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跨越電影史與文學史的不朽杰作,朱塞佩·托納多雷執(zhí)導的同名電影原作《海上鋼琴師》,講述了海上鋼琴師“1900”從未走上陸地的傳奇一生。
1900年,“弗吉尼亞人”號豪華郵輪上,一個孤兒被遺棄在頭等艙,由船上的水手撫養(yǎng)長大,取名1900。1900生于郵輪,長于郵輪,陸地是他不敢踏足的未知。就像他說“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過于龐大的船”,未知的復雜讓他寧愿守著熟悉的漂泊。
《海上鋼琴師》電影畫面
1900慢慢長大,展現(xiàn)出無師自通的鋼琴天賦,在船上的樂隊里演奏鋼琴。聽過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動。爵士樂鼻祖杰立·羅爾·莫頓聽說1900技藝高超,專門上船和他比賽,最后黯然離去。這一切都發(fā)生在海上,1900從來不愿踏上陸地,直到有一天,他想在陸地上看看大海,但最終依然沒有下船。后來郵輪被廢棄、引爆,1900不愿離開生于斯長于斯的“弗吉尼亞人”號,隨之而去。
《海上鋼琴師》電影畫面
這是一個關(guān)于“堅守”的故事。他用琴音擁抱大海的遼闊,把漂泊譜成動聽的旋律。他在有限的琴鍵中,彈出對自由、對內(nèi)心天地的無限堅守。當面臨下船抉擇時,他說:“我永遠無法放棄這艘船,不過幸好,我可以放棄陸地?!边@不是怯懦,是清醒——比起未知喧囂,他更愿守著內(nèi)心凈土,把熱愛做到極致。
他的世界很小,只有“弗吉尼亞人”號的甲板和88個琴鍵;他的世界又很大,琴音里裝著大海的潮起潮落,裝著過客的悲歡離合,裝著對純粹最執(zhí)著的守護。他是一個用生命捍衛(wèi)精神疆域的孤獨傳奇。
在這個步履匆匆的時代,我們總在追逐遠方的風景,卻常常忘了停下腳步,問問自己內(nèi)心真正渴望的是什么。1900的故事像一面鏡子,照見我們的內(nèi)心,也提醒我們:不必追趕所有浪潮,找到屬于自己的“琴鍵”,守住那份純粹與熱愛,便已是最好的人生。
場地支持:徐家匯書院
記者:馬自豪、王小晴、施悅煒
編輯:寧平英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