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楓湖記:喀斯特湖光里的時(shí)光褶皺
汽車剛駛過紅楓湖大橋的斜拉索,高原湖泊的氣息便裹著楓香的清甜與水霧的溫潤而來 —— 不是攻略里 “貴州明珠” 的標(biāo)簽,是晨霧中鳥島的白鷺剪影,是正午將軍洞的鐘乳流光,是暮色里杉樹村的地戲鑼鼓,是星夜下藍(lán)白小寨的篝火余溫。三日的漫游像摩挲一塊浸著湖光的翡翠,每處景致都不是冰冷的地標(biāo),是能觸摸的石板肌理、能聞見的草木氣息、能聽見的歲月絮語,藏著黔中大地最靈動(dòng)的喀斯特密碼。
北湖鳥島:晨霧里的古壘遺蹤
紅楓湖的晨霧還沒散,我已跟著船工老周往北湖的鳥島劃去。木槳攪碎湖面的薄霧,船舷濺起的水珠沾濕褲腳,老周的草帽沿滴著露水:“要趁日出前看鳥島,霧里的白鷺才見得仙氣,古營壘的輪廓也更清?!?他指著前方若隱若現(xiàn)的島嶼,“這湖 1958 年修電站攔出來的,淹了舊村寨,倒把西漢古墓和苗王營壘藏在了島邊。”
鳥島的蘆葦在晨霧中搖曳,白鷺撲棱翅膀的聲響驚破靜謐?!澳憧茨瞧舛d禿的土坡,” 老周停槳指向島東,“底下是西漢古墓群,早年挖出來過青銅劍,現(xiàn)在還能撿到碎陶片?!?他彎腰從船底摸出塊帶紋路的陶片,“這是漢代的繩紋陶,當(dāng)年的先民就靠湖邊漁獵過活?!?霧色中,遠(yuǎn)處的島嶼輪廓起伏,老周說那是 “苗王營壘” 的殘跡,明代苗族先民依山筑寨,現(xiàn)在只剩夯土埂子藏在樹林里。
繞島西行,一片楓香樹突然撞入眼簾?!斑@樹是湖成前就有的,深秋紅得像火,紅楓湖的名字就從這兒來,” 老周摘下片新葉,“你聞,葉子揉碎了有股甜香,能當(dāng)香料?!?晨霧漸散,陽光穿過枝葉,在水面投下細(xì)碎的光斑,白鷺掠過湖面,翅尖劃破倒映的云影。不遠(yuǎn)處的釣臺上,幾位老人已支起魚竿,魚漂在霧中忽隱忽現(xiàn),與鳥影相映成趣。
回到碼頭時(shí),朝陽已爬上紅楓嶺。老周帶我到岸邊的窩棚歇腳,粗瓷碗里的苦丁茶冒著熱氣:“這湖最護(hù)生靈,去年干旱水位降,鳥島露出來半畝地,村民自發(fā)扛水澆樹喂鳥。” 他指著遠(yuǎn)處的紅楓湖大橋,“那橋修的時(shí)候特意繞開鳥島,怕驚了棲息的白鷺?!?我摸著掌心的陶片,忽然懂了這島的美 —— 不是 “候鳥天堂” 的頭銜,是鳥影的輕、古壘的幽、楓香的甜,是紅楓湖人把最古舊的時(shí)光,藏在了晨霧里的湖波間。
南湖將軍洞:正午的鐘乳秘語
從北湖乘船南行半小時(shí),南湖的溶洞群已在正午陽光里顯露出輪廓。溶洞向?qū)О⒚谜驹诖a頭的榕樹下等我,銀飾在陽光下發(fā)亮:“來得巧,日頭最烈時(shí),洞頂?shù)溺娙槟苡吵鼋鸸?,傳說里的將軍像才看得真。” 她的竹籃里裝著照明用的馬燈,燈柄纏著藍(lán)布。
踏入將軍洞的剎那,清涼的濕氣便裹著石腥味撲面而來?!斑@洞有 1400 米船程,洞中有湖,湖中有石,” 阿妹點(diǎn)亮馬燈,燈光掃過鐘乳石,“你看那尊立著的石筍,像披甲的將軍,這洞就因他得名?!?馬燈的光暈里,鐘乳石的紋路如流水凝固,阿妹指著一塊下垂的石幔:“這是‘將軍的披風(fēng)’,水滴了千萬年才長成這樣,每厘米要等一百年。”
船行至洞中段,一處暗河突然出現(xiàn)在眼前?!斑@兒的水通著紅楓湖,漲水時(shí)能漫到膝蓋,” 阿妹用船槳攪動(dòng)水面,“老一輩說洞底藏著明代的兵器,是將軍打仗時(shí)沉的,但誰也沒撈到過?!?燈光照向洞壁,幾處模糊的刻痕隱約可見,阿妹說那是民國時(shí)采藥人留下的記號,當(dāng)時(shí)洞里還能挖到石斛和靈芝。
午后的陽光從洞口斜射進(jìn)來,在鐘乳石上投下斑駁光影。阿妹帶我到洞廳的石凳上歇腳,陶罐里的糯米茶冒著熱氣:“這洞最神奇的是‘回音壁’,對著將軍像喊一聲,十秒后能聽見回聲,像將軍應(yīng)答?!?她忽然提高聲音喊 “迎客來”,果然片刻后傳來模糊的回響。我摸著冰涼的鐘乳石,忽然懂了這洞的美 —— 不是 “溶洞奇觀” 的虛名,是石筍的奇、暗河的幽、回音的妙,是紅楓湖人把最久遠(yuǎn)的傳說,藏在了正午的燈光里。
杉樹村古寨:暮色里的地戲春秋
