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泉州市青少年宮僑鄉(xiāng)少兒藝術團南音團攜節(jié)目《福盈刺桐城》赴重慶參加第二十屆“群星獎”終評活動。為確保演出所需的珍貴樂器和道具安全運抵,家長志愿者程海捷主動承擔運輸任務,獨自駕車1600公里,將物資完整送達目的地。
《福盈刺桐城》作為展示泉州南音傳承創(chuàng)新的重要節(jié)目,演出樂器中的傳統(tǒng)南音樂器及定制道具,其結構精細、運輸要求高??紤]到常規(guī)物流運輸可能存在的損壞風險,為確保節(jié)目順利參賽,家長程海捷自愿采用自駕方式護送。
行程中,程海捷獨自駕車,途經(jīng)多省,歷時兩天,最終于演出前安全抵達重慶。樂器及道具均完好無損,保障了節(jié)目的順利排練與演出。藝術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程海捷的志愿行為是泉州市青少年宮家長志愿者群體的縮影,充分體現(xiàn)了家長對傳統(tǒng)文化傳承及青少年藝術教育的大力支持,也為團隊參賽提供了重要保障。
此次南音團參與“群星獎”評選,旨在向全國展示泉州南音的藝術魅力及南音藝術在青少年群體的傳承成果。
祖孫三代的南音雅樂
在泉州市青少年宮僑鄉(xiāng)少兒藝術團南音團,團員朱琳琳的南音學習之路,始于家庭的耳濡目染。她的外公和媽媽都是南音愛好者,這份對千年古樂的熱愛,自然而然地傳遞到了第三代。
“小時候,常聽媽媽和外公在家吟唱南音,那悠揚的曲調讓我著迷?!敝炝樟照f。在家人的影響下,她從小就對南音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并開始系統(tǒng)學習這一傳統(tǒng)藝術。
隨著演出基礎日漸扎實,朱琳琳開始與媽媽、外公一起參加小型演出。祖孫三代同臺表演,成為他們家庭生活中的一道獨特風景。一根南音弦,連著三代人,古老的曲調在這個家庭中不斷回響、傳承。在泉州,像朱琳琳家這樣三代傳承南音的家庭并非個例。南音作為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正通過無數(shù)個家庭的代際傳承,在泉州這片土地上延續(xù)著旺盛的生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