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正當多窮游
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我們收獲了24.32億人次大流動的同期歷史新高數(shù)據(jù),相當于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踏上了旅途。其中旅游人群為8.88億人次,較2024年國慶7天假期增加1.23億人次;國內(nèi)出游總花費8090.06億元,較2024年同期增加1081.89億元。
數(shù)據(jù)很亮眼,但我們要注意到三個情況:
第一,今年假期有8天,去年為7天,增加的數(shù)據(jù)相當于多出來的這一天供應的數(shù)據(jù)。如果按平均數(shù)一除,再乘以7,數(shù)據(jù)基本沒增加;
第二,旅游人口是出來了,但錢依然沒有帶出來。整體旅游消費呈現(xiàn)“量增價減”特征,人均日消費僅為113.88元,較去年同期還下降12.98%。
據(jù)筆者對湖州莫干山、常州溧陽、武漢等地小范圍民宿、文旅調(diào)查,今年黃金周入住率或接待量較去年變化不大,一些比較頭部的民宿、鄉(xiāng)村酒店,基本可以做到90%以上的入住率,但與平常周末相較并未漲價,而相較去年同期基本都降低了10%以上,以價換量特征明顯。
其差別在于,一些民宿、鄉(xiāng)村酒店發(fā)力周邊咖啡、餐飲、親子活動等業(yè)務,才能維持總收入盤子穩(wěn)定。
第三,95后人群正式成為出游主力。飛豬《2025國慶中秋假期出游快報》顯示,95后游客預訂人次占比居首,且05后獨立旅行趨勢顯著。
隨著95后年輕群體占據(jù)主力,各種非主流、非傳統(tǒng)的“摳門玩法”一再成為新聞。譬如租帳篷以取代住酒店,買不起iphone17就租著出去玩幾天,比如盡量避免收費景區(qū),而餐飲方面,許多地方機關食堂10~20元的機關餐,還成為熱門打卡點,社交平臺各種省錢攻略亦層出不窮。
如此也產(chǎn)生一些爭議,如“窮鬼經(jīng)濟”的貶低式叫法,“免費營地人滿為患”“超過20塊的景點,全都是資本的收割陷阱”“客人白嫖酒店行李寄存”之類的打時間差臨時取消訂單行為,等等,引發(fā)本地旅游從業(yè)者乃至居民的不滿,以及許多網(wǎng)絡爭議。
這些,與過去幾十年來,窮不出門,“窮家富路”的主流價值觀和輿論產(chǎn)生沖突。但要我還是得說一句:年輕人永遠是正確的。
窮游歲月
筆者年輕時,就經(jīng)常出去做背包客,工作一段時間,攢了些錢就出去走一段時間。國外去得少一些,但國內(nèi)各?。ㄅ_灣省外)已基本走遍。
當然,年輕時都窮。比如,我曾經(jīng)從青海入西藏再出四川,行程2個月,花費5000多元;后來一個半月走遍南北疆,也差不多這個數(shù);其他,內(nèi)蒙古、云南等地,個把月,花費都不會超過5000元。
算下來,每天平均消費100元左右,要包含路費、吃飯、住宿,以及偶爾心血來潮“下館子”、買紀念品之類的一些“高消費”,常規(guī)來說也是“窮游到家”了。但事實上,我的旅途質(zhì)量并不低。而真正窮游過的人也都知道,只要上了路,并不真的需要那么多錢。
比如,2011年騎行青海湖,當時最高的消費是每天40元的租車錢(當路費),餓了啃幾塊錢的壓縮餅干,晚了住路邊的二三十塊錢的,大通鋪牧民帳篷、小旅館,路過縣城加個餐,每天花費也不超過100元;
比如,后來在西藏山南青樸修行山,住山腰尼姑庵的幾天,15元一個床位的住宿費,跟著尼姑們7至10元一餐的伙食費,你會發(fā)現(xiàn),每天四五十元就可以很“瀟灑”。山中并沒有消費,甚至有錢也沒地方花;
| 晚課后散去的尼姑們
又比如,后來走川藏,我選擇一路搭車省路費。后來碰見一北京來的年輕人,他從北京出發(fā),花了一個多月才進藏,全程只花了1000多,把我都驚呆了。問下來,他只有吃飯的支出。其中,路費全靠搭車,在加油站、高速休息站、小飯館,看見貨車司機就過去搭訕,發(fā)根煙,問是不是順路、能不能同行。貨車司機一般1-2個人,路上無聊,只要順路,一般都愿意搭他一程。他困了就在車上打盹,實在不行自己還背了個帳篷,連住宿費也省了。就這樣,他一分錢路費、住宿費沒花,有一搭沒一搭地,就到了西藏……
