-100巡航導彈”,在講述中深刻理解“科技強軍”背后的自主創(chuàng)新之路。
這是再現(xiàn)歷史、激揚報國之志的一課。
政治課堂成了立下“青春向黨、強國有我”誓言的地方。
一場“弘揚偉大抗戰(zhàn)精神,做光榮自豪中國人”主題演講比賽,學生們從楊靖宇、趙一曼、左權等革命先烈,講到抗疫一線的白衣戰(zhàn)士、逐夢星辰的航天英雄、堅守邊防的戍邊官兵,在一段段事跡中看見了愛國情懷與民族血性,也讀懂了舍小家為大家的無悔抉擇。
這是啟發(fā)思考、講好中國故事的一課。
語文課堂成為培養(yǎng)有溫度、有家國情懷的年輕人的重要陣地。
初中學生撰寫《跨越時空的對話》并進行沉浸式誦讀;AP高中部學生觀看紀念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主題演講《我們在紀念什么》;普高學生通過革命領袖詩詞誦讀和微寫作,在語言文字的實踐中理解、感悟并傳承紅色基因。
主題班會上,一個個史料挖掘,一次次情景演繹,一場場互動討論,讓“勿忘國恥·吾輩自強”不再是一句口號;創(chuàng)意時間軸、手繪海報、主題征文、模型制作等多種形式,把大道理講小,把老故事講新,把教育視野和育人陣地拓寬。
是啊,思政課教的是人,潤的是心。
當學生喊出“我們雖曾經(jīng)被打敗,但從未被征服”的時候,這堂大思政課便悄悄完成了最動人的使命。
就像AP部高一周同學寫的那樣:
當每雙眼睛都記得廢墟上曾開出的花,未來便會沿著我們掌心的溫度生長。
03
思政教育下了一盤大棋
思政教育如何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
這不僅是家長的追問,也是西山學校思政教育實踐的重中之重。
校長劉彥認為:“教育的根本使命是讓心靈成長,真正實現(xiàn)人的幸福?!?/strong>
在這一理念指引下,學校構建起“幸福·未來”課程體系,從思政學科、課程思政、思政教育常態(tài)德育、思政教育協(xié)同育人等多個維度共同發(fā)力,實現(xiàn)大思政教育“一盤棋”。
在這盤大棋中,西山學校邁出了關鍵五步:
一是打造有深度的思政金課。依托教材講好中國故事,讓學生“學有載體”;探索初高中多樣化教學模式,做到“學有陣地”;講透理論的內在邏輯,實現(xiàn)“學有所成”。
二是做好有廣度的課程思政。將育人理念融入各個學科,形成跨學科合力,并推動家校社協(xié)同,打造思政教育長鏈條。
三是開展有溫度的育人實踐。模擬政協(xié)、模擬法庭、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讓學習形式更多元;義務支教、社會調查、志愿服務等,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在真實社會中磨礪成長。
四是探索有力度的學習方式。AP國際部以項目式學習引導學生深度探究,從絲綢之路到一帶一路,從紅船精神到中國夢,在課題中厚植家國情懷、拓展國際視野。
五是傳承有厚度的文化基因。學校堅持文化立校,用“中國心”系列課程守護“文化之根”,厚植“家國之情”。圍棋課上,黑白子的博弈能修身養(yǎng)性;古琴聲里,回蕩著文人風骨與文化之美;剪紙、篆刻學下來,文化自信不知不覺就建立了。
值得一提的是,西山學校的創(chuàng)新實踐碩果累累,項目式學習課程群、中國心課程群建設等案例榮獲市區(qū)級基礎教育課程建設成果獎。
而所有的努力,最終都指向一個幸福的愿景:
讓每個孩子眼里有光、心中有愛,長成燦爛綻放的“西山花兒”。
當他們在天地間立下志向,心懷熱愛、懂得珍惜、學會堅守,便不會再困于一時的得失。
這份由內而生的力量,將會成為對抗“空心病”最堅實的鎧甲。
而這,正是西山學校思政教育最樸素的初心,也是孩子們奔赴未來最硬的底氣。
文 | 京教君
素材 | 人大附中西山學校提供
1
1
微信又改版啦
為了讓「京城教育圈」出現(xiàn)在您的時間線
星標一下★為了更好的我們
歡迎 | 掃碼加入
京教圈學習交流群
走之前記得點個“心心”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