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長罵錯的何止是名字?他根本沒懂自己面對的是誰
最近刷到美國財長貝森特的采訪片段,差點沒忍住笑,10月15日他做客節(jié)目,對著鏡頭數落中國談判代表李成鋼,說人家是“不可理喻的戰(zhàn)狼”,還抱怨“不請自來、舉止粗魯”。
說著說著居然把“李成鋼”念成了“官公”,末了還輕蔑一句“中方派來的是低級官員”。
評論區(qū)里好多人笑他“連名字都記不住”,但笑著笑著我就琢磨,比起念錯一個名字,貝森特更離譜的是啥?
是他從頭到尾都沒搞懂,自己對面坐著的到底是誰?
一、漢使的“硬氣”,從來不是靠嘴吵出來的
現在不少美西方政客總愛給中國外交官貼“戰(zhàn)狼”標簽,仿佛一看到中國外交官不妥協,就覺得是“沒規(guī)矩、好斗”。
但你要是翻翻中國歷史就知道,這種“為了國家利益不低頭”的勁兒,早刻在文明根兒上了,兩千多年前的漢代使者,比現在的“戰(zhàn)狼”可“硬核”多了,而且他們的硬氣,從來不是靠個人逞能,全是背后大漢的國力給的底氣。
說個漢使傅介子的故事,這人干的事放今天都夠震撼。
當時西域的樓蘭國特別“墻頭草”,一會兒跟漢朝好,一會兒又幫匈奴截殺漢使,反復橫跳沒個準頭。
傅介子奉命去樓蘭,沒搞那些磨磨唧唧的談判,直接在給樓蘭王的宴席上,把人誘進帳篷里斬了。
之后他提著樓蘭王的腦袋,對著嚇傻的樓蘭貴族說,“都別動!大漢的軍隊馬上就到,誰敢反抗,就把你們國家滅了!”最后不僅沒被追責,還幫樓蘭換了新王,把國名改成“鄯善”,意思就是“得聽話、向善”。
這事之后,西域那些小國再不敢輕視漢朝,連跟漢使說話都客客氣氣的。
這哪是“粗魯”?這是用實力給對方立規(guī)矩。
再說說蘇武,咱們都知道他“牧羊十九年”的故事,但很少有人提他拒降時有多剛。
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后,叛將衛(wèi)律來勸降,又是許高官又是給財寶,蘇武理都不理。
反而當著匈奴單于的面,數著南越、大宛、朝鮮這些國家的例子,“你知道嗎?之前那些殺了漢使的國家,最后都被漢朝滅了。
現在就差匈奴沒試過了,要不你砍了我試試?”匈奴單于怕真的惹毛漢朝,最后也沒敢殺他。
你以為蘇武是“嘴硬”?其實他心里門兒清,背后有大漢的國力撐著,匈奴不敢真對他下死手,要是換個弱小的國家,使者恐怕早成刀下鬼了。
還有個漢使叫陳湯,更絕。
漢元帝的時候,匈奴郅支單于總在西域挑事,還殺了漢朝的使者,可朝廷里的官員還在扯皮要不要出兵。
陳湯覺得再等下去就誤事了,直接偽造朝廷詔書,調動了西域四個國家的聯軍,一共四萬多人,長途奔襲幾百里攻破郅支城,當場斬了郅支單于。
事后他給朝廷寫奏疏,里面有句話成了千古名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句話不是喊口號,是陳湯用實打實的行動證明的,漢朝的使者,只要是為了國家利益,敢做敢當,而且有能力把事辦成。
這些漢使為啥敢這么“硬氣”?背后其實就靠三樣東西撐著,一是漢朝有碾壓性的國力,衛(wèi)青、霍去病早把匈奴打垮了,軍事上沒人敢惹。
二是漢朝有文化自信,覺得自己是文明中心,漢使出訪是“把文明帶給四方”,強硬是在伸張正義,三是每一次強硬都有明確目標,不是瞎折騰,全是為了維護漢朝在西域的利益,是國家戰(zhàn)略的延伸。
說白了,漢使的硬氣,是“有底氣的硬氣”,不是“沒腦子的沖動”。
二、中國的“底氣”
兩千年過去,中國外交的“硬氣”邏輯其實沒怎么變,只是支撐底氣的“家底”換了新模樣。
現在的中國,早不是以前那個能隨便被拿捏的國家了,而李成鋼作為中國談判代表去美國,手里握的“硬家伙”,比當年漢使的符節(jié)管用多了。
可能有人沒細想過稀土有多重要,它不是“土”,是造高科技產品的“工業(yè)維生素”,美國的半導體芯片、軍工設備、新能源汽車,都離不開這東西。
而中國掌握著全球90%的稀土精煉產能,意思就是不管其他國家挖多少稀土礦,最后大多要送到中國來精煉成能用的材料。
之前中國宣布對稀土全產業(yè)鏈實施出口管制,還把“長臂管轄”寫進規(guī)則,美國一下子就慌了,他們那些引以為傲的高科技產業(yè),要是沒了中國的稀土支撐,生產線很可能一夜之間就停了,再厲害的設備也會變成一堆廢鐵。
除了稀土,中國還有獨步全球的工業(yè)產能和空前完整的產業(yè)鏈。
小到日常用的手機、家電,大到高鐵、橋梁、大型機械,中國都能自己造,而且能造得又好又多。
這種完整的產業(yè)鏈,讓中國在國際談判里有了“說話的分量”,不是靠嘴說,是“你需要的東西我能造,我不想給的東西你拿不到”的實力。
也正因為有這些底氣,李成鋼才會率團訪美。
