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記:竹泉洞村中的時光肌理
汽車剛駛過淦水大橋,鄂南的氣息便裹著竹香與硫磺氣而來 —— 不是攻略里 “溫泉之都” 的標簽,是晨霧中星星竹海的綠浪翻涌,是正午劉家橋的廊橋影動,是午后隱水洞的水滴叮咚,是暮色里溫泉池的水汽氤氳,是星夜下竹院的雕刀輕響。三日的漫游像摩挲一塊浸著山水的竹牌,每處景致都不是精心包裝的 “景點”,是能觸摸的竹紋細膩、能聞見的柴火清香、能聽見的鄂南軟語,藏著咸寧最本真的自然與生活密碼。
星星竹海:晨霧里的竹雕初心
星星竹海的晨霧還沒散,我已跟著竹雕匠人余宏明往山腰的竹林走。露水沾濕膠鞋,竹間的石板路泛著幽光,余師傅肩上的竹簍晃悠悠的:“要趁日出前選竹,霧水養(yǎng)得竹身潤,雕出來才有靈氣?!?他的指尖沾著竹綠,指甲縫里嵌著經(jīng)年累月的木屑。
晨霧中,近十萬畝楠竹順著山勢鋪展,像潑灑的綠墨。余師傅忽然停下腳步,敲了敲身前的竹身:“這株楠竹有四年光景,不嫩不老,做雕件最穩(wěn)當?!?他掏出柴刀輕砍,竹身應聲而斷,截面滲出清亮的竹汁,“以前村里人人會篾活,現(xiàn)在年輕人嫌累,只剩我們幾個老骨頭守著?!?/p>
霧色漸淡,陽光穿過竹葉灑下光斑。我們回到山腳的竹院,院角堆著剛處理好的竹料。“第一步得蒸煮去糖,不然蟲蛀得快,” 余師傅往大鐵鍋里添柴,蒸汽帶著竹香漫出,“我爺爺傳下的法子,要煮夠兩個時辰,晾透了才發(fā)白如玉。” 他指著墻上的竹雕《松鶴圖》,“這是去年給村史館雕的,光鏤刻松針就花了半月,一刀都錯不得。”
朝陽升起時,余師傅開始細雕。刻刀在竹面上游走,木屑簌簌落下,漸漸顯出花鳥輪廓?!澳憧催@竹節(jié)紋路,要順著天然肌理走,” 他手腕一轉,一朵竹菊悄然綻放,“通山竹雕講究圓雕、浮雕結合,我學了三十年才摸到門道?!?不遠處的竹椅上,老篾匠正編竹籃,竹條在指尖翻飛,發(fā)出清脆的 “噼啪” 聲。我摸著剛蒸煮好的竹料,忽然懂了這竹海的美 —— 不是 “楠竹之鄉(xiāng)” 的頭銜,是竹香的清、刀工的巧、傳承的韌,是咸寧人把最質樸的初心,藏在了晨霧里的竹影間。
劉家橋古村:正午的廊橋煙火
從竹海驅車半小時,劉家橋的柴火香已在正午陽光里彌漫。守村老人劉德山正坐在廊橋邊擇菜:“來得巧,剛蒸好的合渣,再等會兒就能吃,這是我們劉邦后裔待客的老規(guī)矩。” 他的布衫上沾著飯粒,手里攥著竹編菜籃。
推開村口的老木門,青石板路蜿蜒向前,一水穿村而過?!拔覀兪莿畹艿軇⒔坏暮笕?,在這兒住了四百年,” 劉大爺指著河邊的水輪車,“這輪子轉了百十年,以前磨面,現(xiàn)在就是個念想?!?廊橋橫跨河面,青瓦蓋頂,梁上的龍鳳八卦圖雖已斑駁,仍依稀可見當年模樣。
正午的陽光斜照進廊橋,幾位阿婆正坐在長凳上納鞋底?!斑@廊橋以前是通漢口的驛站,車水馬龍的,” 一位阿婆抬頭笑,“現(xiàn)在游客多了,我們就坐在這兒納鞋底,有人問就講講老故事?!?不遠處的浣衣埠頭,木槌敲打的 “砰砰” 聲混著水聲,幾位婦人在青石板上搓洗衣裳,皂角泡沫順著河水漂遠。
劉大爺帶我走進他家老屋,雕梁鏤扇上的花紋精美依舊?!斑@八仙桌是祖?zhèn)鞯?,紅白喜事都用它,” 他指著桌腿的雕飾,“你看這蝙蝠紋,寓意福氣臨門?!?灶房里,他兒媳正用吊鍋燉肉,柴火 “噼啪” 作響,肉香混著筍香漫滿屋子。我嘗了一口合渣,豆香醇厚,忽然懂了這古村的美 —— 不是 “楚天民俗第一村” 的噱頭,是廊橋的古、煙火的暖、人情的真,是咸寧人把最鮮活的日常,藏在了正午的陽光里。
隱水洞:午后的溶洞秘語
從劉家橋驅車一小時,隱水洞的清涼氣息已在午后陽光里漫出洞口。船工老鄭和正站在碼頭系纜繩:“來得巧,剛漲了點水,坐船看鐘乳石最清楚,這洞可有五百萬年光景了。” 他的草帽上沾著水珠,手里的船槳磨得光滑。