| 搭“磚機”的日子
旅行真的跟錢有關系嗎?有,也沒有。有錢有有錢的瀟灑,沒錢有沒錢的樂趣。也碰到一些根本就沒錢的年輕人,一路在青旅做義工或附近打工,一個地方呆一段時間,玩得差不多了,又攢了點錢,就去下一個地方。我看他們的眼神,干干凈凈,大大方方,隨遇而安,罕有憂慮。跟我后來見過的,絕大多數(shù)城市中產(chǎn)、有錢人的眼神,完全不一樣。
人呀,怎么活,都是一輩子。想好了,去生活,安下心,就是幸,即是福。
窮游的收獲
我們不想富游嗎?當然不是。只是,普通家庭出身的年輕人,正兒八經(jīng)做事的,有幾個能真有錢?
但這并不妨礙我們收獲一個豐富立體、接地氣、充滿體驗的旅途。至今,我還有許多路上遇見過的朋友,包括曾入住過的牧民人家或?qū)こH思摇?/p>
他們,沒有向我進門就獻哈達、端上烤全羊、載歌載舞的尊貴的“游客體驗”。反而在那些冷寂的草原夜晚,沒有電也沒有手機信號的低聲攀談中,在那些一起啃著奶饅頭、喝著奶茶的日常三餐中,在那些帶我去附近的馬場、親戚家串門,或者百無聊賴騎摩托去縣城耍的路上,在那些去寺廟轉(zhuǎn)經(jīng)、布施的喃喃中,向我展示著他們真實的生活、習俗、喜怒哀樂。
這是真正的“行萬里路”。
| 尼木高原,當一天的孩子王
當然,多年來我也很多次去“旅游”過,或公或私,或團建或招待,或三五好友或獨行。老實說,那些輕松、不必窮于計算,同時也被安排得井井有條、舒舒服服的旅游,并沒有太多記憶點,喜歡寫游記的我,也很少去記錄它們。反而那些年輕時窮游的日子,路上的人和事始終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而他們,反過來也成了我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一部分。沒有那些在中國大地上的游走,就不會有后來我寫作的《大地上的中國》。
貼近地面,才能看見更多的真實。看見并理解到更多的真實,才能構(gòu)建出真實的自己。
鼓勵年輕窮游
窮了一個多世紀的中國人,早已習慣了掩蓋貧窮,還將貧與愚、弱、私連在一起,不斷批判。
改革開放以來,更以物質(zhì)為圭臬,以窮為恥,沉默的大多數(shù),甚至大有“窮就是罪”的邏輯。當然,這是物質(zhì)不充分時代的必然邏輯。就算我,十多年在窮游路上,也不想被人說“摳門”,該打腫臉充充胖子的時候,也得下手打兩巴掌。
只是今時不同往日,經(jīng)過數(shù)代人從流血犧牲,到自我壓榨、白手創(chuàng)業(yè),到含辛茹苦、任勞任怨,再到科技發(fā)展、資本盈余、新質(zhì)創(chuàng)新,以及集中的西部大開發(fā)、扶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今天,我們已基本消滅了絕對貧困。
另一面,則是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數(shù)字經(jīng)濟、自媒體短視頻的發(fā)展,今天的年輕人,大可不必再按工業(yè)時代那樣,要賺錢必須去市場指定地點集中(主要是城市、大城市)。今天,他們抱一個筆記本,拿一個手機,去“旅居”、去“窮游”、去下鄉(xiāng)、去做數(shù)字游民、去自由流動,也可以形成自己的生產(chǎn)力。我們要看到,時代發(fā)展終究是要不斷解放人的。
反之,則是社會發(fā)展固化,快速躍升機會的相對缺失,今天的年輕人,很難像過去幾代人一樣,靠努力、機會或運氣,在年輕階段就能快速拉開差距。同一個階層的年輕人,再怎么折騰,短期也很難有本質(zhì)差別。如此,好的一面是,同一個階層內(nèi),人與人的多種鴻溝,其實在拉平。接下來我們要去拉平的,是階層的鴻溝,是共同富裕的踐行,是社會生產(chǎn)關系的重構(gòu)!
