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初,在吉林濛江縣(今靖宇縣)保安村有一個蓬頭垢面的老農正在山里撿蘑菇。
當時東北正值戰(zhàn)爭時期,物資緊缺,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東北的山溝溝里有很多寶貝,老一輩說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鹿茸”。
但是這三寶還都不好找,人參需要到深山老林中去找,十分危險,一旦在山里迷了路就會餓死在里面,更別提什么豺狼野獸對人的攻擊了。
而貂皮和鹿茸都是需要獵人去捕獵才能打到,平常老百姓沒那么多本事。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即使找不到三寶,找點其他的東西也足以生計,位于吉林省東南部,靠近長白山和松花江的濛江縣更是物產(chǎn)豐富。
在山溝里樹木多,所以長的蘑菇也就多,很多村民平時就背著籮筐到山上去撿,為什么不是采而是撿,就是因為太多了,彎腰就是。
當然,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干這行,撿蘑菇靠的是耐心和經(jīng)驗,隨便往山上一掃,就知道哪里蘑菇多,哪里蘑菇少,哪里長得蘑菇大,哪里長得蘑菇小。
這些蘑菇可以拿下山去到集鎮(zhèn)上去售賣,所以當?shù)睾芏嗳硕际菍I(yè)干這個的。
開篇說到的這位就是一位撿蘑菇經(jīng)驗十分豐富的老農,他在撿蘑菇的時候并不是把根都挖走,而是留下一些菌絲,這樣過幾天下一場雨后又會長成一大片,他記著這個地方,下次還會來。
然而就在蓬頭垢面的老農專心致志地撿蘑菇時,卻遇到了一群同行,這群同行抓住他就要打。
一般來說進山撿蘑菇或者找人參都是結伴而行,防備豺狼野獸,也有占據(jù)山頭的意思,這一片是我們村的,那一片是你們村的,輕易不會越界。
這些人平時都是在這一帶撿蘑菇,可是最近他們卻發(fā)現(xiàn)撿蘑菇的數(shù)量比以前少了很多,尤其是下雨過后,本應該長蘑菇的地方都被人撿走了。
他們一看,這是來了一位同行,而且還是“老手”,在他們看來,這無異于搶他們的“地盤”,于是他們最近一直在找其他在這里撿蘑菇的人,恰好在今天發(fā)現(xiàn)了,他們上去就要打。
但是看到這個老農身上穿著破爛,一雙破草鞋早就磨得沒型了,不但蓬頭垢面,而且渾身散發(fā)著惡臭,樸實的山村就沒有下去手。
然而,當他們細細打量這老農時,卻發(fā)現(xiàn)這蓬頭垢面的老農不是別人,正是本村的村民趙廷喜。
本來一個村子里的人應該相互幫助,沒想到大家看到是趙廷喜后,放下的拳頭就施展了起來,一頓拳腳下去,只聽那個老農立馬求饒:“求求你們,不要再打了,我快不行了?!?/p>
一個帶頭的村民停下了拳腳喝道:“趙廷喜,你這個癟犢子還敢回來,你咋不死在外面!”
趙廷喜跪下說:“我在外面實在待不下去了,你們就饒了我吧!”
然而村民們并沒有放了他,直接把他扭送到了軍管會,讓人想不到的,沒過多久,老農趙廷喜就被槍斃了。
好多網(wǎng)友不知道軍管會是干啥的,說白了,軍管會就是相當于人民政府。
因為當時很多地區(qū)雖然解放,但是還沒有建立完善的人民政府機構,因此就由解放軍實行管制。
軍管會是一個具有臨時過渡性的人民政權的最初形勢,而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維持社會秩序,肅清土匪和反革命分子。
很多人看到這里,都會認為同行是冤家,同行相見如仇人一般,分外眼紅,難道僅僅是因為同行,大家就排擠這位撿蘑菇的同行?還讓解放軍把他槍斃了?