登上小船時,洞內的涼意撲面而來。地下河清澈見底,鐘乳石在燈光映照下千姿百態(tài):有的如仙女披紗,有的似利劍懸空,水滴 “滴答” 落在水面,泛起圈圈漣漪?!斑@處叫‘龍宮玉柱’,要一百年才長一厘米,” 老鄭和劃動船槳,指向頭頂?shù)溺娙槭?,“以前山民躲雨進來,以為是龍王的宮殿,不敢大聲說話?!?/p>
小船轉過彎,眼前出現(xiàn)一片開闊水域?!翱从疫叺摹痼斧I寶’,天然形成的蟾蜍模樣,” 老鄭和笑著指,“去年有地質學家來,說這洞是華中最完整的巖溶地貌?!?岸邊的石臺上,幾處鈣化池如翡翠鑲嵌,池水倒映著鐘乳石的影子,虛實難辨。
午后的陽光從洞口斜射進來,在水面投下光柱。老鄭和停船靠岸,帶我走旱洞:“這石幔像瀑布吧?其實是地下水慢慢沉積形成的?!?他撿起一塊碎石,“這是方解石,能劃出白痕,以前小孩都拿來畫畫。” 我摸著冰涼的鐘乳石,忽然懂了這溶洞的美 —— 不是 “地質公園” 的虛名,是水滴的韌、石景的奇、傳說的妙,是咸寧人把最古老的秘密,藏在了午后的清涼里。
三江森林溫泉:暮色里的溫泉閑趣
從隱水洞返回城區(qū),三江森林溫泉的水汽已在暮色中升騰。溫泉管理員陳阿婆正往池里撒桂花:“來得巧,剛摘的金桂,泡著香得很,這是我們咸寧溫泉的老法子。” 她的銀發(fā)綰得整齊,手里的竹籃裝著新鮮桂花。
溫泉池藏在竹林間,七十多個泡池依山而建?!斑@池是‘硫磺泉’,能治風濕,” 陳阿婆指著冒著熱氣的池子,“水溫 53 度,直接引的地下泉,沒摻一點自來水?!?幾位本地老人正坐在池邊聊天,手里端著茶杯,笑聲混著水汽飄遠。
暮色漸濃,燈籠在竹枝上亮起,紅光映著水汽?!耙郧岸欤迦硕紒磉@兒泡溫泉,大人聊天,小孩在池邊玩石子,” 陳阿婆往我手里塞了塊姜糖,“泡久了吃這個暖身子。” 不遠處的木屋旁,有人在烤紅薯,香味混著桂花香漫滿山林。
陳阿婆帶我看山腰的老泉眼:“這眼泉冒了千百年,乾隆年間就有記載,” 她掬起一捧水,“你聞,有淡淡的硫磺味,這才是真溫泉?!?月光穿過竹林,灑在溫泉池里,泛起細碎的銀光。我泡在桂花池里,暖意從腳底蔓延全身,忽然懂了這溫泉的美 —— 不是 “度假勝地” 的標簽,是水汽的柔、桂香的甜、人情的暖,是咸寧人把最愜意的時光,藏在了暮色的竹林里。
竹雕小院:星夜下的手藝傳承
從溫泉往竹院走,余宏明的竹雕房還亮著燈。他正坐在馬燈下打磨雕件,刻刀劃過竹面的 “沙沙” 聲格外清晰:“來得巧,這《竹報平安》快雕好了,就差最后一道拋光?!?他的桌上擺著各式刻刀,刀刃在燈光下閃著寒光。
竹院的石桌上,擺著剛刻好的竹制茶寵,有熊貓、有竹筍,神態(tài)逼真。“這茶寵要泡在茶里養(yǎng),越養(yǎng)越潤,” 余師傅拿起一個熊貓茶寵,“以前給女兒做玩具,現(xiàn)在成了謀生的手藝?!?墻角的竹架上,掛著他爺爺傳下來的篾刀,刀把被磨得發(fā)亮。
星夜?jié)u深,月光灑在竹院的竹料上,泛著瑩潤的光。余師傅給我泡了杯竹海春茶:“這茶是自家種的,配竹雕喝茶,才是真滋味?!?他忽然嘆氣:“現(xiàn)在學竹雕的年輕人少,我收了兩個徒弟,不知道能不能堅持下去?!?我摸著茶寵的細膩紋理,忽然懂了這竹院的美 —— 不是 “非遺展廳” 的精致,是刻刀的銳、竹紋的美、堅守的誠,是咸寧人把最悠長的傳承,藏在了星夜的燈光里。
離開咸寧那天,我的包里裝著余師傅的竹雕茶寵、劉大爺?shù)暮显伞㈥惏⑵诺墓鸹ǜ?、老鄭和的方解石片。車過淦水大橋時,回頭望,溫泉的水汽還在星夜里隱約可見,竹海的竹香藏在晚風里。三日的漫游讓我懂得,咸寧的美從不是 “溫泉景點” 的標簽 —— 是竹海的綠、古村的舊、溶洞的奇、溫泉的暖、竹雕的精。這片土地的美,藏在自然與手藝的相擁里,藏在當?shù)厝说娜粘@?,藏在沒有商業(yè)化包裝的本真里。若你想真正讀懂它,不妨放慢腳步,去竹海選一根楠竹、去古村坐一次廊橋、去溶洞聽一聲水滴、去溫泉泡一池桂花,去觸摸那些時光雕琢的肌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