此外,加上年輕一代對民族、國家、文化的自信,對社會主義共同富裕價值觀的相對認同,今天中國的年輕一代,有了基本的物質(zhì)底線,有了充分的底氣、自信,有了相當?shù)恼J知和向內(nèi)求的意愿,并告別了以往中國人盲目物質(zhì)攀比的自卑心態(tài),對省錢、“摳門”、窮游、窮鬼等“敏感詞”不再敏感,反而大大方方拿出來討論、交流、分享,這是時代發(fā)展的巨大進步。
而中國的年輕人,不是窮游太多,而是窮游太少。放諸西方發(fā)達國家,乃至我去過的很多發(fā)展中國家,學生時代各種有組織的遠行、社會體驗、畢業(yè)旅行,都是必修課。孩子成人后,遠走異國做志愿者,做社會工作的,亦大有人在。唯獨我們,誰都不想擔風險,就剩下低年級近郊的春游、秋游。
畢業(yè)后,我們的年輕人一進社會就忙著上班賺錢,對社會根本就缺乏全面的了解、認知,加之經(jīng)濟和社會壓力、內(nèi)卷的不斷加劇,在自己狹小的工作崗位和環(huán)境里,視野日益狹隘、固化、盲目、偏激,建立三觀全靠網(wǎng)絡二手信息。如此,離真正的公民社會、公平社會,只會越來越遠。
| 渡人渡己,才能共同前行
此時,年輕人乃至大學階段的窮游經(jīng)歷,就顯得更加重要。
對我來說,我就覺得網(wǎng)上窮游族們的交流和分享很有趣,更值得支持、鼓勵。年輕人們的開放,“非暴力不合作”式樣的躺平反抗,與再窮也要去游的“折騰”,正是社會發(fā)展的一大源動力——而不是像日本、韓國社會一樣,只有對順從的推崇,對反抗和人性的壓抑,“老年人永遠正確,年輕人永遠沒有希望”。
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階層自我固化特征下,發(fā)展機遇的下行與經(jīng)濟壓力的提升之間,藏著一代年輕人“躺平”“宅”“喪”下的無奈。好在,這些種種“無奈”并沒有阻礙他們?nèi)プ穼?、去發(fā)現(xiàn)、去窮游、去苦中作樂,反而大大方方去交流、去分享、去“生活創(chuàng)新”,這,既是一代年輕人的可貴,也是一個民族發(fā)展的希望。
年輕人的窮游潮流,暗含著社會和民族發(fā)展的希望。
我希望社會各界能給予他們更多理解、支持,甚至力所能及地多開點綠燈——比如鐵道系統(tǒng),能不能給學生證每年再多幾次打折的機會?
我還希望,我們的社會會是青年友好型、發(fā)展型社會,而非青年工具化以及早早固化的社會……
No.6581 原創(chuàng)首發(fā)文章|作者 劉子1984
簡介:專欄作家,鄉(xiāng)村振興&縣域經(jīng)濟學者,“鄉(xiāng)建者小會”發(fā)起人 。 新書《歸鄉(xiāng)村記》、《大地上的中國》努力銷售中 。 個人公號:劉子的自留地。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
歡迎點看【秦朔朋友圈】
秦圈十周年推出「讀者群」, 定期抽獎送我們所推薦的書籍, 歡迎加入!
如果群滿了請聯(lián)系微信duanyu_H或tougao99999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