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婦女報)
轉(zhuǎn)自:中國婦女報
謝亮父母整理孫輩的獎狀和榮譽證書。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陳姝/攝
謝亮一家在國防科技大學校史館合影。受訪者供圖
□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陳姝
□ 劉國順 黃文雷 馮強
初秋暮曉,微涼晚風拂過廣西南寧青秀山。
走進謝亮父母家,電視柜旁堆疊的獎狀格外惹眼——紅色的封面、燙金的字跡,有的邊角微微泛軟,卻被仔細地壓得平展,像是藏著一整個家庭的驕傲與溫度。
今年7月,謝亮榮獲“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
“這些都是我孫女、孫子的獎狀?!敝x亮的母親梁美華拿起最上面的一張獎狀,自豪地說,“在孩子們心里,可是有個軍人爸爸做榜樣呢!”
從小樹立從軍報國理想
對于謝亮的父母而言,這份沉甸甸的榮譽見證了兒子一路走來追逐理想的堅守與擔當。
“這孩子上學時就愛看書,讀長征故事入了迷,紅軍過草地啃草根、爬雪山頂寒風,不畏艱險、堅韌不拔、頑強拼搏、攻堅克難的奮斗精神深深打動了他,他還執(zhí)意要把名字改成謝紅軍呢?!敝x亮父親笑著說。
這份對軍人職業(yè)的向往,在謝亮填報高考志愿時變得格外堅定。他認真地對父母說:“我已經(jīng)想好了,大學就報國防科技大學,我一定要考上軍校,從軍報國?!?/p>
對理想的執(zhí)著,從謝亮入伍那天起,就化作了腳踏實地的行動。
訓練場上,他總比戰(zhàn)友多練半小時,哪怕一個動作不夠標準,也會反復(fù)琢磨、反復(fù)練習,直至完美;執(zhí)行任務(wù)時,無論遇到惡劣天氣還是緊急突發(fā)狀況,他始終沖鋒在前,從沒有喊過一聲苦、叫過一句累。
如今,提起當年的選擇,謝亮父母總說:“那時候雖有不舍,但知道他選的是自己熱愛的路,就全力支持。”看著兒子收獲“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的榮譽,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軍人的使命,他們感慨:“他沒讓自己失望,也沒讓我們失望。”
2024年,謝亮憑借出色的表現(xiàn)榮獲二等功。他的母校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柳州市鐵五中特意舉辦了“為二等功臣謝亮送喜報儀式暨國防教育主題活動”,邀請他回到校園。
站在熟悉的操場上,謝亮動情地分享著自己的成長故事:“初中時代的我就特別熱愛軍事,理想就是成為一名軍人?!?/p>
面對臺下朝氣蓬勃的學弟學妹,他更是送上殷切勉勵:“希望大家勤奮學習、努力上進,用燃燒的青春追逐美好的夢想,以不懈的奮斗勇攀人生的高峰,將來為強國強軍事業(yè)作出自己的貢獻?!?/p>
界碑旁的“成長課堂”
“我的爸爸謝亮榮獲‘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稱號,他2000年入伍……”梁美華從抽屜里拿出一個作業(yè)本,里面是謝亮女兒小羽用工整字跡抄寫的爸爸的主要事跡。問起緣由,小羽說要把爸爸的故事寫下來,跟同學們講,讓大家都知道自己有個優(yōu)秀的軍人爸爸。
梁美華說:“謝亮立了二等功后,他把那枚亮閃閃的獎?wù)乱粠Щ丶遥∮鸬谋斫?、表哥就圍了上來,爭著搶著要戴在胸前合影,每個人臉上都寫滿了驕傲。在這個大家庭里,謝亮就像一道溫暖的光,成了孩子們心中最崇拜的人。”
謝亮的妻子許昱一直珍藏著一張2018年的父子合影。廣西某邊防哨所前,6歲的小哲踮腳撫過界碑,謝亮將手搭在兒子手背上,兩人目光堅毅,界碑上“中國”二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許昱說,當時就是想讓孩子親眼看看,爸爸守護了十幾年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模樣,才特意帶孩子趕到哨所。面對兒子“這些坑洼是打仗留下的傷疤嗎”的疑問,謝亮緩緩蹲下,眼神溫柔又堅定:“這不是傷疤,是界碑和爸爸一起守護祖國的勛章。”
