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統(tǒng)十二年,寒冬臘月,晉陽城頭旌旗獵獵。
一名年輕將領獨立城樓,望著遠方東魏軍營連綿數(shù)十里,如黑云壓境。他不過二十出頭,面容清俊,眼神卻銳利如鷹。寒風吹動他染血的戰(zhàn)袍,露出底下銀甲冷光。
“段將軍,高王請您速去議事?!庇H兵匆匆來報。
段韶轉身下城,步伐沉穩(wěn)。入得帥府,只見他的舅父、東魏大丞相高歡正襟危坐,面色凝重。
“孝先(段韶字),你來了?!备邭g招手讓他近前,“西魏韋孝寬據(jù)守玉壁,我軍圍攻五十余日,傷亡七萬之眾,仍不能破。今日召你,是有一件要事?!?/p>
段韶單膝跪地:“甥兒聽令?!?/p>
高歡扶起他,嘆道:“我軍新敗,士氣低落。我病體難支,欲返晉陽。然恐西魏乘勝追擊,需一員大將斷后。此任關系全軍安危,非智勇雙全者不能勝任。孝先,你可能當此重任?”
段韶抬頭,目光堅定:“甥兒愿立軍令狀?!?/p>
高歡凝視他片刻,緩緩點頭:“好!我給你八千精騎。記住,斷后非死守,要如臥虎伺機,既保我軍安然東歸,又阻敵軍來犯。”
當夜,高歡大軍拔營東撤。段韶率八千騎兵占據(jù)險要,多設旌旗,布疑兵之計。
副將憂心忡忡:“將軍,我軍新敗,西魏氣勢正盛,八千對十萬,如何抵擋?”
段韶遙指西魏方向:“韋孝寬用兵謹慎,必先派探馬偵察。傳令各營,白日炊煙加倍,夜間火把倍增,每隔半個時辰擂鼓一次?!?/p>
三日后,探馬來報:西魏前鋒兩萬,已到三十里外。
眾將皆驚,段韶卻笑道:“時機到了。今夜,我親自率五百死士劫營。”
是夜風雪大作,段韶選五百精銳,人銜枚,馬裹蹄,趁夜突襲西魏前鋒大營。他身先士卒,直取中軍大帳,斬敵將于馬下,又故意縱火制造混亂。西魏軍不知虛實,自相驚擾,傷亡慘重。
段韶不戀戰(zhàn),得手即退。次日,西魏主力趕到,見前鋒潰敗,疑有伏兵,不敢貿然追擊。
一月后,段韶全軍返還晉陽,八千騎兵竟折損不到五百。高歡抱病出迎,握其手嘆道:“吾兒真乃臥虎也!”
自此,“段韶臥虎”之名傳遍天下。
邙山之戰(zhàn)
武定四年,東西魏邙山大戰(zhàn)。
高歡親率大軍與西魏宇文泰決戰(zhàn)。戰(zhàn)事膠著,東魏大將彭樂擅自追擊,反被包圍,情況危急。
段韶時率左軍,見狀立即請命:“大王,請許我率精騎突襲西魏側翼?!?/p>
高歡蹙眉:“敵軍勢大,恐難突破?!?/p>
段韶慨然道:“用兵如治疾,急則治標。今彭將軍被困,如不速救,恐全軍動搖。臣愿以身為餌,吸引敵軍主力,大王可率中軍直取宇文泰大營。”
不待高歡回應,段韶已率三千騎兵殺出。他命士兵齊呼:“段韶在此!誰敢一戰(zhàn)!”
西魏軍聞段韶之名,陣腳微亂。段韶抓住時機,直沖敵陣,長槍所向,無人能擋?;鞈?zhàn)中,他窺見西魏軍旗移動,立即判斷宇文泰所在,佯裝敗退,誘敵來追。
宇文泰果然中計,率親軍追擊。段韶突然回馬,一箭射中宇文泰坐騎,幾乎生擒西魏統(tǒng)帥。趁敵軍混亂,他不僅救出彭樂,更與高歡合兵一處,大破西魏。
戰(zhàn)后清點,段韶部斬敵逾萬,自損不過八百。高歡設宴慶功,親自為他斟酒:“邙山大捷,孝先當居首功!”
河陽密策
天保元年,高洋建立北齊,段韶受封撫軍大將軍。
一日深夜,宮中急召。段韶入見,只見新帝高洋面色凝重:
“段愛卿,突厥十萬鐵騎南下,已破長城,直指晉陽。朝議紛紛,有言遷都者,有言求和者。你意如何?”
段韶不答反問:“陛下可知突厥騎兵之長?”
“來去如風,善騎射?!?/p>
“然其短何在?”