軍管會的審判結果出來后,大家才明白,這個趙廷喜并不是一個普通的撿蘑菇老農,他的身上背著血債,他就是出賣抗日英雄楊靖宇的叛徒,人人得而誅之。
很多朋友會感覺到好奇,一個撿蘑菇的老農,怎么會出賣楊靖宇呢?
眾所周知,楊靖宇是東北抗聯(lián)的主要創(chuàng)建者和領導者之一,在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侵占東北后,楊靖宇受黨中央委托到東北組建抗日聯(lián)軍,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展開激烈對抗,曾多次痛擊日寇,就連日本人也拿他沒辦法。
為了擊敗楊靖宇和他領導下的東北抗聯(lián),日寇在1938年初,加大了在軍事上的“圍剿”力度,派出了一個騎兵團和兩個步兵團組成的混成旅來對付楊靖宇,卻再次被楊靖宇埋伏,經(jīng)過激戰(zhàn)后,日寇傷亡慘重,這支“剿匪”隊伍于當年8月被徹底消滅。
在這樣的情況下,日軍派遣更多的軍隊前來鎮(zhèn)壓,自1938年冬到1939年春,楊靖宇率領抗聯(lián)轉戰(zhàn)于長白山區(qū)中,連續(xù)多次沖破敵人的“圍剿”,并不斷襲擊敵人據(jù)點,給予日偽軍很大的威懾。
在1939年秋冬時候,為了應對日偽軍的“討伐”作戰(zhàn),東北抗聯(lián)決定指揮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游擊,而楊靖宇自己率領警衛(wèi)旅轉戰(zhàn)于濛江。
盡管敵人取得了優(yōu)勢,但是楊靖宇還是在深山老林里把敵人拖得暈頭轉向,到了1940年初的時候,參加“圍剿”討伐的日偽軍已經(jīng)被拖得精疲力竭。
然而由于連續(xù)作戰(zhàn)對東北抗聯(lián)軍隊的損耗也很大,當時楊靖宇在給養(yǎng)被斷絕的情況下,身邊只帶了60來人。
為了繼續(xù)牽制日偽軍,楊靖宇讓部隊繼續(xù)分散突圍,在將敵人耍得團團轉時,他身邊的戰(zhàn)士也越來越少,到1940年2月2日,楊靖宇身邊只剩下20來人。
在經(jīng)過半個月后,也就2月15日,只剩下7名戰(zhàn)士的突圍小隊再次遭到重創(chuàng),因為彈盡糧絕,楊靖宇和最后7名戰(zhàn)士躲在濛江五金頂子西北方一個山坳里面,結果卻被日偽的警察大隊發(fā)現(xiàn)。
隨即負責討伐的日軍首領岸谷隆一立即調集日偽軍,進行其所謂“最后的圍剿”。
為了能一擊得手,讓楊靖宇插翅難飛,岸谷隆一還特意從軍方那里調來飛機進行空中偵察,鎖定楊靖宇突圍小隊的行蹤。
在這樣的情形下,對楊靖宇部十分不利,但是楊靖宇并沒有害怕,而是帶來這7名戰(zhàn)士與敵人進行殊死搏斗,并邊打邊撤。
因為日軍想要活捉楊靖宇從而震懾東北的抗日力量,因此遲遲未能得手,最終日偽軍以懸殊的優(yōu)勢兵力將他們包圍在一個小高地上。
日本軍官伊藤用中文向楊靖宇喊話,讓他投降吧,不要做無謂的抵抗了。
楊靖宇回答說:“好吧,條件是馬上停止射擊,你一個人上來吧!”
