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中國歷史,統(tǒng)一王朝的皇位繼承總繞不開 “父死子繼” 四個字??烧嬉乙粋€ “從頭到尾都父傳子” 的王朝,卻沒那么容易。
要么是皇帝沒兒子,得從旁支找繼承人;要么是宮廷政變,弟弟、叔叔搶了侄子的位;還有外戚、權(quán)臣插手,把幼子推上皇位當(dāng)傀儡。
但仔細扒梳史料,還真有兩個短命王朝,做到了 “皇位完全父傳子一脈到底”。它們就是秦和隋。
一、先看那些 “斷了脈” 的長命王朝
漢朝:剛開國就亂了繼承線
劉邦在公元前 202 年建立漢朝,頭一次傳位還算順 —— 傳給兒子劉盈,也就是漢惠帝。
可劉盈性格懦弱,老媽呂后趁機掌權(quán)。公元前 188 年劉盈去世,呂后沒讓他的兒子好好繼位,反而立了劉恭、劉弘兩個小傀儡,自己臨朝稱制。
呂后一死,大臣們怕呂氏奪權(quán),干脆發(fā)動 “諸呂之亂”。平亂后,他們沒選劉盈的后代,反而迎立劉邦的四兒子劉恒,也就是漢文帝。
這一下,“父傳子” 的線直接斷了。后來漢武帝更復(fù)雜,傳位給幼子劉弗陵,可劉弗陵沒兒子,大臣霍光先立劉賀,27 天就廢了,又找了劉弗陵的侄孫劉病已繼位,繞了好幾圈。
唐朝:武則天直接改了國號
李淵建唐后,傳位給兒子李世民,看著順??衫钍烂袷强?“玄武門之變” 殺了哥哥李建成才上位,本身就不算 “正常繼承”。
到了李治這代更亂。李治傳位給兒子李顯,可李顯剛登基就被老媽武則天廢了,改立另一個兒子李旦。沒幾年,武則天干脆自己當(dāng)皇帝,改國號為 “周”,唐朝差點斷了根。
后來神龍政變,李顯復(fù)位,可他死后,妹妹太平公主和侄子李隆基又聯(lián)手,把李旦扶上臺。這一通折騰,“父傳子” 早成了擺設(shè)。
明朝:叔叔搶了侄子的位
朱元璋一開始選的繼承人是長子朱標(biāo),可惜朱標(biāo)早死。按說該從朱標(biāo)兒子里選,朱元璋也確實立了朱允炆為皇太孫。
可朱允炆剛繼位,就想削藩,叔叔朱棣不服,直接發(fā)動 “靖難之役”,打了四年,把南京攻下來。朱允炆在大火里失蹤,朱棣自己當(dāng)了皇帝,也就是明成祖。
這一下,朱元璋定下的 “父傳子(孫)” 直接被打破。后來明朝還有嘉靖帝,是從旁支過繼來的,繼承線更亂了。
清朝:堂弟、侄孫都來繼位
清朝前期還算順,順治傳康熙,康熙傳雍正,雍正傳乾隆,都是父傳子??傻搅送蔚圻@里,出了問題。
同治 19 歲就死了,沒兒子。慈禧太后為了掌權(quán),選了同治的堂弟載湉,也就是光緒帝。光緒也沒兒子,慈禧又選了光緒的侄孫溥儀繼位。
從同治到光緒,再到溥儀,早就不是 “父傳子” 了,清朝的繼承線也斷得徹底。
二、秦:兩代父子,雖短卻順
公元前 221 年,嬴政統(tǒng)一六國,建立秦朝,稱 “始皇帝”。他心里早把長子扶蘇當(dāng)作繼承人,可沒等正式立儲,就在公元前 210 年東巡途中病逝。
宦官趙高和丞相李斯想奪權(quán),就偽造詔書,讓扶蘇自殺,立嬴政的小兒子胡亥為帝,也就是秦二世。
雖然胡亥是靠矯詔上位,可名義上還是 “父傳子”—— 嬴政傳胡亥,都是父子,沒旁支親屬插手。而且秦朝就這兩代,到公元前 207 年胡亥被趙高殺了,秦朝滅亡,沒機會出現(xiàn) “斷脈” 的情況。