從南湖碼頭驅(qū)車西行十公里,杉樹村的炊煙已在暮色中升起。村老秦伯正坐在曬谷場的石磨旁抽煙,煙桿上刻著花紋:“來得巧,今晚有地戲演出,要等天黑了戴面具跳,才見得老祖宗的規(guī)矩?!?他的腳邊堆著彩繪的木面具,虎目圓睜。
順著青石板路往里走,村寨的輪廓在暮色中漸顯?!拔覀兪?1958 年從庫區(qū)遷來的,原來的村子淹在湖底,” 秦伯指著村后的山坡,“那片杉樹林是老地名的由來,杉樹腳村,喊順了成杉樹村。” 村東的望哨坡上,幾個(gè)溶洞的洞口閃著微光,秦伯說那是當(dāng)年村民躲兵的地方,“躲兵洞洞口窄,鉆進(jìn)去才知里面寬得能擺十張桌,安子洞以前還能逮野豬改善伙食?!?/p>
曬谷場的鑼鼓聲突然響起,地戲演出要開始了。演員們頭戴面具,面罩青紗,背插小旗,手持刀槍在月光下起舞?!斑@是儺戲的一種,只演武戲,不演文戲,傳了幾百年了,” 秦伯跟著鑼鼓點(diǎn)拍手,“演的是三國故事,當(dāng)年祖先戍邊,靠這個(gè)提神壯膽?!?面具上的彩繪在月光下泛著油光,秦伯說顏料是用楓香樹汁調(diào)的,能保幾十年不褪色。
星子爬上夜空,秦伯帶我去看村西的將軍墳。墓碑雖已殘損,但 “武德將軍秦文” 的字跡仍可辨認(rèn)?!八敲鞔那?,守著威清衛(wèi),家族從南京遷來的,” 秦伯拂去碑上的浮土,“墓被盜過兩次,村民湊錢修好了,這是咱村的根?!?晚風(fēng)里傳來地戲的唱腔,秦伯說:“以前跳地戲是祈豐收,現(xiàn)在是讓年輕人記得老規(guī)矩?!?我摸著冰涼的墓碑,忽然懂了這村的美 —— 不是 “古村遺韻” 的噱頭,是地戲的烈、溶洞的秘、鄉(xiāng)愁的濃,是紅楓湖人把最鮮活的傳承,藏在了暮色的鑼鼓里。
藍(lán)白小寨:星夜下的民俗煙火
從杉樹村驅(qū)車東行十五公里,藍(lán)白小寨的篝火已在星夜里燃起。布依族阿媽王奶奶正坐在吊腳樓前扎染,藍(lán)布在月光下泛著幽光:“來得巧,今晚有長桌宴,剛蒸好的七彩糯米飯,就著酸湯魚吃最香?!?她的竹籃里擺著染好的頭巾,花紋像湖波蕩漾。
順著石板路走進(jìn)村寨,長桌宴已在曬谷場鋪開。百余米的長桌上,五色糯米飯、灰豆腐、腌魚次第排開,村民們端著牛角杯唱起敬酒歌,歌聲混著蘆笙聲飄向湖面?!斑@糯米飯是用楓香、紅藍(lán)草染的,五種顏色代表五谷豐登,” 王奶奶給我添了勺魚醬,“我們布依族靠湖吃湖,腌魚要埋在杉樹下三個(gè)月,才有這股鮮味兒?!?/p>
篝火旁,幾位姑娘正跳竹竿舞,竹竿開合間的節(jié)奏與湖水拍岸聲相合?!斑@舞是慶豐收的,腳要踩準(zhǔn)節(jié)拍,不然會夾到腳,” 王奶奶拉著我加入,“你看那幾位穿苗服的姑娘,是隔壁村來做客的,我們各族常聚在這兒唱歌跳舞?!?不遠(yuǎn)處的木屋前,匠人正捶打銀飾,叮當(dāng)聲在夜里格外清脆,王奶奶說那是給姑準(zhǔn)備的嫁妝。
娘們
深夜的村寨漸漸安靜,王奶奶帶我到湖邊看星星。湖面倒映著星空,像撒滿碎鉆,遠(yuǎn)處的紅楓湖大橋燈光如練?!耙郧按謇锟筐B(yǎng)魚種地,現(xiàn)在年輕人回來開民宿,教游客扎染,” 她指著湖面的漁船,“但老規(guī)矩沒丟,三月三還是要賽龍舟,九月九要祭湖神?!?晚風(fēng)里傳來隱約的歌聲,王奶奶說那是姑在對歌,歌詞里全是關(guān)于湖的故事。我摸著手里的扎染頭巾,忽然懂了這寨的美 —— 不是 “民俗村” 的標(biāo)簽,是歌聲的甜、銀飾的亮、人情的暖,是紅楓湖人把最熱鬧的煙火,藏在了星夜的篝火里。
娘們
離開紅楓湖那天,我的包里裝著北湖的陶片、將軍洞的石鐘乳碎塊、杉樹村的楓香葉、藍(lán)白小寨的扎染頭巾。車過紅楓湖大橋時(shí),回頭望,藍(lán)白小寨的篝火還在星夜里隱約可見,地戲的鑼鼓聲藏在晚風(fēng)里。三日的漫游讓我懂得,紅楓湖的美從不是單一的 “高原湖泊” 標(biāo)簽 —— 是鳥島的幽、溶洞的奇、古村的韻、村寨的暖。這片土地的美,藏在喀斯特地貌的鬼斧神工里,藏在湖光與人文的交融里,藏在世代紅楓湖人對自然的敬畏里。若你想真正讀懂它,不妨放慢腳步,去摸一塊鐘乳石、聽一場地戲、嘗一口糯米飯,去觸摸那些喀斯特湖光里的時(shí)光褶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