當時楊靖宇以為今日必死無疑,于是抱著打死一個是一個的態(tài)度,欺騙了伊藤,等到伊藤上了高地后,楊靖宇兩槍將其擊斃。
日偽軍見伊藤被殺,頓時憤怒起來,向楊靖宇的陣地沖來,楊靖宇率領戰(zhàn)士趁亂進行反突擊,通過一場激烈對抗,得以突圍,此時只剩下6人,其中4人還受了傷。
處境十分危險,楊靖宇知道敵人的目標是他,于是他讓受傷較輕的警衛(wèi)員黃生發(fā)帶領另外3個傷員向北突圍,到秘密營地養(yǎng)傷,而自己則率領兩名戰(zhàn)士南下吸引敵人從而讓傷員得以逃脫。
在一天一夜里,楊靖宇和他的戰(zhàn)友們以驚人的毅力,將前來討伐的600多人的日偽軍拖得是人仰馬翻,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因為當時氣候是東北一年中最冷的時候,為了追楊靖宇,日偽軍因凍上而掉隊的人竟然多達500多人。
本來以為布下天羅地網(wǎng)的岸谷隆一得知楊靖宇再次突圍成功,當即氣得暴跳如雷,他深知,一旦天氣變暖,給楊靖宇踹過氣來,他一定會卷土重來,到時候只怕是要付出更大的精力來對付楊靖宇。
然而在全面侵華戰(zhàn)爭爆發(fā)后,日軍的兵力逐漸緊張,能夠及時抓捕楊靖宇,對他們來說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在2月18日,楊靖宇的兩名警衛(wèi)員在下山尋找食物的時候,被敵人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激烈交戰(zhàn)后,英勇犧牲。
敵人在他們身上搜出了楊靖宇的印章,因此斷定楊靖宇就在這附近,于是岸谷隆一調遣更多的兵力前來抓捕楊靖宇,甚至將整個山區(qū)包圍,附近所有的村子都駐扎了日偽軍,并且對村民進山也做出了嚴格的檢查,不讓他們帶任何食物進山,企圖將楊靖宇餓死在山上。
在冬天的時候,食物是最重要的熱量,一旦得不到食物,人很快就會更加虛弱,可以說,日軍能夠想到這樣堅壁清野的方法還是相當惡毒的。
當時楊靖宇的處境已經(jīng)十分艱難,盡管他能夠與敵人作戰(zhàn),但是他卻無法擊敗饑餓和寒冷,當時他腳上的棉鞋因為長途跋涉早已破爛不堪,為了不至于光腳,楊靖宇用一根繩子把鞋捆上,才沒有徹底散架,但是他的腳已經(jīng)被凍傷,甚至有些麻木,行走起來已經(jīng)有些困難。
由于警衛(wèi)員已經(jīng)全部犧牲,他必須自己去弄點食物,只有這樣他才能繼續(xù)戰(zhàn)斗下去。
2月22日上午,楊靖宇在濛江縣保安村以西五里的山里看到4個上山砍柴的農民,這四個村民就趙廷喜、孫長春、辛順禮、遲德順,趙廷喜就是那個出賣楊靖宇的人。
當時山溝里的村民都是暖和天的時候進山撿蘑菇,找山貨,天冷的時候進山砍柴,所以日偽軍在包圍了山之后,也不得不允許當?shù)卮迕襁M山砍柴。
可是日偽嚴格要求一點,那就是不允許他們帶吃的進山,所以,他們都是早早吃飽飯再上山砍柴,等到太陽快要落山時,就立刻背著大柴下山,回家吃飯,因為東北冬季天短,吃兩頓飯也能扛得住。
楊靖宇見到趙廷喜一行,十分高興,為了購買食物,因此主動暴露了自己的身份,表明自己為了打日本侵略者被敵人圍追堵截到這里的,希望老鄉(xiāng)能夠幫他買點吃的。
趙廷喜等人將他們進山時不讓帶食物的事情告訴了楊靖宇,楊靖宇有點失望。
但是楊靖宇還是懇求他們回去偷著帶點食物和棉鞋來,并且答應多給錢。
趙廷喜知道山下的日偽軍很多,因此就勸楊靖宇說:“我看你還是投降吧,如今滿洲國對投降的人不殺頭的?!?/p>
楊靖宇因為有求于他,因此說話還很客氣,沒有直接開罵,而是說道:“我是中國人,不能做這樣的事情。如果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咱們中國就完了。我們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p>
每每看到楊靖宇的這番話,我的眼角就會濕潤,這是怎樣的一位愛國將領,竟然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誓死也不投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