歷史學(xué)家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里說:“秦雖短命,然繼承之制卻簡,父傳子,無旁支之?dāng)_?!?確實,秦朝沒外戚、沒權(quán)臣亂政,就父子兩代,繼承線沒斷過。
三、隋:父子相承,無他議
隋朝和秦朝很像,也是兩代而亡,繼承卻順得很。
公元 581 年,楊堅篡北周建立隋朝,是為隋文帝。他一開始立的太子是長子楊勇,可楊勇生活奢侈,又寵愛小妾,楊堅和獨孤皇后都不滿意。
后來楊堅廢了楊勇,立次子楊廣為太子。雖然不是 “嫡長子”,可還是 “父傳子”,沒找旁支。公元 604 年楊堅去世,楊廣順利繼位,也就是隋煬帝。
隋朝的繼承沒出過亂子 —— 沒有外戚專權(quán),沒有大臣廢立,更沒有弟弟、叔叔搶位。直到公元 618 年楊廣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殺死,隋朝滅亡,始終是 “父傳子”。
呂思勉在《中國通史》里評價隋朝繼承:“堅傳廣,雖非嫡長,然父子相承,無他議,此隋之異于漢唐者?!?意思是,楊堅傳楊廣,雖然不是長子,可畢竟是父子,沒人有異議,這是隋朝和漢唐最大的不同。
四、為什么是秦隋?短命反而成了 “優(yōu)勢”
秦和隋之所以能做到 “皇位完全父傳子一脈到底”,關(guān)鍵原因就是 “短命”。
秦只傳了兩代,隋也只傳了兩代,沒等到 “皇帝無子”“權(quán)臣亂政”“藩王奪權(quán)” 這些問題爆發(fā)。
那些長命王朝,比如漢、唐、明、清,傳個十幾代,難免會遇到皇帝沒兒子、幼子繼位、藩王叛亂的情況,“父傳子” 的線自然會斷。
而且秦隋都是 “大一統(tǒng)王朝”—— 秦朝統(tǒng)一六國,結(jié)束戰(zhàn)國紛爭;隋朝統(tǒng)一南北,結(jié)束南北朝分裂。它們符合 “統(tǒng)一王朝” 的定義,不是偏安一隅的政權(quán)。
五、結(jié)語:歷史的巧合,也是必然
中國歷史上,能做到 “皇位完全父傳子一脈到底” 的統(tǒng)一王朝,只有秦和隋。
它們雖然短命,卻在繼承制度上做到了 “純粹”—— 沒有旁支介入,沒有繼承混亂,始終是父子相繼。
這既是歷史的巧合,也是必然。長命王朝逃不開的繼承問題,在秦隋這里因為 “壽命短” 而沒機會出現(xiàn)。
可也正是因為繼承太順,沒有經(jīng)歷過權(quán)力斗爭的考驗,秦隋的統(tǒng)治根基反而不穩(wěn)固。胡亥、楊廣繼位后,濫用民力,很快就把王朝推向滅亡。
回頭看,“父傳子” 的繼承制度,從來不是王朝穩(wěn)定的唯一因素。真正重要的,是繼位者能否善待百姓、治理國家。秦隋的例子,也給后世王朝提了醒:繼承再順,若失民心,終究逃不過滅亡的命運。
文章補充了錢穆、呂思勉等歷史學(xué)家的觀點,結(jié)合 “沙丘之變”“楊堅廢楊勇” 等具體事件,還原了秦隋繼承的細節(jié)。若你想深入分析某一朝代的繼承案例,或補充其他歷史觀點,歡迎隨時告訴我。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