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吳瑞陽先生諸山水畫作,如入桃源勝境,覽天地浩渺,心魂為之震撼,遂作此篇,以抒胸臆。
首觀這幅繪就群峰巍峨、飛瀑流泉與澄澈湖水相映之景的作品。其構(gòu)圖深諳 “遠近高低各不同” 之妙,遠山如黛,覆雪之峰似玉簪插云,近水含煙,瀑布如銀河落九天,轟然而下,注入平湖。
技法上,以水墨暈染山巒之肌理,似取范寬 “雨點皴” 之意,筆筆扎實,又以潑墨寫云霧,縹緲靈動,恰如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 之境。觀此畫,思及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那飛瀑流水,不正是時光奔涌?
人生天地間,亦當如這山水,有高峰之壯闊,亦有流水之從容,于歲月長河中,守一份澄明與堅韌。
再賞那幅以青綠著色,瀑布奔騰于翠谷之間的畫作。構(gòu)圖上,山巒層疊,由近及遠,瀑布為視覺中樞,牽起滿幅生機。技法承王希孟《千里江山圖》之青綠技法,色彩明麗卻不艷俗,山巒的勾勒與皴擦,盡顯石質(zhì)之堅,樹木的點染,又透草木之秀。
此景讓人生發(fā)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之嘆,天地大美,足以滌蕩心胸,使塵俗之念頓消,悟得生命當如青山常青,如綠水長流,永葆蓬勃之姿。
又有那幅水墨蒼勁,寫盡山巖崢嶸、云霧翻涌之畫。構(gòu)圖奇崛,山峰壁立千仞,如刀削斧劈,云霧在山間游走,似有無盡氣韻。技法取米家山水 “米點皴” 之法,又融自家筆意,墨色濃淡干濕,層次豐富,將山之雄渾、云之變幻,盡納筆底。
此景如讀《蜀道難》,“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頓感天地之偉力,人生雖有險阻如巉巖,然若有云霧般的靈動與堅韌,亦可于困境中開辟出別樣境界,于蒼茫間尋得生命的倔強與榮光。
還有一幅水墨山水,繪就雪山巍峨、林泉相依之景。構(gòu)圖深遠,雪山為遠景,如天地脊梁,近景林木蔥蘢,溪流蜿蜒。技法以水墨為主,略施淡彩,雪山的留白與墨色的山林形成鮮明對比,筆法簡勁,卻將雪山之潔、林木之茂、溪流之柔,一一呈現(xiàn)。
觀之,不禁念及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那份清冷孤寂中,卻藏著對天地本真的堅守。人生在世,亦需有這般澄凈之心,于紛擾塵世,守得一方精神的雪山,讓靈魂有所歸依。
屋舍點綴于青山綠水間的作品,構(gòu)圖溫馨,遠山云霧繚繞,近水潺潺,屋舍儼然,如陶淵明筆下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之桃源。技法上,設(shè)色淡雅,用筆細膩,將山水的清幽與人間的煙火氣,巧妙融合。
此景讓人想起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在山水的懷抱中,人間煙火也成了詩意的一部分。人生所求,不過是在自然的庇佑下,尋得一處安居之所,讓心與山水相融,與生活相擁,在平淡中品出真味。
這幅《江山永固》,繪長城蜿蜒于群山之巔。構(gòu)圖氣勢恢宏,長城如龍,盤踞山巒,連接天地。技法上,色彩厚重,筆觸雄渾,將長城的古樸與山巒的蒼茫,刻畫得淋漓盡致。
長城,乃華夏之象征,承載著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的壯志,也見證著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的滄桑。觀此畫,深感江山之壯麗,家國之厚重。人生于斯,當懷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之心,以己之微力,護這江山永固,歲月靜好。
總覽吳瑞陽先生諸作,或水墨蒼勁,或青綠明麗,或?qū)懮剿畨验煟蚶L人間之溫情,皆以筆為舟,以墨為楫,載觀者游于天地大美之間。于畫中,見山川之形,悟歲月之理,感家國之重,思人生之境。山水有靈,畫作有情,觀之品之,實乃人生一大快事,更覺天地廣闊,當以赤子之心,擁抱這萬般美好,不負此江山,不負此人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