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學家對兩只冰河時代保存在西伯利亞永久凍土中的“幼犬”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它們其實是狼,而并非早期馴化的狗。這兩只被稱為“Tumat幼犬”的古老“幼犬”,距今已有1.4萬多年,通過最新的基因檢測發(fā)現(xiàn),它們其實是一對約兩個月大的姐妹狼幼崽。
它們與現(xiàn)代狼一樣,進食肉類和植物。研究人員最驚訝的是,在幼狼胃中發(fā)現(xiàn)了披毛犀(毛犀牛)的殘骸,因為這種大型動物并不是狼容易捕獵的對象。
“Tumat幼犬”是在西伯利亞北部,距離圖馬特村約40公里的地方發(fā)現(xiàn)的。其中一只在2011年被發(fā)掘,另一只于2015年在如今被稱為Syalakh的遺址被發(fā)現(xiàn)。它們的遺體保存狀況極佳,凍存于土層中,并與猛犸象的骨骼共同出土。一些猛犸象骨骼上有被燒灼或加工的痕跡,暗示該地區(qū)曾是猛犸象屠宰場,而且這些狼幼崽極有可能接近人類居住地活動,甚至可能被嘗試馴化。
然而,最新研究顯示,通過分析幼狼體內(nèi)殘留物的DNA以及骨骼、牙齒和組織中的化學“指紋”,科研團隊證實它們的生活方式、飲食結(jié)構(gòu)和生存環(huán)境都與早期馴化狗不同,更符合狼幼崽的特征。
科學家推測,這兩只小狼正在進食固體食物,包括披毛犀的肉,甚至還有一只吃了小鳥(鹡鸰),但它們身體的部分特征說明仍在哺乳階段。雖然與曾被人類加工過的猛犸象骨骼相鄰,卻沒有吃過猛犸象,其胃中披毛犀皮膚未完全消化,表明它們在吃完后不久就不幸遇難。
研究認為,這些披毛犀可能是幼崽,而非成年個體,也有可能是由狼群獵殺后喂給幼狼。即使如此,幼披毛犀的體型也比現(xiàn)代狼常見獵物大許多,這意味著這些更新世時期的狼很可能體型更大。過去的檢測顯示,這些狼屬于已經(jīng)滅絕的種群,無后代演化成現(xiàn)代家犬。
參與研究的約克大學考古學系A(chǔ)nne Kathrine Runge表示:“能發(fā)現(xiàn)這一時代保存如此完好的姐妹狼令人興奮,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我們甚至能知道它們最后一餐吃了什么?!弊畛鯇ⅰ癟umat幼犬”誤認為狗的理論,基于它們的黑色皮毛——過去認為這種基因突變僅出現(xiàn)在家犬,但本項研究挑戰(zhàn)了這一假設(shè)。
Anne Kathrine補充道:“雖然很多人可能會失望,這些‘幼犬’幾乎肯定是狼而非早期家犬,但它們幫助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了當時的環(huán)境、動物的生活方式,以及史前狼與現(xiàn)代狼的高度相似性。這也意味著犬類馴化歷史中的‘黑色皮毛’線索或許只是一次誤導,因為它出現(xiàn)在與家犬無關(guān)的狼種中?!?/p>
對這兩只狼幼崽胃里的微型植物化石分析發(fā)現(xiàn),它們生活在植物豐富、物種多樣的環(huán)境,進食包括草原禾草、繡線菊科灌木的葉和柳枝,說明其棲息地既有開闊草原又有叢林、多樣生態(tài)系統(tǒng)。
約克大學考古學系Nathan Wales博士表示:“灰狼已在地球上存在數(shù)十萬年,通過化石和DNA檢測,我們能追蹤其種群演化。Tumat幼犬的軟組織保存,讓我們得以用全新方式研究狼及其演化??梢钥吹?,它們飲食多樣,既吃肉也吃植物,還能觀察到狼群育幼行為。兩只狼是姐妹,顯然由狼群在地下巢穴中共同育幼,正如當代狼的生活模式?!?/p>
“現(xiàn)代狼一胎通常多于兩只幼崽,Tumat幼犬或許還有幸存的同胞。也許在永久凍土中還有更多幼崽等待被發(fā)現(xiàn)。能獵殺披毛犀這種大型動物,即便是幼獸,也說明這些史前狼可能比現(xiàn)代狼更強壯,但獵取易捕獵目標和群體育幼的行為依然如同今天的狼。”
這項研究進一步表明,人類尋找最早家犬及其起源的旅程仍在繼續(xù)。
編譯自/ScitechDaily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