后來,小哲在學校演講比賽中聲情并茂地講起“爸爸和界碑的故事”,臺下不少同學紅了眼眶。許昱感慨:“他或許不能時刻陪在孩子身邊,卻是孩子成長路上最生動的教科書?!?/p>
小哲的歷史課外書上,父子倆用紅筆圈出重點戰(zhàn)役。謝亮指著地圖上蜿蜒的國境線,輕聲講述:“1979年,這條河對岸曾發(fā)生過激烈戰(zhàn)斗……”書本上冰冷的年份與數(shù)字,在父親的講述中,成了孩子心中滾燙的記憶。謝亮總對兒子說:“教你學歷史,是想讓你明白,我們腳下的土地究竟承載著怎樣的分量?!?/p>
如今,小哲已通讀《中國邊防史》,書頁間夾著父親當年從邊境寄來的界碑拓片。那粗糙紋理里,藏著父親的堅守與牽掛。
2023年盛夏,謝亮完成重大任務(wù)后,特意申請休假,陪小哲去內(nèi)蒙古包頭參加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shù)創(chuàng)新與實踐大賽決賽。
緊張的比賽現(xiàn)場,平日里在訓練場上雷厲風行、不茍言笑的謝亮,舉著寫有兒子名字的應(yīng)援手幅,眼神專注又認真。當小哲捧著沉甸甸的獎杯,興奮地撲進父親懷里時,輕聲說道:“爸爸,我一直以你為榜樣,你守好祖國的界碑,我就努力守好自己的夢想,以后還要成為讓你驕傲的人?!?/p>
歲月里的“家國約定”
“長路漫漫 我們并肩前往 存下四季 把故事拉長……”首飾盒最深處壓著一張泛黃信箋,剛勁字跡傳遞著特別情誼, 這是許昱藏了十幾年的情詩,每個字都在訴說著那些跨越山海的牽掛。
軍人的世界不只有鋼槍與邊防,他們早已把家國情懷釀成了歲月里的甜。
許昱總忘不掉第一次見謝亮的經(jīng)歷。那時謝亮在深山戍邊,她在邊防訓練場的鐵絲網(wǎng)外,望見了心心念念的身影。謝亮穿著洗得發(fā)白的迷彩服,身姿挺得像青松,南疆烈日把他的臉曬得黢黑,額角汗珠順著臉頰往下淌,在下巴尖聚成小水珠,卻顧不上擦。他正帶著新兵站軍姿,一站就是兩小時,嗓子喊得沙啞,雙手卻不停地耐心幫新兵調(diào)整肩線、糾正腳尖。
“丫頭別心疼,戍邊的兵,不曬得黢黑、練得皮糙,怎么守得住這滿山滿嶺的疆土?”父親的話讓許昱更懂了謝亮肩上的重量。
日子在一次次分別與重逢里度過,謝亮的工作地點換了一處又一處,從邊防深山到沿海哨所,因任務(wù)調(diào)崗更是常事。在許昱心里,哪怕只隔一座山、一條河,能收到他托戰(zhàn)友捎來的家書,心里就滿是踏實。
有一次,謝亮執(zhí)行緊急巡邏任務(wù)時摔下陡坡,膝蓋縫了七針,他怕許昱擔心,信里只字沒提,只輕描淡寫說,“最近訓練不忙,食堂的冬瓜湯很鮮?!?/p>
直到半個月后,戰(zhàn)友家屬偶然提起,許昱才得知真相,攥著電話哭了好久,再跟謝亮視頻時,卻只笑著說:“下次注意安全,我還等著跟你一起看木棉花呢?!?/p>
謝亮用雙腳丈量國境線的每一寸土地,把對家的牽掛,都融進了守護家國的誓言里。
一次視頻通話中,謝亮身后立著鮮紅界碑,“中國”二字在陽光下格外醒目。許昱看著他眼角新添的細紋,輕聲說:“守好國才能護好家,你守著國,我守著家,咱們這樣,也算并肩作戰(zhàn)了。”
如今,謝亮調(diào)到了新的崗位,有了新的使命。許昱則堅守在大學講臺上傳道授業(yè),去年還被學校評為優(yōu)秀工作者,在教書育人的路上默默地發(fā)光發(fā)熱。
這么多年來,在謝亮心中,“守好國才能護好家”不是一句空話,是他在邊境巡邏路上踏出的堅毅步伐,是他在軍事設(shè)施改造中投入的心血智慧,是他在聯(lián)合演練指揮時迸發(fā)的果敢擔當,是他在新型裝備鉆研時懷揣的執(zhí)著熱忱,是他在練兵備戰(zhàn)中付出的不懈努力。
而在許昱心里,這句話是她站在講臺上傳授的責任,是她在家中等候時點亮的燈火,更是他們這個軍人家庭最樸素、最動人的信仰——國是千萬家,家是最小國,他們守著各自的崗位,也守著彼此,守著共同的家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