很多人可能沒注意,他這次去不是“不請自來”,是為了落實中美元首共識的正當公務,目的就是通過對話解決問題。
但在貝森特和華盛頓的精英眼里,他們根本不把這當“平等磋商”,在他們的老思維里,中國主動談就是“挑釁”,中國不想妥協就是“粗魯”,可他們忘了,現在的中國,早不是那個會逆來順受的“羔羊”了。
之前前中國駐法大使吳建民就戳破過美西方的心思,他們想要的是“羔羊外交”,不管美國怎么施壓、怎么加關稅、怎么制裁,中國都得乖乖聽話,一旦中國反抗,就是“戰(zhàn)狼”,就是“沒規(guī)矩”。
可他們哪來的底氣這么想?無非是還活在過去“中國弱、美國強”的舊時代里,沒看清現在的實力對比早就變了。
李成鋼在談判桌上不卑不亢,不是“故意找茬”,是因為他背后有中國的產業(yè)鏈、稀土產能撐著,就像當年漢使背后有大漢的軍隊撐著一樣,有實力,才敢不低頭。
一、還認清現實
再回到貝森特10月15日那檔節(jié)目,他罵李成鋼的那些話,越聽越像“自己沒理還急了”。
他說李成鋼“要引發(fā)全球混亂”,卻絕口不提是美國先對中國造船業(yè)發(fā)起301調查,還率先收了歧視性的港務費,他抱怨中方“舉止粗魯”,卻忘了自己一邊喊著“要對話”,一邊揮著關稅大棒,還在給數千家中國企業(yè)加新制裁。
最離譜的是,他輕蔑說中方派來的是“低級官員”,結果連人家的名字“李成鋼”都能念成“官公”,連對手是誰都沒搞清楚,就忙著指責,這不是“誤判”,是“根本沒打算了解”。
有意思的是,中國商務部和外交部很快就回應了,直接把事實擺出來,李成鋼這次去是正當公務,中方一直主動磋商,是美方一直消極應對,還非要加各種限制,中方才不得不反制。
貝森特可能沒料到,中國現在根本不吃“施壓”那一套,你跟我好好談,我就跟你好好談,你跟我耍橫,我也有能力跟你扛著。
其實貝森特的“破防”早有苗頭。
自從中國宣布稀土管制后,美國的高科技企業(yè)就開始慌了,到處找替代方案,可找了半天發(fā)現,短時間內根本沒人能替代中國的稀土精煉產能。
他們習慣了中國以前“忍一忍”的態(tài)度,現在突然發(fā)現中國敢說“不”了,就覺得“不舒服”,就開始罵“戰(zhàn)狼”。
可這哪是“戰(zhàn)狼”?這是中國在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是“該有的態(tài)度”。
就像有人說的,美西方政客總愛用自己的標準定義中國,你弱的時候,他們說你“落后”,你強的時候,他們說你“威脅”,你想平等對話,他們說你“挑釁”,你不想妥協,他們說你“粗魯”。
可他們從來沒想過,中國憑什么要按他們的標準活?當年漢朝沒按匈奴的標準活,才有了“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現在中國也沒理由按美國的標準活,才有了李成鋼在談判桌上的不卑不亢。
三、輕視有實力的文明,從來沒好下場
貝森特“罵錯名字”這事,看著是個小笑話,其實暴露了很多西方政客的通病,他們還活在“能隨意定義中國”的舊時代里,沒醒過來。
他們總覺得中國還是以前那個靠施壓、恐嚇就能讓步的國家,總覺得中國外交官的強硬是“沒規(guī)矩”,卻忘了歷史早就證明,輕視有實力的文明,從來都沒好下場。
當年樓蘭輕視漢使,結果國王被殺、國名被改,匈奴輕視漢使,結果郅支單于被斬,從此不敢再犯邊,那些殺過漢使的國家,最后都被漢朝滅了國。
不是漢朝“好斗”,是因為那些國家錯把漢朝的“文明”當成了“軟弱”,錯把漢使的“克制”當成了“好欺負”。
現在的西方政客,其實在犯同樣的錯,他們把中國的“和平發(fā)展”當成“不敢反抗”,把中國的“主動對話”當成“不得不妥協”,把中國外交官的“強硬”當成“沒腦子的戰(zhàn)狼”。
可事實是,那個靠施壓就能讓中國妥協的時代,早一去不復返了。
現在的中國,有足以平視世界的國力,有傳承兩千年的文明自信,有維護國家利益的決心。
李成鋼在華盛頓談判室里說的每一句話,都不是“逞口舌之快”,背后是稀土、是產業(yè)鏈、是14億人的支持,中國外交官的每一次“強硬”,也不是“好斗”,而是像當年的漢使一樣,在維護自己國家的利益和尊嚴。
所以說,貝森特罵錯的不只是一個名字,更是沒看清自己對面站著的,早已不是過去那個可以隨意拿捏的中國。
下次再看到西方政客給中國外交官貼“戰(zhàn)狼”標簽,或許你就能會心一笑,他們罵的是“戰(zhàn)狼”,懂的卻是兩千年都沒看透的實力邏輯。
歷史從來不會重復,但規(guī)律總會相似,誰要是敢輕視一個有實力、有歷史、有底氣的文明,最后只會像當年輕視漢使的樓蘭、匈奴一樣,為自己的無知付出代價。
而對中國來說,不管別人怎么貼標簽、怎么罵,維護國家利益的決心,永遠像當年的漢使一樣,硬得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