高洋沉思片刻:“糧草不繼,難以久持?!?/p>
段韶點頭:“正是。突厥遠來,利在速戰(zhàn)。今秋糧方收,晉陽糧草充足,城防堅固。我軍當堅守不戰(zhàn),待其氣衰,然后出擊。”
有大臣反對:“若突厥繞道南下,荼毒百姓,如之奈何?”
段韶成竹在胸:“可在險要處設伏,斷其歸路。突厥重掠奪,必攜大量財物,行動遲緩。待其滿載思歸,我軍以逸待勞,可一戰(zhàn)而定。”
高洋采納其策。果然,突厥圍攻晉陽十余日不克,糧草將盡,只得撤軍。段韶親率精騎追擊,大破敵軍,繳獲無數(shù)。
捷報傳回,高洋大喜過望:“朕有段韶,如劉先主有孔明也!”
玉壁遺恨
天保五年,西魏韋孝寬再據(jù)玉壁,威脅北齊西境。
此時高洋已逝,其子高殷即位,朝政由太后婁氏和大臣楊愔把持。楊愔素與段韶不睦,故意舉薦他出征玉壁。
副將忿忿不平:“楊愔明知玉壁險固,當年神武皇帝(高歡)七萬大軍尚不能破,今只給將軍三萬兵馬,分明是借刀殺人!”
段韶默然良久,方道:“為國守土,豈計個人得失?”
至玉壁,他并不強攻,而是分兵控制水源糧道,筑壘圍困。同時派人潛入城中散布謠言,動搖守軍意志。
圍城三月,城中漸乏。韋孝寬親書勸降:“將軍世之豪杰,何不棄暗投明?西魏丞相求賢若渴,必當重用?!?/p>
段韶回信:“韶受國厚恩,唯知盡忠。昔孔明鞠躬盡瘁,今韶效之而已?!?/p>
是夜,他登高觀星,對親信道:“我觀天象,帝星晦暗,恐朝中有變。若都中來詔,無論內容如何,速報我知。”
果然,不久京城密使至:楊愔發(fā)動政變,廢帝改立,召段韶即刻回朝。
段韶握詔書長嘆:“若再給我一月,玉壁必破。然朝局動蕩,強敵環(huán)伺,此時內亂,國將不國?!?/p>
他當機立斷,接受韋孝寬求和,締結三年和約,即刻班師回朝。
有將領不解:“將軍,如此退兵,前功盡棄?。 ?/p>
段韶遙望東方,目光深邃:“破一城易,安一國難。今內憂重于外患,當速定社稷。”
晚節(jié)如山
河清二年,北周聯(lián)合突厥,二十萬大軍壓境。
此時段韶已年過六旬,須發(fā)皆白,仍披掛上陣?;实鄹哒坑H送至鄴城外,執(zhí)其手問:“太師年高,朕本不當再勞遠征。然國難當頭,非太師不能當此重任?!?/p>
段韶伏地拜曰:“老臣年雖暮,心猶壯。昔廉頗年七十尚能食肉十斤,臣今六十有五,愿為陛下再破強虜!”
至前線,諸將見周軍勢大,皆主張堅守。
段韶召眾將議策:“我觀周軍陣列,北強南弱。其意在我分兵,然后各個擊破。今當反其道而行,集中精銳,直取中軍。”
次日決戰(zhàn),段韶親自擂鼓助威。北齊將士見老將軍白袍銀甲,威風不減當年,士氣大振。
激戰(zhàn)正酣,段韶坐騎被流矢射中。左右急呼:“太師換馬!”
他大笑躍下:“將士們正在死戰(zhàn),我何惜一馬?”言罷徒步持矛,親率親兵沖鋒。
主將如此,三軍無不奮勇。北齊大破周軍,斬俘三萬,迫突厥不戰(zhàn)而退。
凱旋之日,皇帝欲加封其為郡王,段韶堅辭不受:“臣本布衣,蒙先帝拔擢,位極人臣,已屬過分。愿陛下念將士勞苦,厚賞三軍?!?/p>
是夜,他舊傷復發(fā),一病不起。
彌留之際,段韶召子孫至榻前,留下遺言:“吾歷事數(shù)帝,常恐富貴而驕,招致禍患。汝等當以忠孝傳家,勿以權勢凌人...”
話未畢,溘然長逝。消息傳出,北齊舉國哀悼,敵軍聞之,亦嘆:“北齊長城傾矣!”
段韶用兵三十年,大小百余戰(zhàn),未嘗一敗。然其傳奇不在百戰(zhàn)百勝,而在勝而能慎,貴而能儉,權傾朝野而始終忠貞。后世史家評曰:“韶出將入相,功高震主而主不疑,權傾朝野而朝不忌。觀北齊諸將,忠勇智謀,無出段韶之右者?!?/p>
這位被稱作“臥虎”的一代名將,最終成為北齊王朝最堅固,也是最后的支柱。他死后不過六年,北齊為北周所滅。時人皆嘆:“若段太師在,國必不亡?!?/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